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神游45
冬日的日头映着雪,乍一看去,有些刺目。弘曕袖着手戴着耳套往出走,那边又传来一言难尽的药味。这是王锡琛在熬药。x
医科跟他住的地方隔着一道院墙,那味儿想闻不见都难。
整个书院里,只这家伙的日子过的最潇洒。他的经费多呀,据说是试药需要消耗药材。到了天冷的时节,就像是如今,一大锅一大锅的往出煮,抬到前面去叫大家免费喝,说是防风寒的。没人商量的话就抬到外面,总也有来来去去的行人愿意上这家伙的当。
能不能预防也不知道,反正那味道不是一般的不好喝。苦就苦吧,还苦的怪。
当然了,肯定喝不死人。这么大的药味,皇额娘早闻见了。没拦着那就证明味道怪是怪吧,但肯定能治点病。
顶着这股子味道走到后面,皇额娘正在暖棚里。还没进暖棚,就听见一个声音叽叽喳喳的,“您昨儿说天会晴,今儿果然天就晴了。您是怎么判断的呢看星云吗我家也有许多星象书,我也都看过,但像是您这样能判断天气我想不明白原由是什么。”
弘曕进去的时候,果然梅开云站在皇额娘的边上,絮叨个不停。
皇额娘却正在认真的拿着毛笔给黄瓜授粉,看见他才抬起头,“来的正好来来来这活你来。”蹲的人腰疼。
弘曕直接就过去了,过去还瞪了梅开云一眼,“没点眼力见的,站在边上嘚吧个没完,就不知道搭把手。”
梅开云如今跟弘曕熟悉了,背着身也瞪了一眼回去,并不怕他是王爷。她也没觉得在这里有皇帝就怎么了,有王爷又怎么了,反正守着师傅,十分自在。因此见弘曕瞪她,她也就气鼓鼓的道,“是师傅嫌弃我手笨,好好的花儿给戳了”
那你是有够笨的。
林雨桐先回梅开云的问题,“你要是对星象天文有兴趣,回头咱们盖一个观星台便是了。”说着就看弘曕,“回头你去钦天监找人问问,一个观星台大概需要的费用是多少。回来告诉我。”
什么
梅开云都结巴了,“不不用了吧”
弘曕瞥了梅开云一眼,皇额娘都快把她这俩徒弟宠上天了。那个说想试试药,皇额娘二话不说的给批了银子。这边才说星象,这立马就说造一观星台。那观星台不是盖个台子的事,里面要放极为精密的仪器的。那仪器书上他倒也是见过,可如今造下来谁知道得耗费多少,以皇阿玛的性子,如今所用的仪器,说不定还得改造很多。这么下来的话,自己往后啥也不用干了,一个劲的盖房子盖房子盖房子算了。
林雨桐就瞥了弘曕一眼,他心里那点小心思谁看不明白可一个人若是一辈子能精通一件事,那便是了不得的成就,就看向弘曕,“你若是能把盖房子这一精弄透了,弄的谁也不比你摆弄的明白,那你便是大家了。”
弘曕更不敢抱怨了,马上肃容道,“是儿子记下了。”
梅开云是真的不安了,“师傅我我我就是问问,其实不用”
“不光是为了你。”林雨桐抬头看天,“你所感兴趣的东西都是很有意义的。你不用想更多的东西,像是会不会花很多钱,会不会惹麻烦这些,统统跟你无关。你只记着,你需要什么,然后开口要什么便是了。”
梅开云忙不迭的点头,压根不知道这个许诺有多重。
弘曕抬眼看她,她还得意的冲他挑眉。弘曕心里想到,也就是这般的人皇额娘才会给那么大的承诺,她就没长了一颗有私欲的心。每日里穿的都是皇额娘叫人给准备的,准备什么穿什么,是好是坏,是好看还是难看,完全不在意。大部分时间懒的打理,辫子直接编起来垂在脑袋后面就行了,就跟外面大街上走街串巷的野丫头似得。可皇额娘在这方面从来不管。
那边林雨桐问弘曕:“女子书院那边都好了”
“是”弘曕就道,“和婉去看过了,改了几处地方。我挨个检查过,没有疏漏的地方。职呀农呢老圣人带着这些人在庄子附近垦稻田,好像听说是要推广什么作物。农事自古以来便是国之大事,据说是以后农科的没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几分地,由着他们在里面折腾。听说之前农院一个学生在屋里养的一株兰草被汪四平高价买走了。人家这好像也是有前途的。商就更不用说了,现在谁不知道常万达和汪四平隔三差五的就能去后面被老圣人召见。以前觉得医科也就是仗着老娘娘只一个弟子,近水楼台而已。现在看,全不是那么一码事。据汪四平说,王锡琛那一个方子若是经营的好,得的利润是一笔非常庞大的数字。
