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林寻从小“心脉四穴”受创,周身经脉滞涩脆弱,这一部功法虽谈不上多顶尖,可却是最适合林寻的。
此时随着功法运转,林寻很快就发现了灵力缺少的原因所在“心脉四穴”
每当周身灵力进入“心脉四穴”时,便会衍化为四个“灵力漩涡”,而灵力每经过一道漩涡时,就会被淬炼一次。
淬炼之后,让得灵力看似变少了,实则是比以往凝练许多,无形中等于提升了灵力的品质。
而如果仅仅只是淬炼一次倒也罢了,可关键是林寻“心脉四穴”之地足足有四个“灵力漩涡”,让得他的灵力每一次循环,就会被足足淬炼四次
可想而知,如此淬炼下来,会让林寻体内的灵力品质提升多少了。
打个比喻,如果林寻体内的灵力原本是一块顽铁,所经受的一次次淬炼,就好比把顽铁丢进熔炉里进行千锤百炼,最终出炉时,必然会
本章未完,请翻页
化为一柄锋芒毕露的宝剑
“怪不得灵力变少了,原来是被凝练了足足四次,灵力品质也比之以往提升了四次”
经历最初的吃惊,此刻林寻心中已被振奋所取代,他可是很清楚,灵力越是精纯,灵力品质就越高,如此一来,所发挥出的威力就越大
“如此看来,从今以后自己在修行的时候,已根本不必再理会心脉四穴的创伤了”
林寻眼眸清澈而明亮,写满了喜悦。
这绝对叫因祸得福,原本因为“心脉四穴”中的本源灵脉被挖走,留下了不可修复的创伤,让得他差点无法修行。
谁曾想,如今这种创伤却化为了四个“灵力漩涡”,反而对他以后的修炼产生了一种翻天覆地的惊人蜕变
连林寻自己都感到有些意外,甚至匪夷所思。
许久之后,林寻激动喜悦的心情才缓缓恢复平静,他知道自己已经开始“涅槃重生”了
从昨晚开始,直至现在,发生了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先是那一部古老书卷和一支篆笔引发了一幕幕惊世画面,让林寻窥伺到了许久以前的一场惊世大战。
大战中,那一道雄峻身影一击之下,破青冥、震寰宇、开众星之门
虽最终发出一声“时不与我”的感慨,但是在他身上散发出的绝世风采,却令林寻震撼不已。
也是那时林寻才知道,原来那一部古老书卷和一支暗灰篆笔的主人,就是那一道雄峻身影。
再然后,暗灰篆笔发生异变,汲取林寻周身鲜血,篆刻“怪异图像”,最终令林寻昏迷。
而昏迷醒来之后,古老书卷和暗灰篆笔齐齐消失了,但在林寻的脑海中却多出了一道“通天之门”。
从那时起,一连串的变化开始发生在林寻身上
先是“心脉四穴”上出现了四个“灵力漩涡”,从而一举改变了林寻几乎无法修炼的问题,本源灵脉所遗留下的创伤,从此再无法羁绊林寻求索道途的步伐。
再然后,林寻闯入“通天秘境”,闯过有着“炼神”之称的青云大道第一关,从“流光灵纹”中获得了传承。
而当林寻从“通天秘境”中返回时,他那瘦弱的身躯也是宛如被洗练一遍,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蜕变,变得强大而富有生机。
这一切的一切,就这样发生了,如此不可思议。
可林寻清楚,这一切哪怕再不可思议,归根究底也是拜鹿先生所赐
“逆天改命、涅槃重生当年挖走我本源灵脉的家伙,大概绝对不会想到当年那个婴儿还活着吧”
林寻目光变得幽冷深沉。
本源灵脉被挖走,差点让自己就此死去,到的如今甚至连自己父母是谁就不知道,这等深仇大恨,林寻哪可能会忘记
鹿先生说过,当年那个挖走他本源灵脉的仇人就在紫曜帝国。
而如今,他林寻已经来了
s:以后更新放在下午4点和晚上7点吧,早上10点更新太悲催,写不粗来,最后,今天3更
本章完
:
第二十章 炼神之妙
林寻原本打算参悟,可还不等行动,肚子里就咕咕叫起来。
几乎同时,一股说不出的饥饿感犹如潮水般涌遍全身,林寻顾不得其他,匆匆跑进厨房开始自己做饭。
直至此时,他才发现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一天没吃东西,的确会让人受不了。
厨房中被修缮过,热情的村民送来的不止有锅碗瓢盆,还有一块块腌制过的兽肉。
林寻煮了一锅灵谷米饭,又切了一盆兽肉,就直接蹲在厨房里大口吞嚼起来。
灵谷中蕴含着温润的灵力,是修行中不可或缺的粮食,不过对于大多数不能修行的绯云村村民而言,灵谷就是兑换物资的金钱,昂贵得不得了,可不会以灵谷为食了。
至于那些兽肉,那都是山中的一些野物,只能充饥,和灵谷是远远没法比的。
只是令林寻完全没想到,在足足吃了三盆兽肉和十碗灵谷米饭之后,肚子中的饥饿感兀自没能消除。
这突然增加的饭量让林寻意外之余,也不禁一阵欣喜,这一切都代表着他的身躯已变得和以往不同,需要更多的营养来补充。
吃得越多,体魄、气血、精神自然也就越强壮,传说中紫曜帝国的修者,吃的每一餐中,不止有丰沛的灵谷,还有灵蔬、灵果、甚至还有一些精心炼制的丹药。
林寻身为一个修者,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只是当他吃饱喝足,看着仅剩下不足半袋的灵谷和六块兽肉时,登时意识到一个问题。
若是按照这种吃法,按照一日三餐计算,一天恐怕都需要消耗掉近五斤灵谷和十块三斤重的兽肉
可关键是,林寻此刻的生活起居,还要靠绯云村村民来补给,三五天还好,若是长时间如此消耗下去,那就不妥了。
“没粮食,还真是不行啊”
林寻心中一叹,所谓穷文富武,穷苦人家的孩子根本没有资源去修行,仅仅是修行所需的物资,就不是一个穷苦家庭能够承担起的。
而这也应验了一句古话修行四要“财、侣、法、地”,“财”为第一,可见它对修行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