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当然去!
宁兰枝想骂人,可还真怕车走了,飞快跑回去收拾东西去县里。
这边荆红日找食品厂借了辆车,又嘱咐荆红妆:“姐,我跟着妈他们回县里,这几天就不过来,初六回来典礼摆席,就麻烦你们了。”
荆红妆点头:“帮忙盯着案子,这次不能再让赵松出来。”
“我知道。”荆红日点头,带着宁兰枝和荆红卫夫妻上车,去了县里。
荆红妆还真的不再去管,开始准备弟弟结婚的事情。
荆红日的新家安在县城,这里只需要做一间临时的新房和典礼的场地,再就是摆流水席了。
荆家那排房子,虽然是荆红日出钱修的,却没有给自己留房间,他的新房,自然也就没有安排在那里,而是安排在荆红妆这处院子他自己常住的房间里。
小哥俩和叶山鸣暂时住去宁泽远家里,陈小妹祖孙三人住了那间东房。
典礼的场地就安排在大队前的空地上,何大嫂从厂里移来好多装货用的大木箱子搭了个台子,上边又辅了大红的地毯,周围插了彩旗,挂上了亮晶晶的装饰,整处院子一下子变的喜气洋洋。
而流水席就在荆红妆的院子里。
这处院子早在十五年前,被荆红妆一扩再扩,就已经大的不可思议,后来这里很长一段时间是村里生产糕点的地方,又再扩过一回,直到荆红日重修,因为全村的孩子们要过来学习,不但没有缩小,还又扩大一些。
现在,院里撑起了棚子,里边足足摆了四五十桌,仍然能空出几间屋子前的空地和灶台的大片空间。
从初五开始,院子里先开一排大灶,先炖煮各种费时的食物,到了初六早上,另一排大灶也开,加入另一部分食物。
这一系列准备工作,虽说是由荆红妆主导,可是几乎一整个村子的人都过来帮忙,人多力量大,办事也就迅速。
九点的时候,开始陆续有外村的客人过来,下马村的罗迪、大王庄的王大海、镇上的、乡里的、甚至还有别的乡的,都是带着大量的礼物过来,来的最多的自然是石门沟的人,挑着的背着的,有吃的有用的,成群结队的过来。
屋子里坐满了,就到棚子里坐着,再不行就直接坐到院墙上,有大灶的火烤着,也不怕冷,整处院子顿时一片笑声。
十点多的时候,县里也有车进来,就停在沿河的公路上,先是马大姐和锦绣纺织厂的一批人,之后是县里农业部门的、畜牧部门的,甚至还有邻县的。
再之后,蔡盛带着县委的一班领导也赶了过来。
荆红妆在院子门口迎住,笑着让进来,带着往东房让。
现在两间东房的长条桌子都摆开,又借许多凳子,用来招呼客人。
蔡盛见不止整处院子,连院子外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有些惊讶:“想不到来这么多人。”
荆红妆笑:“我们红日的面子可比我大的多。”
蔡盛好笑:“你结婚大家没赶上,等你娶媳妇儿嫁女儿,我们也都去,就怕你嫌烦不招呼。”
荆红妆笑:“那可求之不得。”撤了桌上盛零食的盘子,重新上了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