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7(2 / 2)

不朽大皇帝 沙眸 6037 字 2019-03-22

闻言,朱熙一颗心总算是落地了。

说实话,这个计策并不是他想出来的。

而是杨沐传给他的兵书中,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

说的是西汉的长安,当时是整个天下最大的城池,在六国之乱中就遇到了这个问题,整座城池严重依赖漕运,随着长安的不断扩大,人口的不断增多,之后不得不数次开挖河道。

包括隋朝的大运河在内,也是为了方便漕运,利于朝廷统管全国。

想出这个计策,就是源于此处灵感。

这个计划在朱熙的心中已经构思了一段时间了,可是一直都担心其可行性,毕竟是影响整个天下格局的大事,不是他能决定的。

有心报告给皇帝陛下,但是又担心会被直接否决。

心里憋了几天,这才和万喜探讨。

万喜是楚军大将,兵法阅历都十分不错,如今他都这么说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当即,朱熙回营,写下来了这个计划,派人快马加鞭送往乐元城,让杨沐裁决,这才放下心中的大石,全心投入眼前的大战。

第二日清晨,远方烽火点燃。

“进攻”

朱熙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朝阳下,万千弓弩整齐排开,云梯撞车壕桥等大型器械列在一个个攻城方阵的中间,阵势分外壮阔。

战鼓擂响,大军山呼海啸般猛攻。

几乎便在同时,城下万箭齐发,杀声震天,一个个方阵推着投石车隆隆向前,巨大的石弹如同陨石一般,砸向了伊水城的城墙。

“轰隆”

伊水城墙,塌陷了一角。

“轰隆”

“轰隆”

“轰隆”

接连一声声大响,在石弹耗费了一大半之后,终于打开了一个缺口。

这时,石弹停下了。

联军终于不用担心被石弹误伤,蜂拥而上,开始渡护城河。

由于城墙倒塌,所以两侧攀登城墙的士卒压力大减,不到一会儿的功夫,早已被吓破胆的守城晋军,便开始溃退。

小半个时辰,万千士卒便洪水般卷上了雄峻城墙。

几乎不到两个时辰,伊水城便被大军淹没了,联军呼啸而入

却在此时,一辆云车隆隆推进到城下,朱熙身披帅袍,高声道:“晋军将士们,我是苍国大元帅朱熙,你等但能投降,一律准许还乡,若执意一战,便要曝尸此城”

大战正酣,这一声倒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但是却没有多少人投降。

朱熙一怔,大国的将士果然有大国将士的样子,这些晋军都在期待有援军抵达,只凭一口气,竟然没人投降。

于是,屠杀开始了。

一辆辆连弩战车打头阵,士卒们井然有序推进,如同瓮中捉鳖,将城内小股抵抗的晋军一一击溃。

最后,有人往城北门撤退。

但是,等待他们的是麒麟军团一冲而入

这才是真正的屠杀王者

大血染红了街道,整座伊水城如同人间地狱,尸骨累累。

“快去夺占伊水仓”

朱熙没有忘记这座联军的生命粮仓。

“禀报大元帅,伊水仓内余粮不多了”一名千人将跑过来,气喘吁吁禀报道:“我军攻下粮仓后,发现里面的粮草十去七八,粮吏司说附近这百万晋军,吃的都是伊水仓的粮食”

朱熙一惊:“还有多少”

“账簿记载,已经不足一百五十万石。”

“不足一百五十万石”朱熙呢喃,只觉得背冒冷汗。

这与料想中的差太多了,几乎缩少了一半不止

原本,料想应该有三百万石的样子,最少够吃一年。

如今,只够吃两个多月了。

就算加上后方运来的粮食,也只能坚持三个月的样子。

三个月看似很久,但是对于有志于攻入晋城的联军来说,就显得太捉襟见肘了。

或许,这更要实施自己的那一套计划了

朱熙心里暗想,同时下令道:“传令下去,立即搜刮城内大户人家的粮草,同时传信给云国大军和白虎军团以及麒麟军团,一旦发现在迁徙的大户人家,全部扣留,逼问粮仓所在,以粮换命”

“是”

“对了,取本帅印信来,我要给陛下写一封书信。”

“是”

“还有,传令大军稍做休整,明日一早便拔营前进,伤亡的士卒放在城中修养。”

“是”

当天晚上,大军进驻到了伊水城,三国主要将领在官府的厅堂议事。

主要就议定了一件事明日一早,即刻进攻

第326章 慌乱的晋国皇帝

即刻进攻的办法,是不得已而为之。

至于以往的清点人数之类的,也直接就忽略过去了。

这一战,看起来没有什么波折,可是损失的人数也不少,粗略算起来一共得有将近十万人。

要知道,在如此先进的武器装备下,还能损失十万人,已经算是比较大了。

这其中,损失的人又大部分是因为伊水城。

三国联军都是训练有素的精卒,连番大战下来有些疲惫,但也没到怠战的程度,在帅帐一声令下之后,休息了一夜的大军重新开拔,往前而行。

不过,这一次有些不一样了。

沿途,只要占据到城池,那些地主和富户,无一例外都会遭受一番劫掠,尤其是粮食方面,仅仅留下一家子几个月的口粮。

这个做法虽然有点霸道,但是总比屠杀要仁慈得多。

当然,为了达到威慑目的,也要适当的杀一些人。

不久,一个消息流传开了。

这一次,联军的目标是中渡河

也有消息传出了,联军的兵力不足,最多只打到中渡河为止,便不会前进。

这一下,沿途的百姓们慌了。

尤其是一些富户,一车一车的将家产打包,拖家带口的往晋城方向跑。

于是,整个晋国上演了一出几十年难遇的一次人口大迁移。

传言的力量是很可怖的,普通老百姓没有人愿意冒险,但凡有点资产的,都拖家带口往晋城的方向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