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军团无论是在一战还是这次二战,都不会在战任何一边,也不会保持中立,除了进行必要的扩张,就是在各地进行未来的布局,但比起一战,这一次李宁宇的手笔要大了很多倍。
反法西斯的事情李宁宇是必须要做的,不过他不会按照英美联军的设想,他会按照自己的计划,以及从远东集团的利益出发,于是在与铁兵一番秘密商议当天晚上,远东军团两艘台风级战略潜艇,就搭乘着数千名海军陆战队员,悄悄前往法国瑟堡海港。
同时第二天上午,在瑞士休整待命的远东第一兵团,开始了向法国边境地区的推进,而通过这段时间的调兵遣将,德国已经在瑞士和法国边境地区集结了三个集团军的重兵,总人数高达170万人,随后爆发了斯塔地战役。
从而也使得斯塔地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的陆地战役,瑞士和法国的边境地区,德军第六、七、八三个集团军,德国哥马利上将的指挥下,开始对挺进法国的远东军团发起反击,随后两军激战二十二天,以远东军团获胜而结束,德军最后被迫退到法国和德国边境防御。
与一战一样,法国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地区的主战场,从远东军团参战以后,就先后在东线给德意法西斯军队,带去了沉重的打击,也正是因为斯塔地战役以远东军团胜利告终,成功扭转了欧洲战争的格局,也成为欧洲法西斯军队在欧洲覆灭的开端。
法国沦陷以后,作为法西斯意大利就乘英法在西欧失败之机,开始了一系列的侵略,但是在看到远东军团出兵以后,接连收复了东欧的失地,并在俄国战场重创德军,意大利就感到了不妙,所以在远东军团收复瑞士以后,意大利的重兵集团开始回撤,因此在欧洲战场上,主要都是德军的兵力。
远东军团对斯塔地战役的作战计划,是打通前往荷兰、比利时的路线,并不是用主力部队跟德国死拼,而德国军队则是全力进攻远东军团,希望可以将远东军队赶出法国边境地区,然后与意大利采取两面夹击。
在斯塔地战役发起总攻击前,远东军团可以说占据了一定的优势,首先李宁宇亲率的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九个野战集团军,201、202、203、204、205五个坦克装甲军团,共计175万人组成的远征欧洲第一兵团的战斗力,就比德军的强悍数倍,毕竟德军的武器装备是欧洲第一,并不是世界第一。
双方的目的不同,自然排兵布阵也不同,在两军相遇后,就开始在斯塔地由北向南展开,德军因为企图以主力部队,在战线的北段实施主要突击,所以首先由德军第8集团军,作为突破远东军团防线的第一梯队,随后由德军第6集团军实施纵深突击,企图歼灭远东军团第一兵团主力。
然后在由第7集团军在战线南段,实施辅助性突击,当时对于德军的战略企图,远东军团有效的依托支撑点,采用环形防御与大面积布雷阵地相结合,建立起了坚固的防线,最后阻滞和粉碎德军第一次进攻,并且在德军攻击受挫以后,连夜集中1000门中小口径火炮,对德军实施夜间持续炮击,其实在这场战争中,并不是远东军团最大规模的炮击,可是将攻击为主,防御为辅的德军,因为阵地的不够坚固,最后损失惨重,因为远东军团早就不在使用山炮,而是榴弹炮。
也正是因为榴弹炮的弹道较弯曲,最后弹丸的落角很大,可以接近沿铅垂方向下落,最后弹片可均匀地射向四面八方,让德军原本就不够坚固的防御阵地,遭到了较大纵深内的火力打击。
并且在首次攻击的当天夜晚,远东军团发起了反击性质的进攻,有了之前的炮火攻击,随后向敌前沿阵地发起冲击的步兵,几乎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就成功了夺取德军数个重要阵地,而这次主攻方向,是德军第7集团军右翼部队的第9军和第11军,顺带修理一下中路的第21军。
