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科举开始(2 / 2)

“这煤球炉倒也实用,只是烟味有些呛人。”朱元璋轻声说道。

煤球炉,最大的问题,便是燃烧不充分,烟味极大,而且煤球燃烧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若是不注意的话,还容易引发中毒。

“太子殿下说,煤球炉不能放在封闭的屋子里,否则容易煤气中毒。”朱二虎开口说道。

“煤气中毒?”朱元璋头一次听到这个词,不由得有些疑惑。

朱二虎挠头说道:“臣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就是说不通风的话,容易会毒死人。所以太子殿下说晚上的时候,不能将煤球炉放在寝宫。”

朱元璋闻着呛鼻的烟味,缓缓的点了点头。

“太子殿下还说,煤球炉还可以在冬天的时候取暖用。”

“取暖?”朱元璋感到讶异。虽然从炉子里能够感受到温热,但是想要在冬天取暖的话,恐怕还不能够。

即便是炭火,能够辐射出的温度,也是很有限的。

“是的,陛下。不过殿下说,现在的这个炉子,是没有办法取暖的,需要进行改造,而且消耗的煤球也会变多。”朱元璋闻言,便是轻轻点了点头。如今说来,倒也是合情合理。

许安对于朱元璋的看法,并不知情。他只在许氏杂货铺开张的第一天,出现在了铺子里,随后的时间,他都没有去铺子中,也没有前往官造局。

而是躲在家中读书。

这是朱标要求的,他毕竟也是赴考的士子,终究还是要以考试为重。

一旦中了进士,若是能够进入三甲,便可以直接成为翰林学士,将来仕途也会一帆风顺,平步青云。

朱标对朱标的期望甚高,对他的才学也非常佩服。

毕竟许安可是写出了四首绝世诗词。

但他不知道的却是,这四首诗词,其实都是他抄的。只不过抄的是后世之人。

农历二十九,大明的首场科举开考。

卯时刚到,吴淮和孙礼,便来到许安的住处,三人准备一同赶往考场。

吴淮和孙礼,原本与许安颇为意气相投。而今因为许安的关系,吴淮和孙礼又搭上了朱标的船,因此他们对于许安更加敬重。

“终于到了这一天了。”许安心中暗道。

只不过今天只是开始。

他只有通过了会试,成为了贡士,然后才有资格参与殿试。

只不过许安对于通过会试,没有丝毫的担心。

因为他知道此次科举的所有题目。

他在赴京之前,便已经请人将题目做了出来。

而他只是需要将其默写出来即可。

他之所以如此有信心,是因为那个代笔之人乃是明初文学大家高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