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老茂是只老狐狸(1 / 2)

有了袁大头,就可以直接拿着袁大头去找王大炮吗?

我是聪明人,我不会做这样的傻事!

我知道,一旦我把这些袁大头给王大炮他们看,那我的灾祸就来了。

王大炮他们一定会认为这笔钱来历不明,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各式各样的人等就会找上我,或者在晚上等着祸害我。

甚至那些公安民警都会找上门来给我麻烦,这样的傻事,我是不会做的。

但是,这些袁大头也等于是一笔意外之财,是属于我的灰色收入,要想处理好这批袁大头,我必须神不知鬼不觉!

我背着这一百枚袁大头,来到了旮旯村所在的镇中心——黄坡镇。

黄坡镇之所以叫黄坡,其实是因为镇上有一大片的黄石坡。

在黄坡镇,有一家黄坡供销社。

这家供销社,是黄坡老百姓最向往的地方之一。

八九十年代的供销社,并不是只供自己使用,而是计划建立“县、乡、村”三级商品流通体系,农民和其他小企业都可以利用这个流通体系来销售自己的产品。

但是,老百姓最关心的,却是那里面的生活必需品。

因为在供销社,有很多老百姓想买却买不到的东西,当然,也有很多老百姓想买却可以买到的东西。

比如鸡蛋,比如扫把,比如布匹,比如地瓜烧,等等,等等。

要说地瓜烧,那真是一种让人唾津潜溢的美妙液体。

黄石坡的地瓜烧,是旮旯村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

在蝉鸣的午后,带着一瓶掺了汽水的地瓜烧,提着一小袋的脆皮花生,来到村后的那棵千年的柳杉树下。

坐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几个单身汉就着脆皮花生,喝着掺了汽水的地瓜烧,聊着自己昨天看到过的花姑娘,以及村里最美的寡妇——王大枪的女人石桂香。

那种YY滋味,就是这群单身汉最大的快乐了。

南方的山区盛产地瓜,地瓜可以酿酒价格又低,而且经过老百姓自己发明的独特技艺,酿造出来的地瓜酒味道醇香,价格低廉,在市场上十分受欢迎。

那时候为了省钱,有些人会托人搞一些玻璃瓶子,打散装地瓜烧,散打的地瓜烧一瓶1.5元。散装酒是用坛子或大瓶子盛着,一般都在小商铺里或者村里的食杂店里销售。

我常常看到旮旯村的食杂店老板王香香备着酒提子,根据大家的需求数量打酒。

在旮旯村,一些上了点年纪的老人,或站在店里、或蹲在店外,提着地瓜烧的瓶子,好像很享受般地饮着、品着。

地瓜酒的制作方法很简单。

首先把干地瓜丝摊在干净的地面上,用喷壶喷水,边喷边拌,使地瓜丝均匀湿润。

然后进行摊晾、翻动地瓜丝,使它松散后装进蒸桶内炊蒸。

直到蒸汽上升一小时左右,取出蒸熟的地瓜摊晾,使温度降低到和室内温度接近即可。

接着,把酒曲均匀地撒在已摊晾好的料坯上,边撒、边搅拌,做到混合均匀。

然后再进行发酵、拌糠、炊蒸等工序,最后由蒸馏器冷凝管滴出的液体就是地瓜酒了。

一般炊蒸的时间要进行3小时,剩下酒槽可作为饲料。

据说,地瓜烧行气清热,除湿,活血。

怪不得旮旯村的老百姓大都长寿,原来都跟他们长期饮用地瓜烧有关啊。

不过,这都是老百姓笑谈的长寿药方,我是不大相信的。

但是,地瓜烧的滋味,只有经常喝的人,才会真正明白。

我提着一瓶地瓜烧,背着一百枚的袁大头,来到了黄石坡供销社。

供销社里,有两个穿着白衬衫的女服务员在聊天。

在当时,能够成为供销社的服务员,那是非常光荣的事情,也是非常骄傲的事情。

看到我背着破布包,提着地瓜烧站在供销社的柜台前,那个老的服务员站起来,有些狗眼看人低地问道:

“你要买什么?你买得起吗?”

这个老女人的话,让我很不爽,我瞪了她一眼,喝道:

“我找你们的供销社主任老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