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9(2 / 2)

我是仙凡 百里玺 7068 字 2020-01-30

众蓬莱修士们走后,黑虎总堂的偌大后院,清净了下来。众小帮主们都在前堂等候,不敢进入后院。

阿奴回到厢房,苏尘的床榻前,怔了许久,默默流下两行青泪。

她并不眷恋仙途。

凡人也好,仙人也罢,她对此一直都很淡泊。就像她决定留下照顾昏厥的苏尘,从此不回蓬莱仙宗,她也并不感到难过。

只是想,跟着苏尘而已。

所以,她这些年,很努力的去修炼,不想自己只能遥遥望着苏尘的背影,渐行渐远。

但如今,苏尘中了蚀元蛊,坠为凡人,不可再修炼仙途。

若是不救。

她依然是筑基修仙者,二百岁寿尽。而苏尘则此生为凡人,百年而终。

若是相救。

苏尘依然能有一丝希望,重返仙途。

而她则此生再无望。

生命的路口,遇上了他的笑脸,岁月之中有了两个人相随而行的痕迹。

她和他一路相伴,走过千山万水,最终依然是一个人的浩荡旅途。

阿奴心酸,神色惨然。

她痛心的并非仙途,而是此生的情深缘浅。

后院的厢房,很清静。

窗前是整齐的书桌,窗外栽种了满园的桃花树。几只鸟雀,在叽喳跳跃。

难得的清静,无人打扰。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阿奴在书桌前,研磨,落笔。

她怔怔良久,望着孙师兄留下的一份诱术,叹息。

或许,她成为一名凡人,也未尝不好。

在城镇乡野择一草庐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鸡犬相闻,不问繁华城市,修仙界的喧嚣热闹争执,宁静祥和。

入夜时分,窗外下了一阵寒雨。

床榻上,苏尘依然脸色铁青,身上却高温滚烫起来。或许是因为成为凡人之后,缺少元气,体质大不如从前,旧伤口复发,凡人的伤寒病痛自然也无法避免。

阿奴打来一盆冷水,给他擦拭,降温。

很快,苏尘的身体又变得冰冷,哆嗦颤栗。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阿奴的眉心,紧贴在苏尘的眉心处,施展孙青宁留下的那道诱惑法术。

过了足足一个时辰,那死死盘踞在苏尘眉心上丹田的蚀元蛊,终于动了。

“飕”

一点绿光,陡然射入阿奴的上丹田内。

阿奴感觉眉心中似乎多了一物,意识海内强烈的刺痛感。

次日。

清晨,烈阳高照。

寒雨过去,窗外鸟雀叽叽喳喳,鸟语花香。

苏尘的高烧已经退去。

阿奴醒来的时候,脑海中有些昏昏沉沉。她尝试着内视,却发现自己神识全无,元气更是已经荡然无存。

想来,蚀元蛊已经迁居到了她的上丹田内,将她的元气给吸空了。

她的元神修为,从筑基境界,掉落凡人境界。淬炼过的肉身要比凡俗的一代宗师,强上太多。但元神,则不如了。

阿奴苦笑,叹了一口气。

她起身梳妆更衣,来到床榻前,苏尘身旁。

阿奴想了想,将玉腕那枚用红绳系着的“丑”字铜钱取下,反面刻了一个“奴”字,仔细的取下,系在苏尘的右手手腕上。

蚀元蛊已除,重伤之病已去,想来苏尘应该这几日便会醒来。

阿奴出了后院,朝在外面的众小帮主们,吩咐道:“你们在此地仔细看守,一直待他醒来。他醒来,若是询问。你们就说是蓬莱仙宗的金丹长老,施法相救。让他修养好后,回蓬莱仙宗。”她犹豫了一下,又道:“其它事情,不可说。”

“是,仙子”

“小的们一定仔细看守,不敢疏忽。”

众小帮主们连忙跪地,遵法旨。

阿奴痴痴的回眸望了许久,转身飘然而去。

此去,便是陌路,仙凡殊途。

310 敖来渔港

数日后。

黑虎帮总堂,后院厢房。

苏尘悠悠醒来,在床榻坐起身来,脑中依然昏沉。

在厢房内守了数日不敢歇息的几名俏丫鬟,不由惊喜的跳起来,跑出去通知众位小帮主,上仙醒了。

“上仙,您老人家总算醒了这几日可让小的们提心吊胆,担心您老数月不吃不喝,身子不适。”

“启禀上仙,之前有一群蓬莱仙宗的仙长们来过,为您老治病,并且吩咐小的们仔细照料您老。待您老康复之后,也好重返蓬莱仙宗”

“您老有任何需要,但请吩咐”

众小帮主们连忙涌入厢房,向苏尘请安叩拜,无比期待和渴望的望着苏尘。

哪怕是乡野村夫也知道,仙人可遇不可求。不管仙人有任何需求,他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他们若是能伺候的这位上仙满意,随意得一点赏赐,那也是非同凡响的仙家之物。

苏尘纳闷的望着众小帮主们叽叽喳喳,揉了揉额头,脑中隐隐作痛,懵懵懂懂。

他听不懂这群人在说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

冥冥中似乎记得有虫子咬了自己一口,然后他脑痛欲裂,昏厥过去,忘记了一些事情。

苏尘感到一阵头疼,也不管他们,出了黑虎帮总堂,大步流星,往江南小城外走去。任由众小帮主们在身后急切的追赶,大声呼叫什么。

不多时,便将他们都远远甩在身后。

苏尘漫无目的的走着。

他不知该往何处去,只隐约记得,自己曾在东海之滨居住过很长一段时间。

江南水乡随处可见一些繁华城镇,宁静祥和的小乡村。老人小孩在老树下歇息嬉戏,土狗儿追撵着鸡,偶尔警惕的望着外乡人。

苏尘走了半日,行了二三百里,到了东海边的一座港口城池。

城池门匾上挂着一幅“敖来渔港”的城门牌,城内街道错落有致,估摸着至少有数万户人家,专门经营海货。

远远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