不过起初远东军团进展的十分顺利,在突破德军前沿阵地后,迅速为后续装甲部队开辟了大通路,但是左翼部队遭到了德军第4军和第五军顽强抵抗,出现短时间内的进攻受阻,好在一切大的作战计划都按时完成,所以在凌晨2点,远东军团201、202、203坦克兵团,奉命全面进入战斗,在通过德军前方阵地时,转向西南方向继续逼进,最后遭遇德国第15装甲集团军的反击。
可是在三个重型坦克军队的合围下,德军第15装甲集团军,很快就败下了阵,向左翼德军第9军的阵地逃窜,而远东装甲集团军乘胜追击,一举端掉了战线北端,并且攻占左翼德军第9军的部分阵地,并开始停止大规模推进,从而形成了威胁德国第16军的架势,不过对德国第15装甲集团军的进攻还在继续,只是由助攻步兵部队,继续朝德军撤退的方向追击。
首场战役断断续续打了三天,双方先后使出了自己所有的王牌部队,可是在战斗结束以后,德军指挥官们才发现,整个首战战役打下了,德军好像一个阵地都没有攻占,反而丢失了左右翼三四个重要的阵地,并且还伤亡了十多万人。
第五八六章:新版二战 七
原本德军以为远东军团的伤亡也不会小,可是这次他们算计错了,远东军团在首场战役中,伤亡不多才几千人,而对于这一点,远东参谋们随后作出了正确的分析,首先第一次战役中,是德军发起攻击,远东军团是在阵地上打阻击战,所以伤亡相对小,其次在远东军团炮击的过程中,由于德军的阵地不够坚固,所以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其次首场交战,主要是装甲军团之间的战斗。
第一次战役的失败,似乎让法西斯德军更加激情飞扬,所以数日后又发起了第二次激战,总结了上一次失败教训,德军稍稍改变了自己的战术,所以第二次战役导致了双方均损失惨重。
可是在德军发起攻击以后,李宁宇立即判明德军这次的主攻方向是右翼,就直接调集三个装甲军团,开始平行推进,一开始德军还想将第121装甲师调往北线作战,可是随着右翼部队进攻受挫,德军只好暂停左翼装甲部队的进攻,将第7和121装甲师右调,这样做目的就是加强主攻方向实力,可是这样已调,导致左翼德军第6集团军的其他部队,只能采取守势,只能以小分队出击和炮火袭击牵制远东军团。
发现了德军左翼的情况,远东军团两个预备队装甲集团军立即加入战斗,最后双方的战争打到了白热化。
早在二战开始以后,三西斯国家的石油补给几乎全部中断,所以德国、意大利只能从非洲地区,运送燃料回本土,可是在远东宣战以后,几乎德国和意大利所有的远洋油轮全部都被英、美两国海、空军击沉,这样致使随后德军装甲部队,无法组织大规模反击。
第二次战役打到了第六天,远东军团装甲集团军还在继续推进,德军一步步被击退,虽然德军由南线调来主力第21装甲集团军,开始向左翼机动,可是李宁宇已经根据德军的情况,改变了远东军团的作战计划,下达决心把左翼德军防御薄弱部位,实施一次大纵深突破。
于是在第九日,远东军团第四、五两个集团军,30余万人,进抵德军左翼地区,随后立即展开切断德国左翼部队后撤之路,而德国的第121装甲师、第90轻型装甲师联合展开反击,但是在远东装甲集团军的配合下,德军的反击毫无成效,至此时,德军的坦克仅剩200余辆,而远东军团在左翼战线上,尚有800余辆重型坦克投入战斗之中。
第十一日凌晨,德军再次发起新的进攻,经过三天的炮火准备,德军数千门火炮开始向远东军团发起轰击,随后德军第151、第152两个步兵师,在第9装甲师的配合下,发起阵线冲击,但遭到远东军团顽强抵抗,这次战斗,远东军团第203、204装集团军全部投入战斗,战斗一直打到次日夜里,最后以德国第15、第16两个步兵师被全歼而结束,从此远东军团的装甲部队,在德国左翼的接合部实现突破,并且两股战斗力形成一股。
从此时开始,整个斯塔地战役开始进入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第三回合的战役,不过此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