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战略目的(2 / 2)

所以,徐庶连夜派人去召唤邓艾,毌丘俭两人来主营,商议对策。

可东郡那边,还有魏延所部的大汉禁军在作战,而泰山郡那边,虽然是文教圣地,可是在没啥太大的战略价值。

而司马懿的出现,也让徐庶开始怀疑,魏贼到底是真的要撤退,还是说另有图谋。

这种可能性实在是太低了,除非他司马懿已经穷途末路了,否则不会把希望寄托在反复无常的东吴身上。

如果真的如邓艾所说的那样,魏贼是要撤军.先不说魏军这么做的战略目的是什么,至少司马懿作为主帅,不太可能会留下来断后吧?!

尤其是邓艾,徐庶现在想听听,

可毌丘俭的这个猜想吧,那就是要寄希望于魏吴两国之间通力合作真的,这就是个笑话。

撤退,还是,留守。

但是吧,再仔细想想,这个可能性,比邓艾的那个猜想还要低。

邓艾的猜想吧,还是寄托在自家人的行动成果上,以魏延的能力,他不是没有可能在东郡搅和出一个天翻地覆出来。

现在需要讨论的是,从战略层面来看,司马懿退兵的必要性,在哪里?!

你别说,关于这个问题,邓艾也同样认真的考虑过。

这年月,谁不知道东吴的行事作风,以司马懿的用兵风格,怎么可能会愿意把风险留给自己,把破敌的希望寄托在东吴的军队身上?!

司马懿这个人,是有这个魄力设计这种计谋的,而且一旦大汉的大军深入兖州腹地,在沛国一带逗留的陆逊突然领兵北上,在下邳边界屯兵的诸葛诞再领兵西进一个包围网就算是成型了。

“魏贼兵少,不利久持,更兼魏征西引兵肆虐东郡,魏贼后路危急.司马懿不得不退保尔。”

“魏吴联盟,司马懿此番选择退兵,或是要引诱我等深入兖州,然后令东吴袭我军之后,两面击之?!”

魏军继续留守陈留郡的问题不用去讨论了,该怎么打还继续怎么打就是了。

只要稍微有一个处理不好,司马懿还真的有可能直接把东吴的军队卷入这场兖州大战。

比如说,在济阴郡的贾逵放弃了外围县城的防御,集中兵力屯守定陶,基本可以判断,魏延在东郡干的还不错,导致贾逵根本不敢分兵北上反攻,只能是困守定陶自保。

但是呢,也不是说毌丘俭的说法没用,这同样也是一条思路。

但这个想法吧真就只能是一个想法。

而自己这边如果让胡遵领兵北上去占据济阴郡的话,恐怕陆逊也会得寸进尺的进入梁国这不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邓艾能想到的,相对合理的解释——司马懿可能在陈留要撑不住了,同时魏延也在东郡打开了局面,司马懿为了保存实力,从而选择了撤军。

这也是现在徐庶最大的困惑,同时,也是他无法下定决心,做好追击准备的原因.徐庶真的看不到司马懿选择撤退这步棋,好在哪里。

陈留一撤,济阴郡和山阳郡肯定也守不住,这么一来的话,司马懿就只能撤向东郡和泰山郡了。

最后,徐庶经过一番思考后,最后还是决定.暂时按兵不动。

如果说兖州南部的失守,是因为徐庶快速突破了颍川郡,导致司马懿有些措手不及,再加上北部东郡的魏延进军,导致司马懿疲于两侧应对,无力为之的话.现在司马懿从陈留撤军的理由是什么?!

守卫兖州,守着守着,兖州丢了三分之一,自己放弃了三分之一,最后只剩下三分之一在手司马懿这仗打成这样,曹叡能轻饶了他?!

当然,得手不得手的先搁一边,这两种可能,其实代表的,是魏贼接下来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应对方式。

到时候,就算汉吴不直接交战,徐庶都不得不跟刚刚进入兖州的时候那样,分兵去守卫他处.这样用来围攻司马懿的兵力,就会进一步被分薄。

这么一搞的话,在兖州境内重复出一个三国鼎立的状态出来,也不是不可能。

而这,也是司马懿最有可能守住兖州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