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感慨的说到这里,王安石又道:“司马光没说你错,但他说你该打,我觉得他这结论没毛病,于是这次你就被打了,套用你的话简不简单”
王雱只得乖乖的点头。
就此王安石进入讨论模式,捻着胡须道:“听闻你和一群流氓为伍,为父非常抵触。但是现在又想,这是否也是一种拯救失足青年的办法司马光理解不了,他觉得就该孤立那群人,让大众一起防范他们,最终让他们寸步难行、什么也做不了,然后等他们伸出手来,便切掉他们的手。”
“他这套律法思维不能说他错。但为父其实也认为不妥,抓的话,暂时不够律法理由,把大量官府资源投入去盯着几个小混混,等着执法,这其实是被人牵着鼻子走,本末倒置。不但耽搁了官府做事的机会,也等于放纵他们骚扰民间,大家一看官府拿他们没办法,于是便吸引更多的无业青年向他们看齐,这在律法上当然无问题,但是民风,就是这样慢慢丢失的,这就叫公信力的下降,雱儿你懂公信力吗”
王雱点头道:“儿子懂的,公信力是老百姓对官府的信任度。若这些混混不犯大错就放任不管,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觉得官府管不了这些人,管不了老百姓,这个心思一起队伍就难带了。这就是许多看似公正的人政绩平平的缘故。保住大宋律不算错,但负面代价很明显,若再放任司马光执政,舒州就废了,将真正影响到您明年上缴朝廷的任期答卷。”
王安石点头道:“接着说。”
王雱道:“据马金偲他们说,现在舒州的民风很糟糕,譬如听到马蹄声后,有人故意从巷子口钻出来躺倒在人家马蹄下。在司马光治下,马金偲说这类人几乎没什么犯罪成本的,于是马金偲他们以前也经常干,这就形成了现在的舒州民风,谁一倒地,街坊第一反应是鸟兽散。司马光他或许没错,但他已事实上造了民心和凝聚力散失,这是无能的表现。若陕西民风也这样的话,谁为我大宋保边守土呢所以其实民心和凝聚力,就是范仲淹大爷留在大宋西北的真正遗产,是西夏打不进来的原因。可惜因为这群保守派的存在,导致了庆历新政失败。”
王安石捻着胡须想了很久道:“你说的这些,已经超越了一个孩童极限,难怪官家他要任性的封你为神童。为父得好好的把这些想一下。与此同时为父明白你说的中心了,不要随便被律法禁锢,不要随便放弃包括马金偲在内的大宋子民,引导调教他们的重要性,远好于等着他们犯罪然后抓去砍头。雱儿你是这个意思吗”
“老爹威武八七,小子正是这个意思。”王雱笑道。
王安石思考了一下,微微点头表示认可,不再说话了
被老爹教做人之后,王雱真心实意的写了一份检查,对大魔王和司马伯伯表示:
从今天起我要做一个相当乖的人,做个对得起大宋,对得起皇帝的神童。愿以满腔的热血和正能量、调教马金偲等流氓,以保护黎民百姓的利益,保护大宋子民。誓死捍卫人间正道,以拯救世界为己任。句号。
这小子现在有个神童封号,有事没事就开始打着皇帝和大宋的名誉进行勾当。对此王安石只能苦笑了,真拿他没有办法。
司马相当捉急,认为王雱这份检查写的大义凛然还相当脑残,他小子并不觉得他有错,话里话外的在表示,他要把组建流氓团伙的业务进行到底。
无奈的在于神童现在名声大了,包拯已经发文教育司马光了,包老大曰:“你不许管他说什么想什么,看他做什么就行。”
在包拯的角度他喷司马光是很少见的,老包他根本不是个会给皇帝面子的人,所以此番包拯喷司马光肯定不是因为神童封号,那便只有一个解释:老包真的盯上宰相庞籍了。
在小屁孩看来只有这个可能。这个老包可就真的猥琐了,目测老包起初想用狄青的问题来整庞籍,因为狄青此番出阵就是枢密使庞籍保举。
实际上启用狄青是皇帝的意思,但赵祯喜欢平衡又要面子,狄青太拉仇恨,皇帝不好意思直接说,那么庞太师对赵祯相当贴心,于是就自动领悟了,主动跳出来保举,皇帝顺水推舟。
