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2(2 / 2)

我不是天王 何未满 5596 字 2020-01-08

到了这里,观众们在整个武戏过程中一直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终于有了邪恶被战胜、正义得到了伸张的畅快感,情绪得到了彻底的释放。

在影片的最后,杰克接受了苏泰的遗愿,接任了奥卡蒂亚的族长,矿业公司的地球人们大部分也被遣返回了地球,只有少部分被允许留了下来。

至于杰克,他也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完成了他的最后一篇科研日志,然后选择了前往圣地,通过仪式真正成为了一位那威人。

影片就在成为那威人的杰克,所睁开的双眼大特写中,结束了。

影片已经结束,大银幕上,黑屏字幕还在放送着各色名单,许多观众已经起身离场,宋铭阳却是坐着没动,还戴着眼镜,兀自出神。

这对于他来说可是破天荒头一遭。

而他现在正想一个问题,那就是电影行业的发展方向问题。

谈到电影行业的方向上,最广为人知的,大概就是商业片和艺术片的两大方向了,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更高层面的方向,那就是故事和制作技术的方向之争。

制作技术的发展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电影”这种事物的诞生源头,其实就是制作技术所导致的。正因为有了相应的制作技术,才有了电影,而之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真人实拍到特效制作,从2d到3d,每一次都是制作技术的发展。

故事的发展方向上,也是同样历史悠久:从一段实拍片段就能称为电影,到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从粗糙的电影划分,到正剧、喜剧、爱情片、恐怖片等等的详细划分,从故事,到商业片、艺术片的的两大阵营划分

这两者一为表,一为里,是构成了电影的两大要素,在整个电影历史上两者也是互为补充,螺旋形交替支撑发展的。

在宋铭阳看来,这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

但是近几十年来,有这样一种趋势和现状,那就是,对于电影好坏的评价,更倾向于故事方面,再近些年,更是倾向于“深度”方面在这方面,各种电影奖项的设立以及引导“居功至伟”。

这点在几年前的华国体现得尤为严重:在几年前乃至于十几年前的华国,只要你有一定的专业功底,抓一个看起来很沉重的社会话题去拍,那就是所谓的好电影。即使拍得糙,那也是原生态,真实,是好电影。要是肯拍得灰暗一点,那就更好了,要被吹上天,是要去到处拿奖的节奏。

近些年来的华国,这方面倒是稍微好转了一些,老老实实拍电影的多了不少,但是想要收获大众好评,想要被吹起来,还是要有所谓的“深度”。

宋铭阳知道,这是电影工业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于快速成长、处于话语权主导地位的一部分“先进”的华国人正处于一个尴尬阶段:他们已经脱离了简单看一个电影故事的境界,有了更多的追求,但是本身电影知识的半吊子水平,又让他们看不出很多专业的东西来,无法全面地认识一部电影,只能从容易看得到的“深度”来判断一部电影的水平高低。

同时,这也和华国的电影工业发展状况有关:华国目前的电影工业,学外国的技术还没学全呢,更别提自我创新了。在电影工业上不领先,自然就只能先从故事方面入手着重打出优势来了。

两方面因素结合影响之下,导致现在华国的这样一种电影评价大环境。

对于阿凡达这部电影,宋铭阳在今天这一通观影下来,对其综合评分可以说是相当高的,满分有10分,他可以打到98分他这是从最全面综合的方向去打分的,涵盖了表里两大方向以及两者下属的各种细分性项目。

他认为这部电影,绝对称得上“伟大”两字,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

可是在国内的这种大环境下,阿凡达这部电影,在宋铭阳看来很可能得不到他认为的应有的“公正评分”。

第四百七十七节:鸡动万分

从影院里回来之后,宋铭阳并没有急着去写稿子,完成自己的工作,而是先把电脑打开了,然后再打开了时光网。

这并不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写下对于阿凡达这部电影的影评了,因此需要从网上找一些料来参考事实上,看了这部电影之后,他内心中有太多的想法了,随时可以洋洋洒洒写下一篇媲美专业论文的东西来。

他之所以没有急着写影评,只是因为想要证实一下自己最后坐在影院中所想的那个猜测。

然后他看到了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

两万三千六百二十八人打分,目前评分92。

这就是阿凡达在时光网上的目前评分。

因为今天才首映,首批观影人群大部分可以说都对沈欢有一定的偏向情绪,所以这个评分并不代表最终评分。按照一般规律,随着观影人数的不断增加,这个评分也会不断拉低,最终评分按照宋铭阳的经验应该会在8389之间,大差不差,反正以目前这样的评分,最终评分想要超过9分是基本上不可能的。

当然,这个分数已经很好了,毕竟对于时光网的评分来说,最终评分稳定在9分以上的电影,就是那种“绝对的经典”类型了,8389之间的电影,也是“绝对值得一看”的类型,多少华国导演都是希望拍出这样的片子来,而现在沈欢用他的阿凡达已经做到了。从普遍意义上来说,这是绝对的成功。

可是这不够。

这并不符合宋铭阳心中对于阿凡达的评价。

不过这符合了宋铭阳刚才在影院里对于阿凡达的评价猜测。

他无声地摇了摇头,也没有像他以往在这个网站的习惯那样往下拉去看评论区,反而是点击了上方的“电影”标签,然后选择了一系列的小标签,最终页面变成了一个电影排列页面。大量的电影名称和封面出现在页面上,按照评分高低从上往下排列。

然后他按着鼠标滚轮,把这页面缓缓往下滚动,一部部的电影名称从他眼前划过,还有这些电影的评分。

96,96,96,95,95,95

时光网9分以上的标准听起来很难,但实际上数量还真不少。

这些作品地域不一,类型不一,每一个名字对于宋铭阳来说都是非常眼熟,确实都是经典之作,可见时光网的评分系统还是有一定参考性的。

但同样,也存在局限性,那就是对于“深度”的绝对偏向。

没有深度,对于故事深度挖得不够深,在时光网上绝对到不了这样的分数。

宋铭阳承认,发人深省、触动人心的电影确实是好电影,他也不否认这上面的很多电影确实对得起这样的分数,但是时光网上的这种整体氛围,在他看来太过偏颇了。技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