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96(1 / 2)

天骄战纪 萧瑾瑜 9217 字 2020-02-14

d,一盏油灯摇曳,一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石像,沐浴在斑驳灯光中,就犹如一个个肃穆而立的神祗,屹立岁月中,看尽众生百态。

咔嚓

没多久,即将成形的石料再度龟裂,化作掌心的一堆石屑。

林寻怔怔,神色时阴时晴。

“再来。”

一块石料递过来,布衣男子神色温和。

林寻接在手中,道:“多谢。”

他静默独坐许久,这才开始动手。

只是相较于前两次,他篆刻时的力道、速度都变慢了许多,眉宇间尽是专注和认真。

咔嚓

一炷香后,石像再度龟裂。

这一次,林寻自己再次拿起一块石料,再度投入到篆刻中。

也是从这一次开始,他的动作越来越缓慢,轻若鸿毛的一柄刻刀,在他手中却仿若有万钧之重。

窗外雨纷纷,天色愈发昏暗了。

布衣男子起身,撑起油纸伞,去街上买了半斤新酿的杏花酒,当返回店铺时,见林寻专注于篆刻,浑然忘我,不禁会心一笑。

没有打扰,布衣男子坐在椅子中,拿出两只木质酒杯,倒了两杯清冽芬香的梅子酒,一杯留给林寻,自己拿起一杯细细品咂起来。

而后,他翻开泛黄的书卷,其中一行字映入视野:“心无挂碍,行走坐卧皆自在。”

布衣男子笑了笑,饮下一杯酒。

直至深夜,窗外黑夜浸染,布衣男子起身,将店门和窗户关上,瞥了一眼林寻,依旧没有多说什么。

接下来的日子里,这样的场景一直持续着。

布衣男子清晨时开门,夜深时打烊,闲来读书饮酒,忙时招呼进店的客人,自得其乐。

林寻则如浑然忘我,一直在篆刻。

在他身边,渐渐堆积了一地的石屑。

外界,风起云涌。

“林魔神究竟是否答应赴约而战”

这是无数人关注的焦点。

而如今的白玉京,更是风云汇聚之地,吸引着不知多少关注的目光。

因为此战的意义,太不寻常

一方是来自域外的绝世人物,强大无匹,自开始在古荒域行走以来,一路横推对手,未尝一败,令古荒域强者都有些抬不起头。

一方则是早已名震天下的林寻,一个犹如传奇般的存在,在绝巅道途中俨然如领袖般的存在。

此等一战,谁能不关注

林寻若败了,则会给予古荒域沉重无比的打击,影响士气。

反之,林寻若赢了,则可给予天下修者以信心。

只是,通天剑宗却颇有些焦头烂额之感。

因为约战的地点,就在他们的地盘上,若有可能,他们自然恨不得趁此机会,将林寻给杀死。

但,如今此战受尽天下关注,他们若敢这么做,绝对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成为众矢之的。

毕竟,林寻若应战,就是代表古荒域而战

在这等时候,他通天剑宗能容忍域外敌人在自己地盘上发起挑战,却无法容忍林寻应战的话,那绝对会被千夫所指,万众唾骂,名声毁于一旦。

故而,就在最近,通天剑宗发声,向天下宣告,决不会插手破坏此战。

消息一出,天下振奋,纷纷赞赏通天剑宗深明大义。

可通天剑宗却一点都不高兴

没有人清楚,他们是多么想杀了林寻,一泄心头之恨,可没办法,在当前局势下,他们也只能捏鼻子认了。

对此,神机阁也做出高度评价,言称通天剑宗无愧是古荒域一方大宗,自有担当,乃天下众生之福。

在如此高的赞誉之下,通天剑宗彻底死了对付林寻的心,甚至都开始担心,林寻可千万不要在白玉京中出事。

否则,这屎盆子肯定得扣在他们通天剑宗头上

这就是大势。

在天下大势面前,即便是通天剑宗,也不得不低头。

因为相较于那些域外敌人,林寻哪怕再不招人喜欢,也终究是“自己人”。

外界沸沸扬扬,这一切,林寻浑然不觉。

半个月后,深夜。

打烊后,布衣男子刚翻开书卷,打算品读时,手中动作忽然顿住,目光也是挪移看向林寻。

就见在他掌中,一座栩栩如生的石像,已渐渐成形。

当最后一刀刻下,削掉石像最后一点累赘后,那石像仿佛一瞬间,多出一股说不出的灵性,像要活过来似的。

s:今天会补2更,加起来4更求一下月票

第1484章 慎先生

石像身影纤秀,帽檐遮脸,手握一杆长矛,头颅微微仰起,露出一截轮廓完美的下巴。

寻寻常常的石料而已,可此时却焕发出一种灵性,宛如活物。

恍惚间,仿佛是真正的夏至站在面前,正认真地在说:“林寻,我饿了。”

林寻怔怔,许久才露出一抹会心的笑意,心中喃喃:“等你回来,我一定给你做很多很多好吃的,一定”

旁边,布衣男子也笑了。

雕琢石像,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世间大多石像,皆带着匠气,终究是冷冰冰的石块。

而在修道者手中,却可以“点石化灵”。

半个月,林寻雕刻了不知多少石料,每一次的失败,不在技巧的娴熟与否。

而在于内心的情绪是否得以倾诉。

可以说,每一次篆刻的过程,就是一次直面本心,正视自我情感的经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即便如圣人,帝者,也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憎、怨、怖,并且修为越高,越不会掩饰自身情绪和心意。

因为自身已足够强大,无须掩饰

对林寻而言,这些年他历经了不知多少的杀伐,在血与火的磨炼中一路崛起前行。

可扪心自问,却从不曾像如今这般,正视过自己内心的种种情感。

而雕刻石像的过程,就如一次次情感上的倾诉,让林寻得以回忆、铭记、正视自己的心绪。

最终,他释然了,放得下,才能拎得起。

不偏执。

顺心而如意,通情则达理。

就如眼前这一个石像,流露出的是一种深深的思念,这就是林寻的本心,是他情感的一种写照。

旋即,林寻又拿起一块石料,挥动刻刀。

这一次,他雕琢的是赵景暄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