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50(2 / 2)

生于1984 老徐牧羊 9137 字 2019-03-22

“嗯,我找忠磊聊聊”

几个人还在讨论老炮儿,郑小龙主动找许辉聊了起来。

很自然的就聊到了正在上映的天堂电影院。

“国内的话,能过三亿我就很满足了,毕竟是一部外语片,而且讲述的东西跟观众很远”

许辉舀了一勺鸭汤,喝了一口,然后回答道。

“还是少了点,三亿票房你那投资是多少”

“3500万美元,郑老师,不能这么算。”谈到票房,许辉的脸色严肃了不少:“天堂电影院主要面对的是美国本土市场,而且光是北美,我们预计就能拿到8000万美元的左右的票房,差不多能回本,国内的票房属于净赚的”

“而且现阶段的市场条件太不成熟了,慢慢培养呗,等到这一批观众成熟起来了”

“是啊,现在的这批观众眼光确实有问题”

郑小龙叹了口气。

“从长远来看,这是好事,观众肯定不愿意被烂片辣眼睛,市场现在越来越大,也”

许辉话还没说完,冯晓刚插嘴:“你不是说了要拍喜剧吗拍了吗”

“马上,”许辉看了眼冯晓刚:“剧本现成的,主演演员都选好了,等奥斯卡之后,我就开拍”

“奥斯卡”

“许辉,你有多大把握”

“五成吧其实也是误打误撞,一开始是奔着戛纳去的,无心插柳柳成荫,戛纳没戏,反倒是美国还挺受欢迎”

这是实话。

按照许辉原本的计划,根本没准备指望天堂电影院在颁奖季有所斩获。

还有,工会奖马上开始,许辉还得飞回美国准备。

“这要是拿了奥斯卡,你可就是大导演了还拍喜剧”

“什么大导演,我就是一电影人。”许辉很客气的摆了摆手:“喜剧,当然要接着拍,我的拍片计划都订好了。”

“喜剧电影,尤其是都市喜剧还是挺有搞头的,现在的市场摆在这,你们看啊,每年的票房这么高,但是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额都是喜剧电影”

冯晓刚很喜欢聊票房,说到这,似乎想到了什么:“你们公司那部夏洛特烦恼马上就15亿了吧好家伙,直接把我的私人订制挤得没了排片”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脸上带着一丝不自然的表情。

夏洛特的导演是麻花的两个话剧导演,毫无名气可言,即使有着辉文的加持,上映前三天的平均排片量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八,排片量比不上私人订制

当然之后的排片量一路飞涨,最高峰是百分四十六的排片量

属于典型的口碑赢得市场

“我说句心里话,冯导,您别生气”许辉认真看了眼冯晓刚:“开心麻花那帮人做电影针对的就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刚好是主流的观影群体,夏洛特烦恼这部电影没有情怀,不谈政治,但就是抓住了观众的笑点”

“那你觉得私人订制怎么样”

私人订制怎么样

从导演的角度,冯晓刚试探了关于审查对现实的批判性的底线。

之后的我不是潘金莲更是讽刺了官场

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导演的冯晓刚功劳无限。

他自己也说了:我尽了一个导演对中国电影的责任,无论创作还是市场

然并卵,私人订制确实很烂,最起码的故事没有讲通顺

三段小品一点连贯性也没有

说句实话,如果私人订制的导演不是冯晓刚,估摸着票房连2亿都没有

想了想,许辉给了一个中肯的评价:“作为实验性的作品来说,私人订制勇气可嘉”

生活归生活,电影是电影

正文 第一百四十二章 黄文

所谓实验性质的电影指的就是瞎姬霸拍的。

导演心情好到爆棚,嗨翻了

“草你小子真会捧人”

汪朔笑骂了一句。

“”

许辉笑了笑,没说话。

并没有因为汪朔爆了句粗口觉得有什么不妥,事实上,京城人聊天,经常会用丫这个词。

汪朔算是整个京圈的团宠,典型的文人,嬉笑怒骂皆写在脸上

许辉跟这帮人能聊到一块,最主要的,他也是靠嘴走遍天下的人

冯晓刚在我把青春献给你当中写过一段小故事,他跟汪朔年轻时候,经常琢磨着比赛夸人

有点像许辉忽悠吴景

许辉算是冯晓刚的粉丝,但绝对算不上铁粉,他的作品许辉也不是都很欣赏。

例如夜宴、非诚勿扰2就觉得毫无诚意,私人订制更觉得粗糙,但就他过往的作品总体质量,以及他在电影行业中的奋斗历程来说,他值得所有电影人尊敬谁能保证自己的作品永远都往上走呢,总有起伏。不能因为暂时的低谷而全盘否定他。

他的几部正剧,虽然不算完美,但都值得人记忆,令人深思,证明了他内心的情怀。

原时空,许辉是个小导演,自进入影视行业以来,深深感觉到其中的艰难,编写剧本,寻找资源,打通渠道,都极耗心力,远远不是站在一边批评、吐槽那么简单。

和所有五十年代出生的文艺工作者一样,冯晓刚身上有一种天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风花雪月不是他们的理想,针砭时弊才是。

问题来了,

当你想做一个“有情怀”的导演时,并不是因为你对什么总放不下,有心结就可以做到,能说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种言简意赅又意味深长的话,这才是情怀的体现。

什么叫情怀

不是嘴上说老子就是情怀

得拿作品来证明,观众认可才是真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冯晓刚其实处在一个挺尴尬的地位,他的年纪、身份、商业定位、辅助团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