谁不动心
艺院这些聚在一起开会,领头的有两人:其一,作为先生的郑板桥。其二,作为学生中的佼佼者纪昀。
众人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的,就有人说,“开一字画店如何”
卖谁的字画除了板桥先生的,谁现在有名气。
纪昀就道:“若将来你我能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那字画便是千金也有人求。若是不能,二两也嫌贵。”这法子经院那几个人倒是可以试试这法子,保准的日进斗金。但人家这不是瞧不上吗
那能干啥呢
纪昀倒是想一法子,“我就琢磨着,我打算收故事去。回头啊,把这故事写出来”
“那太慢了。”写本书这得多少年后的事了,有那功夫吗
这倒也是。
朱筠就道:“一个人完成一本书难,咱们这么多人,一人一个故事,攒一块别说一月一本,半月一本也不难吧”
纪昀抚掌,连声笑道:“有理有理三个臭皮匠尚且顶个诸葛亮呢,咱们这么多个臭皮匠,不能这点事都办不好嘛。”
能办好是能办好,但就是一点,没钱
这出书都是要自己花钱的。
艺院里虽有家财万贯的同窗,但这不是自家花钱的事。写故事咱的目的不还是想用银钱证明自家的价值吗
怎么办呢一致推出一个人来,谁呢朱筠。
此人家里不是家财万贯,但是他有个弟弟在经院,就是朱珪。经院最年轻的那一位。
经院跟老圣人接触的最多,不像是他们,也没机会找老圣人呀。如今叫朱筠去,先找朱珪问问,这事要是行,是不是能给老圣人递个话。
朱筠还怕叫弟弟为难,结果朱珪只愣了一下,然后沉吟了半晌之后就答应了,“哥,你等我信儿,最迟今儿晚上。你们要是有能拿的出手的写好的现成的东西,就准备一份。”
朱筠还怕话说的太满,结果半下午的时候,就得了信儿了,说晚上直接去后面的院子,跟守门的人说一声是谁,直接进去就好了。
谁也没迈过那道门去呀
朱筠去禀报先生,可这位板桥先生正在作画,且正在兴头上,吩咐了谁也不叫打搅。无奈,只得拉着纪昀两人前去。至于现成的文章,纪昀手里便有,他是听说女子学堂请了江南才女袁机做先生,他也曾听闻了才女半生的坎坷遭遇,于是,就将其写了下来。既然要看,就把这个拿去给看就完了。
纪昀就是个斯文的书生,看外面看不出别的来。林雨桐收回视线,那边四爷就把稿子给递过来了。
其实四爷和桐桐挺惊讶的,两人是真没想到,弄了个附庸风雅的所在,叫他们自由随心的生长,竟然发育的不错。根本没人干预的情况下,他们想起办文学杂志。
这个当然是好事情。文学作品的影响不能低估,但是你首先得影响好出品方。
就像是林雨桐手里的稿子,纪昀文章里对袁机是极力肯定的。再有,如果单拿话本来说,一水的文言文,一点不通俗。可你要说这个不行,那行的该是什么样呢
变得有过程呀
通俗不通俗的咱先不说,得先把这个立意弄明白。林雨桐没动纪昀的故事,纪昀的故事只到袁机归家后孝顺母亲抚养孩子,还时不时的补贴婆母。她趁着四爷跟他们说话,提笔将下面的故事给续出来了。
幼女生病,哑病需医。娘家兄嫂体恤,一家和睦,但,终觉寄人篱下。女子为母则强,收学生,教学问,得束脩,买房置地,最终成了受人敬仰的女先生的故事。
那边纪昀并不知道老娘娘在一边写什么呢,只听老圣人在那里说,“文人执笔亦有使命,小则劝人行善,大则引导民众,协助朝廷推行利民之策,教化人心。你们手里的笔用的好了,便是枪炮”
能听的出来,老圣人不仅支持,而且格外看重。这确实是出人意料。他们原先其实是没想那么多的。但若是叫老圣人这么说,这确实是大事。
教化人心,这是千秋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