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神游(67)
弘旺是看见钱盛带着栋喜朝后面去,才摸过来的。
差事不差事的这个还不算是太要紧,主要吧,在书院这日子实在是太难熬了。他在商院,做生意那一套,他觉得他会,但是他不年轻了呀。接受新事物可没有年轻人那么快。现在学的东西以前压根就没听过的。说实话,他是学的真挺吃力的。这把年纪了,脑子不够用了,记性也不好了,幸好考试的时候死记硬背的东西少,只要理解正确也都给分的,要不然他估计次次都得不过线。这得亏生在皇家,打小受到的教育底子在那里摆着呢,见识自然也比一般人多些,这些都是那些寒门上来的人比不了得。要不是这些给他一点底气和基础,他还真有可能次次都考个倒数的。当然了,除了学的不好之外,其他的还是很舒服的。
免费吃住,月月都用补贴拿回家。自家儿子的俸禄更高,早就在外城置办了院子和铺子。这些东西租出去,家里的开销是足够的。自家儿子手里那几个钱,听说最近又想去关外买庄子。这孩子现在的消息灵通,想来是不是关外有什么新的动向。
他想的挺好的,也想去关外。儿子留在京城就行的。他把老婆小妾一带,过去好歹在那边生活过,其实还是能适应的。今儿来他就是想听听信儿。
但他四伯留他吃了点心,喝了两杯茶,就直接撵人了:“后儿就是月考了,你能过?”言下之意,回去看书去。
弘旺比较懵:“四伯,不是听说现在有实习那一说吗?最近大家可都听到这个信儿了。”
因为之前说的在书院的学习时间不到,但眼看这路政署要起来了。那当初说的那一套还算数吗?很多人这么想的,想着当初说的那么严格,现在还不是说放手就放手。结果后来听说,还有实习那么一码事。每个人都得实习,实习期间的实际操作也算是考核的标准。若是在书院考的好,但是实际操作不行,也一样不能合格。
这一说,学生们不在这事上质疑了,但却开始忧心将来的实习岗。据说这个实习跟之后的任职有直接的关系,这牵扯到大家的前途,一时间,私下也是议论挺多的。
他这不,一看到连栋喜都有安排了,他这个被大家知道的——晚辈里最被四伯喜欢的侄子难道不该被安排?
四爷抬眼看他:“你想当差了?”
是啊!再是舒适,也没有出去自由来的得人心呀!他被关过,所以心里对这种被变相关起来的境况微微有些抵触。
于是,他就带着祈求的眼神看他四伯,“侄儿现在真是脑子快跟不上了。只要能出来当差,您让去哪里就去哪里,您让干什么活儿就干什么活儿……哪怕跟之前一样,去守大门去,侄儿也愿意。”说的信誓旦旦的,恨不能赌咒发誓。
四爷看他眼巴巴的,就状似随意的道:“洋人的事务,你去管吧。以后跟洋人打交道的时候越来越多,总得有人去管。”
弘旺比较懵,“我去理藩院吗?”
“不!”四爷用你小子是不是傻的表情看他,“你去广州,现在只有那边一个口岸,那就现在广州设立一个洋务处。”
这是要把洋务从理藩院分离的意思吧。所以,四伯叫自己出去是为了霍开一条口子的。
弘旺还比较高兴,广州繁华,贸易往来频繁,关外怎么可能与之相比?
刚高兴完,就又觉得不对。赶紧追问了一句,“洋务处都管哪些呀?”跟理藩院肯定有冲突的地方呀。像是人家路政署,虽说以前归工部,但是因着这玩意太烧钱了,工部恨不能一把推出去,没人要,烫手的山芋。路政署是那种遇到问题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在银钱上捉襟见肘的,但是自由度上很高啊。自己这边怕是不容易。为啥呢?因为瘦田无人耕,肥田大家可都盯着呢。广州那地方谁不知道啊,肥缺中的肥缺。洋人事务又是肥肉最厚的部分。不知道多少人眼红呢?理藩院要是舍得这块肥肉才怪。自己遇事人家未必帮忙,自己在那边要是肥了,那理藩院也不能干啊!所以,这压根就不是什么好差事。夹缝里行事,考验技术的很。
四伯您是把侄儿架在管署!
文管署有自己的衙门,虽然逼仄,但地段还不错,能跟大衙门比邻这就很好了。至于说地方不够,没关系,我们把衙门的分理处设立在书院左近的地方。如今他们这种衙门真就属于比较有格调的衙门了。清是清闲,贵是有钱。真的,属于特别有钱的那种。刊印的东西免费了一段时间之后,开始订阅了。一年虽然也就二三两银子,可架不住官员体系庞大呀。户部管着俸禄的,这玩意属于必须订的,因此银子直接从户部支取。再加上零散的卖出去的,现在不说各地的书商赚的,就是京城,也出现了零散的卖家。
然后肃英额从书院里点了人手,人一带,也忙去了。
与之相比的栋喜反倒是比较低调,人抽调了几个,但是什么时候走的,谁也不知道。
弘旺去了广州,蔡新的任命也终于下来了,紧随其后,去了福建。
书院里的新生,就这么看着一拨人连着一拨人,说走就走了。到了最后,好些寝舍都空出来了,才发现这里好些人被安排干啥去了,他们都不知道。
而路政署这事吵了一段时间之后,也把乾隆给吵烦了,“临时衙门,不着急定品级。直属朕管辖便是了,跟众爱卿无关。”
说是这么说的,但其实,还是给定了路政署得有尚书一名,侍郎二名……跟六部并无不同。
可这个尚书的人选,乾隆也是思量了很久。其实若只是为了品级的话,他早一锤定音了。之所以由着他们吵,是他压根就没想到这么重要的职位,能交给谁。
傅恒,可以兼任尚书。顾不过来没关系,具体的事情由下面的人干。但这个要紧的位子,得强有力且忠心的人兼着。
而只有傅恒还不行,他发现,现在新学那边,宗室的人都在人尽其用。可只有两个人,说起来并没有得到重用。
而这两个人,正是自己已经成年的儿子:一个是大阿哥永璜,一个三阿哥永璋。
在宗室里他们该是最耀眼的人才是,可是这两个孩子太默默无闻了。
不仅他们,就是几个小的里,也没有与哪个表现的叫人惊艳。
他第一次意识到了,让皇子们跟别人一起念书的坏处。
如果脱去身份的光环,他们并没有比谁聪明多少。当然了,这些皇子里,除了永琅。
小的还好安排些,如今再想法子还来得及。但是,两个成年的阿哥……太不争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