大明立国两百多年,土木堡之变以后,能算的上将门的,本来就剩的很少。
而一百多年过来,传承有序的,便更加的少。
即便是英国公张维贤没什么水准,前些日子还犯了错,但是在这样比较重大的决策下,还是要问问他们。
大规模卖现役兵器,对于大明来说,是头一遭。此前卖兵器,都是捡一些不重要的或者专门定制的武器。
现在的那些刀枪剑矛之类,可是不少明军还在用的标准配置。
至于部分退下来的甲胄,更是有些卫所军都装备不上。
像是天津卫这样的地方,一不靠边境,二没有市舶司,没有蒙古人骚扰,也没有倭寇骚扰,所以啊,他们的军官都没有钢盔钢甲,充其量也就是布盔布甲。
第一个提出来反对意见的不是别人,算起来还是楚党领袖之一,吴亮嗣!
现在他官至太常寺卿、中宪大夫。
按例说,太常寺也就是管管礼乐和祭祀的事情,中宪大夫更是虚衔,没有什么实际职责。
但是么,知识分子的事情,是自己分内的事情,要管,不是自己分内的事情,也要插上一脚!
虽然说,齐楚浙党当初为了反对东林党,结成一个宽泛的联盟,彼此以浙党为尊,更是将方从哲奉为第一人。
但是啊,那也要看个人,虽说齐楚浙三党联盟,但是吴亮嗣是个纯粹的官,敢于向任何人开炮的官员……
他初任南充知县,因办事干练,升为兵科给事中。
看升迁路线,基本上和孙传庭一样,除了受大佬赏识,本身还要有极强的能力。
吴亮嗣能力是有,但是因为脾气太硬,所以任谏官十余年。
议事不避权贵,不畏内宦,敢于直言,曾多次上书讽谏时弊。
当时万历怠政,不理政务,内阁只有朱赓一人,吏部没有掌印官,不能给牒,以致于数千人在京中等待赴任,动弹不得。
别人不说话,他可是三天两头的催着皇帝办事,可惜啊,都被压下去,泥牛入海,基本上都没呈到万历面前。
再后来,朝廷委派尚书舒应龙守边。
你说一个尚书去守边,那在过去就是使相的级别,比一般的宰相还要高一阶,哪里是一个普通言官能够参动。
但是啊,吴亮嗣不信邪,上书言其衰老不能胜任,又弹劾内监桂茂杖杀四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
喜欢横明请大家收藏:横明更新速度最快。div
横明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