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战略(2 / 2)

但他最大的问题,依然还是战场经验严重不足.并且,他太过于自信,以至于完全没有察觉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这个兵力,不管对长沙还是对江夏,都是极大的威胁。

没办法,蜀军在乌林屯驻了七万兵力,哪怕诸葛恪把一万五千江夏陆军全部派到竟陵去守城,也未必能守得住,而一旦守不住,江夏就只剩下水军作战了。

风险太大,不如直接弃守竟陵,让竟陵守军退过汉水,同时收拢江夏其他各县郡兵,总计一万两千人,全部屯驻沙羡防御。

朱然现在是真的看不懂,张溪到底要干什么。

长江很宽的,不是朱然靠着一个水寨就能彻底封锁,连过都不让过的。

张溪这边一动,

但有一点,朱然看不太懂,那就是江陵水军的水寨位置。

竟陵是江夏诸县中,唯一在汉水西侧的县城,让州泰引兵进攻这个地方,目的就是吸引诸葛恪的注意力,让他判断汉军要进攻江夏,从而收缩江夏水军回防夏口,不敢轻易在汉水流域游弋。

唯一的好处是,从乌林出发,不管是进攻长沙还是要进攻江夏,都必须要有水军的帮助。

而接到诸葛恪求援的朱然,同样深知江夏的重要性,他也很想去支援江夏.可他的西边对岸,还蹲着一支两万五千人的江陵水军呢。

一般来说,张溪屯兵在乌林的话,为了方便协调指挥,也应该把江陵水军的水寨设置在乌林附近才对.可如今江陵水军的水寨,就在巴丘西侧,跟自己的巴丘水军隔江相望。

因此,当朱然还在琢磨张溪到底要干什么的时候,诸葛恪已经提前知道了襄阳水军南下,并且运兵渡过汉水,攻略江夏北部的事实了。

而如今江夏的生死存亡,可能就在于这水军一战,这让诸葛恪也不敢托大。

两种做法,都会让朱然投鼠忌器,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但诸葛恪也没有彻底弃防江夏北部,他至少在江夏北部的云杜,安陆,南新三县各自留下了一千郡兵守卫。

诸葛恪其实也怕张溪分兵,从汉水流域其他地方渡河,威胁江夏郡北部。

这个难度其实真的不大,江夏目前只有一万五千步卒和两万水军。

诸葛恪确实看到了汉水的防守隐患,安排了江夏水军在汉水流域来回巡逻,但他根本不懂水军作战的套路,还是把水军当成陆军在指挥。

他居然认为,一千士卒守卫的江夏城池,可以拖延蜀军的进攻时间,等待他派兵前去救援。

汉军的前期作战准备,完全是按照庞统制定的应对计划,在进行着。

而江陵水军两万五千人,也立刻出兵,离开江陵水寨,沿江而下,在巴丘西侧另立水寨,看住朱然所部的巴丘水军。

当初在郢县,诸葛恪只安排了三千人截杀州泰的突围部队,对自己所部兵力的战力没有清晰的认知.这一点,是诸葛恪让州泰突围而去的最大败笔。

诸葛恪顿时急了,他立刻做出了自己的应对。

进攻长沙要跨过长江,而进攻江夏,要击败屯驻在夏口的江夏水军.而江陵水军,目前应该没有这个两线作战的能力。

只要水战获胜,重新控制了汉水流域,那么过江的那些蜀军的后勤粮草就算是断了,自己再派陆军主力去增援安陆,一样可以闷死那些在江夏北部肆虐的蜀军。

襄阳水军两万人,江夏水军也有两万人,双方兵力相当,并不占优势。

按照诸葛恪的理解,走轲的速度快,灵活方便,用来巡逻汉水流域很方便。

诸葛恪虽然自大,但战略眼光看是有的,他知道江夏的重要性,绝对不能失守江夏,为此,他就算再不情愿,也必须向朱然求援。

相反,诸葛恪下令,在蜀汉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加强了汉水巡逻。

朱然现在倒是还沉得住气,可诸葛恪有点坐不住了。

因此,江夏的水军巡逻队,除了给夏口示警外,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文聘领军占领孟津渡,把文钦和毌丘俭所部全部运过汉水。

最后,朱然权衡再三后,决定分兵。

分出一半的巴丘水军,在丁封的率领下去汉水助战,自己率领剩下的一万巴丘水军据水寨而守,阻挡江陵水军和乌林的蜀汉陆军。

同时,未雨绸缪之下,朱然开始思考,要不要让吕岱分兵过来支援长沙。

眼瞅着蜀汉的大军基本都已经聚集在了乌林和江夏地界了,连襄阳水军都来了不太可能会进攻武陵郡了吧?!

嗯.这也有点说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