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合纵连横各显神通,风平浪静暗涛涌动(1 / 2)

凌江之畔,与轩辕国毗邻。

从凌江国京城建康抵达轩辕国京城盛都,在一切都顺利的情况下,快马加鞭需要十日之久。

建宁之危,多耽搁一日,顾望舒和赫连桓就多一日风险。

陈最不愿将宝贵时间都耗费在赶路上,因此他对凌江王提出要走水路的建议。

凌江王明白他焦急的心情,便允了他,并派遣一队精锐护卫随行。(忘记地图的看段评。)

此时正值四月,天气渐渐回暖,但江面上依旧寒风刺骨,江水在西风的作用下,更显湍急,正好有利于航行。

陆路至少十日的路途,走水路只用了四日便抵达了轩辕,又骑行一日,到达京城盛都已时至傍晚。

陈最思忖此时轩辕王应已用过晚膳,稍作休息便将处理政务。

此正为良机,陈最欲趁机面圣,说服王心。

陈最先呈上国书,然后静待召见。

他在使臣公馆左等右等,一直等到天黑,仍未得轩辕王召见。

陈最初始尚有些急切,但随着等待的时间不断延长,心中也渐渐平静下来。

在这泱泱大陆之上,有四股强大势力相互制衡,分别是纳兰、赫连、轩辕与大朔。

四国之中,纳兰国、轩辕国和大朔国皆非内陆之国,内陆国只有赫连国的国土面积和军事实力最为最强。

欲成为强国,必有贤明之君治理国家,智谋之臣辅佐。

赫连国之所以雄霸一方,皆因其君臣协力,治国齐家。

然赫连国近年实力渐衰,皆因赫连骜这个昏庸无道的糊涂皇帝所致。

三年来他宠幸温贵妃,沉湎酒色,荒废朝政,赫连国因此民生凋敝,军力削弱,渐陷四面楚歌之境。

好在当今圣上及时将老皇帝赶下台,挽狂澜于既倒,赫连国得以免除覆灭之祸。

与赫连国的境遇完全不同。

其他三个超级大国的皇帝都是明主,且拥良臣无数。

轩辕王拿到国书迟迟不肯召见他,极有可能会正在与臣子们研商应对之计。

据闻,轩辕国内有三位杰出之士。

一位名许清儒,专长辅佐天子治理社稷。

另一位名容时,擅长领兵征战,乃难得一见之将才。

最后一个名端木清寂,此人才智卓越,最是擅长国与国之间的纵横之术。

如果传言非虚,轩辕王此时此刻应当正在与这三人研讨轩辕国之现状,论纵横捭阖之计。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军事是国家的大事,任何国家都不会轻易动兵。

《孙子兵法》开篇先讲计篇,也正是这个道理。

计,算也!

算的是五事七计。

五事是指:道、天、地、将、法。

七计是指: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通过计算这些,来比较敌我双方的政治、天时、地利、人才和法治。

陈最沉浸于深思之中,目光凝视着桌面,他的思维如同磨石,将每个细节都细细打磨,以求得最精确的结论。

陈最可以确信,在计算完五事七计后,轩辕国完全有能力出兵支援凌江,以破纳兰想要吞并赫连的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