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高丽就和女真多次交战,虽然互有胜败,但是李姿谦一直不服,等到金太宗继位后,他便加紧组织兵马,制造兵器,等到现在高丽在编的部队已经超过了20万,主要还是因为之前与女真人交战死伤了十万众,其实这20万人里,真正的军队士兵不过五万人,毕竟像高丽这样的小国,总人口加起来才多少?
20万不过是幌子罢了,但是真要凑也能凑出这么多人来,不过有没有战斗力就不知道了。
“诸位臣公,如今宋金开战,正是我们夺回长白山以南土地的最好时机,不光能扩大我朝国土,还能迎合宋朝。此乃一举两得的好事,不知哪位臣子愿去。”
仁宗说完后,便立马冷了场,毕竟这种费力不讨好,而且还很难做的事,谁愿意去?
且不说能不能打赢金国,就算打赢了,恐怕也是死伤惨重,况且也打不赢。
终究还是皇帝年龄小,如今还不到20岁,还不知道天高地厚。
“王上,金国是大不如我们再等些时日。”开口说话的正是高丽中书侍郎平章使:徐载,他在曷懒甸之战中死守吉州城,多次立功,三次出镇两界,说是高丽第一名将也不过分。
并且他还多次与女真交手,自然知道你真的厉害,这才跳出来反对。
毕竟朝廷如今刚刚平定了李资谦的叛乱,虽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动乱,可是朝堂上也有一些混乱,现在发兵实属不智之举。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仁宗的亲信大臣崔思全连忙跳出来反对。
“徐将军莫不是怕了女真人?”
他是仁宗的绝对亲信,然以仁宗马首是瞻,并且它以帮助仁宗平定李资谦叛乱而成为功臣,可以说与他们这些科举上来的文臣武将不同,他只有紧紧抓住仁宗这条大腿,才能在朝堂上立足。
众人看着仁宗的这条狗,在朝堂上狂吠,也是颇为无奈,毕竟现在仁宗刚刚掌握大权,没人敢去碰他的霉头。
“王上,臣建议,可以等宋金开战以后,我大军再行出兵,到时候女真没有时间再来管我们,我们则既趁机帮了宗主国宋,也夺回了想要的土地。”
“好就一王爱卿的意见,现在,徐将军就回去整军备战吧!”
就这样,高丽也没有选择倒向金朝,毕竟金朝和高丽有着领土冲突,而宋和高丽则完全没有这种领土上的冲突,况且金国崛起才短短十余年,而高丽和宋都是存在百年之上的国家,长期以来的宗藩关系,还是比较可靠的。
只要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宋和高丽的关系可不是金能比的。
就这样,宋金周边的小国都选择了自己的站队,西夏依旧是中立的态度,毕竟跟宋打了四场,跟金又打了两场,国力早就消耗光了。保持中立已经是最大的限度了。
而高丽和大理则毫不犹豫地倒向了宋朝,只不过都是各有目的罢了,其中,高丽还试图出兵,而大理则出了钱。
虽然两方出的都不多,但还是有一些用的,有总比没有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