包拯如果是贴心的人的话,当然就不会跳出来说事了,可惜老包不是,他是个专门喜欢找皇帝麻烦的人。
于是狄青事件基本化解了的现在,小算雱可以肯定,庞籍很快就要被人挖出一些黑料来。
真有黑料的话,基本上庞籍废了一半了,皇帝再喜欢他也没用,老庞这次罢相应该就是永远,以后再也没有他的舞台。
实际上庞籍有庞籍的好处,他是个对皇帝贴心的人,那么王雱把皇帝讨好了,自然也就蛊惑了老庞。不好的在于保庞籍也就等于抬举司马大爷。
对此王雱不服。庞籍不倒的话,王安石功劳再大,明年进京述职也会是司马光博得头筹,安石老爸只是附庸
第35章 全民吃鸡的展望
“打赢了。狄青一千三百精骑突击,昆仑关大捷,贼党黄师宓阵亡,侬建中被活捉截止军报发布时,狄青部已继续向邕州挺进”
连舒州街市上也有八卦党在激动的奔向扩散捷报了。
那么也算是在这个相当沉闷的时刻,听到了些好消息。整个大宋都会精神为之一振。
狄青果真有王八之气,既然已经昆仑关大捷,那么距离归仁铺大捷也就不远了,是时候对猪队友陈署补刀了。
于是大雱屁颠屁颠的跑来流氓老爸的书房里,说道:“爹爹,该是写信给张方平相公的时候了。让老张出面,立即把陈署弄进京城去鞭尸。”
王安石大皱眉头,明显不太喜欢这小子的语气,却是又好奇的问道:“那是为何陈署他都已经被为父打了住院,还要怎么折腾他”
王雱嘿嘿笑道:“他刚愎自用之下,违反军令,断送了我大宋八千儿郎,讲道理,把这个棒槌怎么折腾都不为过。死去的军士难道不是人生父母养的难道我说错了”
“你”王安石却是仔细一想,又觉得他小子说的有道理。
当年好水川战败后,那些阵亡军士留下的妇孺老人什么,那个场面可浩大了,聚集起来哭的稀里哗啦的,韩琦当时面对那个情景是急的喷出半口血来,头发直接白了五分之一。
至于那个陈署,当时王安石去的时候他跟个没事的人似的,甚至他就是专门要等着狄青撕逼,要理论对错推卸责任的态势。所以当时王安石那个火就大了,那个时候殴打陈署未必是王雱的怂恿了。
如此一想的话,王安石又觉得这个小魔头虽却也没说错。
“你具体说说。”王安石只得洗耳恭听的样子。
王雱侃侃而谈道:“昆仑关大捷,往后狄青就不会败了,只是走个过程锁定战果。因陈署败在昆仑关,大宋儿郎死在昆仑关,那里就是个魔咒,是心理枷锁,是影响军心凝聚力的关键所在,这就是狄青不出大军,只一千三百精骑突袭的原因。现在既然重新在昆仑关站起来了,宋军气势和军心就基本回来了,于是战术上狄青应该就稳了。但问题就在于,狄青赢了战争戾气就不重了,不会主动去杀陈署了,但陈署却未必安分。”
王安石楞了楞道:“接着说。”
王雱道:“狄青在昆仑关赢的越辉煌,那么败在昆仑关的陈署就显得越无能。加之他还被老爹您海扁了一顿,也没人帮他说话,陈署就更会气急败坏的走极端。所以我不敢说他会故意拖狄青挺进邕州的后腿,但再次累积了怨气的陈署如果主动去怼狄青,狄青是火爆冲动的人,难保不想起陈署的无能和作为来,所以仍旧有危险。”
王安石道:“雱儿你想多了,陈署或许有这个胆子,然而在战争必赢的现在,为父警告了狄青、也帮狄青出了气,那就出不了大事,口角是非的话咱们管不了那许多。”
“爹爹谬论。”王雱道:“战争必赢这只是我的判断,而不是狄青的。对于狄青肯定是紧张的,因为他自己的命,他兄弟的命,他兄弟家人的期盼就是狄青的压力。目下挺进邕州的他,仍旧会是如履薄冰,容不得出现一丝岔子。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军心和士气,狄青会看的比命还重要,这是军事统帅必须有的心态。那么在这个前提下,陈署伤好了部分,能动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