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司马懿原本的判断,蜀贼大概会有五万人追击到长垣,因此他是真的有把握用三万兵马牵制住大部分的蜀贼,保障长垣县的安全。
但问题是,司马懿的判断失误了,现在蜀贼兵力有七万人,不是司马懿原先预计的五万人.多出来的那两万人去进攻一万人守卫的长垣县城,也是绰绰有余的了。
一方面,邓艾需要想办法打破现在的僵持局面,另一方面,邓艾也向后方的雍丘发出战报,把前线情况告知徐庶,寻求徐庶下一步的命令。
就这样,中路战事,也算是勉强稳住了。
但.实际打下来,司马懿才发现,自己好像真的有点小瞧了曹爽。
原因很简单,东吴,出兵了。
汉军三路进军,三路受阻.邓艾有些坐不住了。
如今夏侯楙的日子过的,比普通宗室子弟都差,基本不可能有翻身的机会了。
庞德率领的骑兵不能用来攻城,只能是在封丘到酸枣之间的通道上来回游弋,尽可能的切断两座城池之间的联系。
而对面的汉军,主帅是邓艾,俩副将是寇封和关平三个人,任何一个人比起司马懿来说,都要差上不止一筹,但三个人加起来,通力合作的话,其实司马懿也挺头疼的。
只是,即使如此,司马懿依然很担心,怕这俩货守不住长垣县城。
一方面呢,曹爽多少还是比夏侯楙要强点的,这点心气还有。
可实际上,曹爽这个人虽然确实有点眼高手低,但至少不是夏侯楙那种真的啥都不会的玩意儿.曹爽再怎么眼高手低,他手里至少还是有点东西的。
而诸葛亮这边吧,也确实拿郭淮没啥好办法。
被逼无奈之下,曹爽是把自己的毕生所学都拿了出来,而且,这次曹爽没有以往的高傲,甚至连高堂隆的建议,他都能听得进去。
根据济阴郡的细作和贾逵派出的斥候回报,胡遵在领兵攻克定陶后,并没有
曹爽和高堂隆这俩货要是守不住的话,那司马懿在城外打的再好也白搭啊。
至少,常规守城的那一套,曹爽还是懂的。
因此啊,曹爽也是没办法了他是怕死,但他也知道,这个时候他只有拼命守住长垣,才能有一线生机。
这里面呢,司马懿也得承认,自己的判断出现了失误。
但只要能守住,司马懿就已经很满意了,其他的,司马懿甚至都不会去苛求。
诸葛亮手里有四万士卒,其中三万是大汉禁军,一万是洛阳郡兵但可惜,打攻城战,大汉禁军的战斗力优势,很难发挥出来。
再加上,现在司马懿,其实有着一个非常大的劣势,就是手头无将可用曹爽和高堂隆这两货,哪个都不敢让司马懿放心用。
因此,司马懿只能是亲自领军在城外驻扎,留下曹爽和高堂隆在城内驻守没办法,就这俩货色,谁敢让他们在城外单独扎营,那不是给敌军送战功去的么。
只要能抢在胡遵进兵北上之前收复白马渡,然后再快速回军.有三万士卒守卫的濮阳,蜀贼想要攻破,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无可否认,单纯以军事能力而言,司马懿就是当世名将,用兵老辣,临阵机变,谋略出众。
曹爽的毕生所学,加上高堂隆的经验,再加上兵力差距不太大,倒也让他们勉强的能守住长垣县城.就是兵力损失比稍微大了点。
诸葛诞率领两万士卒,从下邳郡出兵,轻松进驻山阳郡,导致胡遵不得不暂时留在定陶,防止东吴军顺势进攻济阴郡。
随着魏延从虎牢关方向突破的消息传到了陈留郡,原本兵分两路去接应魏延的关平和邓艾已经失去了接应目标,因此,邓艾索性跟关平合兵一处,一起向长垣进军两人加起来,兵力一共有七万人。
司马懿这边,最大的优势,就是司马懿本身。
其余比如汝南的朱据,淮南的孙韶,都各自出兵,一个威胁陈国,一个进兵谯郡。
很显然,东吴主动掺和进了这场兖州大战。
徐庶为保后路安全,不敢轻易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