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72(1 / 2)

天骄战纪 萧瑾瑜 8620 字 2020-02-14

d中,林寻破解的速度依旧在提升,但幅度已经开始变小,直至后来,已经稳定在十天时间内,就可以破解一座定海道碑。

这已经很惊人

直至在这海底九千丈的一年后,林寻已破解十二座定海道碑。

可定海道碑足有四十九座,若按照这种速度持续下去,起码还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将所有的定海道碑全部破解。

这让林寻不免有些担忧。

眼下已经过去一年了,若再耽搁两年,谁知道那龙宫世界中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而被困的赵景暄,又会否遭遇什么变故

这些,皆是林寻所无法预料,但又不得不担心的事情。

“你若能破境,速度足可以再提升一些,起码可以将恢复体力和心神力量的时间,节省不少。”

无终塔中,曦给予林寻建议。

一年时间了,一直在无终塔内潜修的曦和大黄,并不缺疗伤的神药和奇珍,如今伤势早已得到极大的恢复。

并且,曦早关注过林寻的行动,察觉到他每隔七天左右,就会因为体力和心神消耗极大,而不得不进行长达两天左右的恢复。

若是林寻能够破境,自身道行蜕变的同时,也足可以让他拥有更多的体力和心神去破解禁阵,从而节省出许多不必要浪费的时间。

果然,听了曦的建议后,林寻眸子一亮,顿时做出了决断

先破境

一年时间里,他虽一直在推演和破解道纹禁阵,可一身的道行一直在恢复体力时,进行着一次次锤炼,早在半年前,其实就拥有了去冲击帝境三重的底蕴。

故而,对林寻而言,眼下选择破境,倒并非难事。

唯一称得上困难的,或许就是这冲击帝境三重门槛的一场大劫,太过诡异和不可琢磨。

帝境之路,九重天堑,三重一障,六重一难,九重一劫。

眼下,林寻即将突破帝境三重门槛,将要面临的便是“帝心障”

勘破此障,身心之地,皆可化界。

像帝境三重的强者,若陨落后,躯体不曾被彻底毁掉,其血肉骨骼就会化作一方世界,一直延存在世间。

如今林寻已清楚,帝境一重为“无执”,帝境二重为“无形”。

而这帝境三重,则名为“无疆”

大道无疆

臻至此境,身心之地的帝境世界,也会呈现出“无疆”般的浩瀚之感,产生全新的蜕变。

只是,林寻眼下唯一要考虑的,是该如何打破“帝心障”

这一劫和心境有关,最是诡异和凶险,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绝非是仅凭蛮力就能破除。

林寻静默三天,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

直至将心境调整到古井不波,纤尘不染,万古不移,月满碧空般的地步,他这才长身而起,黑眸不悲不喜。

唯有心中响起一道悠悠道音:“我心无障,此劫无可虑矣”。

东海之上,那无穷高远的穹顶深处,在世间众生皆无可察觉的周虚之外,一股诡异莫测的劫难气息,倏尔汇聚而成。

没有劫云,没有劫雷,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恐怖异象,甚至都没有惊动任何一个生灵。

即便是一直蛰伏在东海之下等待的赵元极、敖星棠夫妇,对这一切也都是浑然不觉。

可此时在林寻心境中,骤然掀起无尽波澜

一股诡异的劫难气息化作一场大道业障,像雷霆般突然而至,甫一出现,就产生毁灭般的恐怖威能。

林寻只觉意识骤然模糊,心湖之地,涌现出无数光怪陆离的画面,年幼时在襁褓内哇哇啼哭,眼前的鹿先生悲愤嘶吼,将他紧紧抱在怀中

年少时在矿山牢狱,暗无天日,终日修行灵纹,却屡屡被鹿先生训斥

绯云村中,偶然间和夏至相识

往年的一幕幕,犹如轮回中的画面一一重演,那般清晰,那般刻骨铭心。

林寻的心境,也随着这些经历或喜、或悲、或怅然、或酸涩情绪如山崩海啸般翻滚激荡。

直至后来,一切的景象都化作虚幻的碎片消散,那些亲人,那些朋友,那些曾并肩作战过的好兄弟,那些道途之上所邂逅的故人,那些师兄师姐

全都不见了。

仿似过往一生所有情感上的寄托、交织和羁绊,都已经是过眼云烟,了无痕迹。

赵景暄、夏至、曦、小银、老蛤、阿鲁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全都消失在过往记忆中。

最终,只剩下一片茫茫无垠般的黑暗。

他孑然一人,伫足黑暗中,分辨不出前路,也不知该退路又是在何方。

大道尽头,形单影只。

放眼四顾,万事成空

林寻心头不禁涌出一个念头,这,就是自己苦苦寻觅的大道之尽

若如此,以往的一切付出,又是否值得

值得

不值得

心湖中,浪潮激荡,波澜汹涌,犹如叩心自问,又像来自大道上苍的拷问。

黑暗如若寂静静止的牢笼。

牢笼中,独自一人的林寻沉默了片刻,便无声地笑了笑,感慨似的喃喃:“这次,倒是多谢你让我回顾往生浮沉事,记起那些熟悉的人和物这些,可都烙印着属于我的道途的痕迹啊”

过往不可追,但过往所经历的一切波折和浮沉,那些所认知的人和物,那种种因果形成的爱与恨,那因羁绊而产生的世事和人情那点点滴滴的一切,早已是他的道途的一部分

若无过往之因,何来他日之果

若因此懊悔、怅然,做出斩断和取舍,又和舍弃自身之道有什么区别

何为超脱

何为逍遥

何为永恒

过往一切若视作羁绊而斩断,过往因果若视作樊笼而打破,这道途之上,所求又是何物

这道途之上,又怎能用值得与否来衡量

林寻很清楚,眼下所处之境,便是自己的“帝心障”,一念之间,或许便是生死之分。

但从一开始,林寻就已作出抉择,故而,纵然心境翻滚激荡,纵然心绪若脱缰野马。

他只有一个念头:执本心,守己身

凡我所愿,皆是值得。

凡我所求,皆无可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