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已经连着往酸枣和延津一线派出了三次援军了,但每次都是杯水车薪,酸枣延津一线始终在告急,就没有真正把阵线稳定下来的一天。
至于贾充所部的援军嗯,郭淮已经不指望了。
先不说就贾充那个小子的胆略,会不会再次组织溃军集结,来酸枣支援.就算他能来,以现在这支军队的军心士气,让他们进入酸枣,根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而如果司马懿先一步上奏朝廷,由朝廷来决定是否采取这样的策略.一来一回的时间太长了,等到朝廷下了决断,就算延津能撑得住,酸枣的郭淮也不一定能撑得住。
现在的酸枣城外,魏延手里一共有两万一千人的兵力。
可是这么一来,司马懿防守构想中的防守纵深就彻底没有了,下次陈泰再次遇到防线不稳的情况,就没有任何后路可言,必须要在城外硬拼死守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事儿还算是能解决的可贾充那边到底是怎么回事?!
贾梁道到底在搞什么?!
就算没有足够出色的将军能够领兵去支援酸枣,你也不能让一个十八岁的半大小子上战场吧?!
兖州南部的四郡已经失守了,中部的陈留,济阴,山阳三郡,山阳郡几乎不设防,济阴郡的贾逵龟缩在定陶防守,陈留郡自己在守。
郭淮顿时开始头疼了。
可偏偏,郭淮还不敢停下来重新组织阵型,安排断后.自己就五千人,魏延麾下有近一万人在追击,但凡停下来一会儿,那就不要想还能撤回去了。
而北部的东郡也有一半陷入了蜀贼之手。
郭淮当场告了贾充一状,希望司马懿能够在贾充回去后直接军法处置.顺带的,问问司马懿,还有没有可能,再给自己派点援军过来。
小两千人的伤亡,也让郭淮在酸枣的守军,从九千人,下降到七千人出头。
你蜀贼不是要切断我的后路嘛,没关系,老子率领主力全线退守黄河南岸,收缩防线,压缩所谓的“后路”,让蜀贼没有“后路”可断。
有时候,司马懿都不知道该怎么去想到底是蜀贼太厉害了,还是自家人太无能了?!
这样的军队,根本不可能守住酸枣。
郭淮要求蒋济,不管用什么方式,至少要想办法给自己带来一万援军。
三比一的军力对比,刚刚魏军又经历了一场败仗.现在蜀贼已经有了强攻酸枣的底气了,而围点打援的前置条件,也再次具备了。
这是司马懿最后的后手,而这个后手最大的难点在朝廷。
因此,这事儿吧,司马懿想了好久,最终决定暂时扣下郭淮的军报,等到战后,再跟贾逵私下商议这个事情。
否则的话,酸枣失守,延津也不见得能守得住。
司马懿再怎么样,都要顾虑到贾逵的想法。
姜维派来增援魏延的一万兵马,终于在阎芝的带领下跟魏延汇合了。
而郭淮现在,就剩下七千人。
贾充干的确实不地道,但他有个好爹。
这个仗打的,怎么就没有一次军事行动,是能让自己省心的呢?!
说简单,是因为现在的兖州局势已经恶化了。
郭淮这边还只是头疼,司马懿那边,已经开始焦头烂额了。
擅作主张,临阵怯敌,援军没有给郭淮送去不说,差点还把郭淮坑死在酸枣城外知不知道酸枣对咱们大军的后路有多重要?!
也难怪郭淮会发这么大的牢骚,对一个十八岁的半大小子都要告状治罪.从军报上描述的情况来看,真不是郭淮对小辈没有容人之量,纯粹是这小子干的不叫人事儿。
闹得司马懿最后不得不让曹爽领兵回到雍丘,这样司马懿才能抽调出足够的兵力去支援在城外扎营的陈泰,帮助他稳住防线。
而这,就是司马懿最后的后手——弃守陈留,领兵直奔酸枣,延津一线,击溃魏延所部兵马,收复濮阳,东阿,打通泰山郡通道,退守黄河以南。
朝廷是肯定不会愿意看到兖州失守到只剩下两个郡的,不仅天子不愿意看到,大臣们也不会乐意看到。
可.司马懿还真的不能给贾充治罪。
酸枣一丢的话,司马懿的这个战略就算经过朝廷同意,实施起来,变数也会非常的多。
所以,司马懿必须现在做出选择。
到底是上报朝廷,等待朝廷旨意,还是自行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