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王昶考虑的,可要比王朗要深层次的多,毕竟王昶是真的懂军事的人。
曹真决定,退守临晋。
“王将军之言,过于小心了!”
骑兵作战可不是你们这帮混蛋以为的那样,纯粹比拼兵力啊!!!
而临晋县往东,越是靠近潼关的方向,地形就会慢慢从平原变成丘陵.会变得越来越不适合大规模骑兵作战。
很显然,曹真很认可这两人的说法.这就让王昶有点犹豫了,要不要继续说下去。
所以.潼关,确实是个问题。
反正曹真是不相信,凉州军团的粮草补给,还能是大老远的从凉州送过来的。
牛金的大败,让曹真明白,后路的骑兵肯定不好对付,而曹真早年也有担任过虎豹骑首领的经验,对骑兵作战也非常的了解,故此,他也不认为,就靠王昶手里的五千本部骑兵和三千败军,能挡住身后的凉州骑兵。
有一说一,王昶都想当场开喷了。
某个大文豪就曾经说过嘛,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虽然曹真肯定是不认识这位大文豪的,但这个说法,在曹真这里,也具有普适性。
毕竟,曹真才是大将军。
这是王朗非常朴素的想法。
这不能怪曹真,他到现在还以为,右扶风的郭淮应该已经攻下槐里,开始向长安进发了.鬼知道这会儿郭淮也在挨揍啊。
一方面,缩短自己的后勤补给线,保证后路的安全。
牛金带着一万三千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你指望王昶这个半路出家的骑兵指挥,带着八千杂牌军能做到?!
因此,后路威胁还是在的,如果不能及时做出决断,那么就算曹真占据兵力优势,一不小心,也确实有可能陷入不利的局面。
但有一点,曹真是认可王昶的说法的——万一敌军绕道偷袭潼关,彻底锁死魏军的退路,到了那个时候,整个司隶军团主力就会被困在左冯翊,面对蜀贼雍州军团和凉州军团的围攻。
但现在,牛金率领的一万三千骑兵去围剿蜀贼,结果大败亏输,只有三千余骑兵逃了回来你们是怎么有底气,觉得我带领五千骑兵和三千败兵,能挡住蜀贼的凉州骑兵的?!
而支持王朗这个建议的人,也不是没有,比如说王昶,他就支持退守潼关的建议。
这话,你们在骑兵建制完整的时候说,还有那么一点道理。
理由很简单,曹真舍不得到目前为止获得的战略优势。
就前期张溪仓促应战的举措,最后发现隐患后立刻后撤的做法来看,张溪不可能是提前设饵否则就太过于可怕了。
这年月的通讯效率没那么高,右扶风的战事情报,至少要经过十天左右的时间,才能送到曹真这里,因此,曹真还是认为,只要自己能攻下重泉县,围歼在这里的雍州军主力,就能彻底奠定胜局。
王昶前面的话,说实话,曹真并不以为意张溪再怎么狡猾,那也是人,不是神,他不可能提前二十多天就预料到整个战局的发展。
连牛金都战败了,很明显,这说明凉州骑兵在战力,骑将指挥上,都胜过了牛金.自己就这么点人,对骑兵的理解也远不如牛金,怎么去对抗凉州骑兵?!
嘛,这个王将军,说的肯定就是自己了,称呼王朗,应该是“王司徒”。
因此,王昶准备回答。
但还没等王昶说,一边的戴陵也站了出来,说道,“韩将军之言甚是。我军围困敌军于重泉已有二十余日,敌只能做困兽之斗,纵有骑兵来袭,只需选派良将,以骑兵拒之,待攻下重泉,剿灭蜀贼雍州兵后,区区万人骑兵,又有何惧?!”
必然是跟重泉县的蜀贼公用一个粮草补给通道,这无形中就会加深蜀贼的后勤压力。
一旦曹真后撤到临晋,自己的后勤补给线就缩短了,而如果蜀贼跟上来,那么无形中,蜀贼的粮草补给线就拉长了.谁更占便宜,还不好说呢。
而且吧,稍微回收一下,吸引蜀贼从重泉县内出来,主动对自己发动进攻打守城战的变成自己,攻城的,就变成了蜀贼。
只要继续把这支蜀贼牵制在这里,那么等到郭淮打下右扶风,兵临长安的时候,蜀贼也无法及时回援。
到了那个时候,最后的胜利,依然还是他曹大将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