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章 更改战略(2 / 2)

而司马懿也非常的狡猾,在攻破了两座营寨后,并没有强攻张嶷的营寨,发现进攻受阻后,赶在徐庶的率领中军主力来援之前,退回了雍丘城内。

曹爽最终还是没有那个底气和魄力当场剥夺司马懿的军权,他只能是选择暂时闭嘴,但回到自己的屋子里写奏折,把这个事情上报给天子,请求天子决断。

换句话说,魏军很有可能在撤军!!

意识到这个可能后,邓艾一边派人去跟主营的徐庶联络,一边找来了寇封和毌丘俭,商量一下,是不是对魏军的营地,发动一次试探性的攻击?!

而这一点,显然是很对寇封和毌丘俭的胃口这俩可都是不怕事儿的主。

倒不是邓艾比徐庶更聪明,纯粹是邓艾的对手陈泰不如司马懿会演戏而已。

炊烟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邓艾很快就发现了,随着陈泰集结兵力,可陈泰主营附近的几个营寨内的炊烟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减少的趋势.魏军总不能都不吃饭吧?!

行军作战途中,士卒吃冷食还能有个理解这马上就要反攻决战了,不给士卒吃点热食和肉食,你陈泰是真的不怕几天后作战时,士卒给你出工不出力,或者索性直接兵变么?!

反正邓艾觉得吧,陈泰应该不至于蠢成这个德行.所以,营寨内的士卒,恐怕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么多。

这次反击,不仅要求陈泰主动出兵反攻,司马懿本人也会从雍丘城内杀出来,一定要对蜀贼进行有效的杀伤。

这很难判断准确的。

司马懿做好了一切的战术调整和准备.五天后,在雍丘城内外的魏军,突然的对蜀贼发动了全面的反攻。

因此,这次反击,造成了汉军不小的损失。

雍丘城正面的关平,关兴二人,在猝不及防之下,被司马懿直接攻破了营寨,不得不领败兵后退,联合两人后方的张嶷,三人一起,才勉强守住了司马懿的进攻。

在野外扎营的士卒,只能是通过野炊来获取熟食,而炊烟的数量,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营中的军力数量。

司马懿欺负一下关平和关兴是没啥难度的,可陈泰要想碾压邓艾,那纯粹就是想多了。

外地的两个军令下完了,司马懿再派人出城去联络陈泰,让陈泰配合自己,在五天后,对蜀贼的营寨,发动一次反击。

司马懿现在可没空再来跟曹爽扯皮,他开始围绕着自己的新战略,做出战术调整。

要么,曹爽上奏朝廷,然后请出诏书,剥夺自己的兵权和指挥权,要么,就听命行事。

首先,司马懿派人去给定陶的贾逵传信,让他弃守定陶,领军北上,进攻东郡郡治濮阳。

可以说,司马懿这一套做法,虽然未必新鲜,但确实挺管用的至少徐庶确实是上当了。

本来邓艾也没看出有什么破绽,也在跟寇封等人商议下次怎么防守可陈泰却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炊烟。

再一个,曹爽同样很清楚,司马懿这么做,朝廷并不知情,而且即使知情,也不会轻易同意。

根据郭淮送来的军报上的描述,蜀贼方面在延津到酸枣一线,集结了三万余人的兵力而比对早期的东郡战报,司马懿敏锐的发现,蜀贼基本没有在濮阳和东阿留下多少兵力防守。

这两个地方加起来的总兵力,应该不会超过五千人。

毕竟,司马懿如果是想要通过反攻的方式来以攻代守,打乱汉军的进攻节奏的话,就不会只进攻这么一次。

可陈泰是在野外扎营的,有太多方法来判断这些营寨的兵力数量有多少。

不过总体来说,魏军的这一波突袭,还是很有效的,直接导致了徐庶下令各营暂停进攻,加强戒备,以应对曹魏接下来可能再次到来的突袭。

倒不是说陈泰的主营很容易打.相反,寇封率领的突袭部队遭遇到了魏军猛烈的还击,导致寇封不敢强攻,试探一波后,就领兵撤退了。

但是魏军居然没有出营追击。

作为一支打算在一两天内发动反攻的军队,突然遭遇到敌军的试探性进攻,这都不肯追出来一下,就不怕伤了军心士气么?!

这里面肯定有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