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见大局已定,又命令祭酒杨任,于各县广置义舍,免费为往来商旅行人提供食宿。
汉中郡治南郑,成为西南商贾云集的货物集散地。
汉中偏安一隅,商业兴旺。张鲁厘定捐税,所得钱粮,大部分都用来赈济逃难的百姓。
有流氓无赖,不事生产者,一经举报,罚修缮道路,为劳动改造之始,这一壮举,千年沿用,自是功德无量。
刘正入得义舍,恰逢祭酒杨任亲临阳平关城巡视。
杨任说:“汉中杨任,欢迎诸位老客!”
刘正说:“涿县刘正,讨扰了!”
刘正与杨任寒暄完毕,又令刘义奉上钱粮无数,作为借宿之资。
杨任拒而不纳,对刘正说:“天师道迎天下客,置义舍待四海宾朋,说好了分文不取,又怎么敢坏了教中规矩,还请老客不要为难杨任,宿资一事,休要再提!”
刘正说:“天师道义舍万千,广济天下百姓,自是功德无量。刘正不才,亦当尽绵薄之力,还请祭酒代为行事,莫要再作推脱之辞!”
刘正又取来纸笔,立字为据。言明所奉钱粮,皆为赈济百姓之用。
杨任见无法拒绝,只得坦然接受,于义舍之东,勒石为凭,尽述刘正的善举。
后来者争相效仿,义舍得以发扬光大,香火绵延不绝。
刘正于义舍之中,召集诸将议事。
刘正说:“诸位,入得汉中,方才知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大队人马,长途跋涉,极为不便,诸位以为,该如何是好?”
贾诩说:“团长,天下局势,渐渐的明朗了,太平道举事,迫在眉睫,应该早做准备,以免猝不及防。”
赵云也说:“参谋长言之有理,大队入蜀,于游历无益,不如兵分两路,一路按照既定路线继续游历,一路从汉中出发,取道荆豫,北渡黄河,经冀州返回涿县。”
贾诩又说:“大队返回涿县之后,宜结交豪强,特别是北军中候邹靖,可用金钱开道,广置田地,招纳流民,补全义卒编制,于楼桑村南面的大山之中安营扎寨。切记:不得与太平道为伍,所纳流民也不能跟太平道有任何的瓜葛。”
刘正见贾诩已经谋划妥当,便一锤定音的说:“我命令:北返涿县的人员名单是张绣,方悦和刘义。一路之上,由张绣总负责抗胡义卒各项事务,方悦和刘义为副。抵达楼桑村之后,刘义负责购置田地的具体事宜,方悦负责招募流民,编练乡勇,择其精锐者,补充进抗胡义卒军中。张绣负责南山大本营的建造,事成之后,立即着手补充编制,展开军事训练,顺便把周围的山匪流寇全剿了,还涿县一片安宁。抗胡义卒第一团,拟定编制三千人,预备团,编制两千人。为了避免指挥系统紊乱。我任命:方悦为第一营营长,张绣为第二营营长,刘义为第三营营长,郝昭为预备团团长,其余各级编制,由各营长就地任命代理人员。待我回到南山大本营之后,视其功绩,再讨论具体的任命。你们几个分头去准备吧,明天早上出发!子龙,文和,你们俩留下来,我们讨论一下入蜀的相关事宜。”
张绣和方悦离开之后,刘义也在刘正威胁的目光下极不情愿的离开了义舍。
贾诩问:“团长,就我和子龙,不觉得势单力孤吗?”
赵云也说:“团长,还是挑选二十名近卫吧?”
刘正说:“子龙,文和,有你们俩这一文一武,天下之大,何处不可去得?”
赵云见刘正信心满满,便不再规劝,只是对刘正说:“士为知己者死,云定竭尽全力,保护团长和参谋长的周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