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励耕战,积极发展生产,对外不断进攻西方各部落,巩固根基。
仅仅是三年时间,周人就从大败当中喘息过来,渡过了最为危险的时期。
只是危局依旧存在,商人威胁着周人的生存。
所幸,商人太强大了,敌人也众多,没有太多精力放在周人身上。此刻进攻周国的部落,主要是商朝的附庸部落。
连战连胜,局势趋于稳定,可姬发却愁眉不展。
商人势大,周人不是对手。
可祖父死于商人,父亲、大哥等等皆是死于商人,此仇不共戴天,岂能不报。
这一天,周公旦上前道:“大王,在渭水有一居士,名为姜尚。姜尚才学出众,精通兵法,善于占卜,传授百姓耕种之法,百姓依之丰收,此为大才。若是大王能任用,大周必兴”
姬发听后,心中认同。
次日,带着几个侍卫,到了渭水前,前去拜见这个隐士。
到了渭水边,只见一个老者坐在那里,下巴是长须,头上白发,肌肤却洁白如玉,浑身潇洒出尘,飘飘欲仙。
此刻,正坐在渭水边,鱼竿前伸,只是鱼钩却是直立着,更是离开水面三尺。
“贤士,可是姜尚,姜老先生”
姬发上前询问道。
“正是吕尚,只是贤士尚不可言”姜尚道。
此刻姜尚,正是刘秀。
云中子是一个马甲,现在姜尚也是一个马甲。
“吕公,为何鱼钩是直的,又是离水面三尺,又无饵食,鱼儿如何上钩”姬发好奇道。
“曲中求鱼,非士大夫所为。士大夫钓鱼,当直求鱼”刘秀淡淡道:“世人钓鱼,皆是以哄骗为手段;而吾钓鱼,却是愿者上钩钓上凡间之鱼,不过饱餐一顿而已;可钓上真龙,却能富贵百代”
姬发心中明悟,当即拜见道:“请先生教我”
刘秀道:“公子,可有帝辛勇武”
姬发说道:“吾不及帝辛勇武,帝辛已是武圣,我却仅为先天”
刘秀又道:“帝辛聪慧,才略出众,每战必胜,强敌灰飞烟灭。公子可及”
姬发又是叹息道:“吾不及”
刘秀又道:“帝辛有商朝五百年基业,文臣武将众多,百姓众多,军队众多,粮草众多,兵戈众多,周国可能比”
姬发道:“不能比”
刘秀道:“周国百姓不及商朝多,军队不及商朝精锐,粮食不如商朝多,兵戈不如商朝锋利。大王不如帝辛勇猛,智慧不如帝辛,贤明不如帝辛。处处不如帝辛,如何与商人相抗”
姬发沉默了,许久后,开口道:“十世之仇,犹不能忘。周人与商人有血仇,不是商人倒下,就是周人倒下。纵然不如商人又如何,寡人亦要血战到底”
“若不幸寡人被殷商擒杀。吾之子孙后代,当继承我之血仇,与商人血战到底。周人虽少,可必灭殷商”
“好好好”刘秀点头道:“大王才略不及帝辛,周国不如商国,然而有此决心,子牙必辅佐大王,覆灭殷商,擒杀帝辛”
“多谢先生相助”姬发感谢道。
刘秀道:“周国虽不及商国,大王亦不如帝辛,然而大周必兴,殷商必灭。吾有十胜十败,论天下利弊,帝辛虽强,可帝辛必败。”
“帝辛数征伐,西征伐周,东征徐夷,北与鬼方战,南与蛮楚交锋,士卒失众,百姓疲惫,久已厌兵,人心不安;而王顺天,不误农时,征战有限,未伤人本。此为其一”
“帝辛伐蛮夷,杀其酋祀,掠民为奴,四国皆恨之;大王出征,虽灭其国,然守其庙,祭祀不绝,子嗣不绝。此为二”
“帝辛理太宽,不能生震;而王以严为政,治军严谨,胜于帝辛。此为第三”
“帝辛睿智多才,然心疑,不用宗室,比干、微子启、微子衍等,皆与其离心;而王用宗室,兄弟和睦,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此为第四”
“帝辛善思而难于为决,优柔误机;而王决断,奉行高效,应变能强,此谋胜之。此为第五”
“帝辛喜用谈,见己之贵,慕立虚誉;而王款待,不贪荣,在德上,过于帝辛,此为第六”
“帝辛善征,战无敌,可大不足,不足以定天下;而王略上足,可目远,全局计,此为第七”
“帝辛无识人,臣乱不休。而王道导下,内和睦,此为八”
“帝辛是非不分,赏罚不明,而王赏罚,百姓归附,此为第九”
“帝辛喜虚张声势,不知兵法之要,百战百胜,可只要败一战,即万劫不复;而大王兵略不足,然其志坚,百战不屈,持胜过帝辛。此为第十”
“殷商看似强大,其实外强中干;帝辛看似无敌,却是虚有其表。而大王看似处处不如人,可只是暂时,未来必然战胜帝辛,覆灭殷商”
刘秀说着,十胜十败。
有道理吗,有一定道理,可不能当真。
道理,道理,并不一定合理,可一定要有煽动力,让人狂热,陷入精神胜利法当中。
精神胜利,未必现实胜利。
可精神胜利,却能提升士气,增加现实胜利的概率。
姬发听了,立刻道:“先生大才,吾得先生,如鱼儿的水,如困龙升天。请先生出山,辅助寡人”
说着,扶着刘秀上马,亲自牵马,向着城中而去。
第100章八百诸侯会孟津
大街上,姬发亲自牵马,刘秀安然骑在马上,没有一丝拒绝。
这不是明清时代,君王可打臣子板子。
这个时代,君王见到臣子,也是礼遇有加。
刘秀也没有拒绝,他是一个外人,贸然来到西岐,加入了周国,没有一点威望可言。
而姬发牵马的举动,正好提升他的威望。
有了威望一切好说,没有威望一切不好说。
不久之后,拜其为“尚父”,拜其为太师。姬发、周公旦等人,陆续请教治国之道,军争之道,刘秀回应着。然后,开始种田,高筑墙,广积粮,不称王。
悄悄的发展,低调无比。
此刻,文字主要在巫祝间流传,多数贵族皆不识字。有大事发生,多数刻在龟甲、兽骨上,或是刻在青铜器上。
刘秀制作了竹简,制造了毛笔,制造了墨,开启了竹简时代。
接着,又是传授耕战之道。
周人处在半农半牧状态,对于种地不熟悉。刘秀教导着周人种地,提升着粮食产量。
受着殷商影响,周人也是盛行人殉,人祭。人祭人殉,让周国损失了大量人口。刘秀颁布了法令,禁止人殉人祭,用陶俑代替人殉。结果不成功,还是有人殉,人祭存在。
多次劝说姬发,姬发多次下令,可还是恶性不改。
所幸的是,随着法令颁布,人殉的规模,还是数量都在变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