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突破上限(1 / 2)

第530章 突破上限

王皓这一次的抖音直播还是极其成功的。

最起码在他抖音直播完的第二天,《美人鱼》这部电影终究还是从国内各大电影院中消失了。

发行方和剧组团队对外的说法自然是撤档,毕竟春节档竞争过于激烈了。

然而实际上这部电影的下映还真就是因为某个演员,在上级管理部门的压力,他们不得不对该演员参与的镜头画面进行整改删减。

《美人鱼》剧组这下算是有的忙了,毕竟相关镜头可不少。

关键是《美人鱼》已经上映了10多天,如今下映之后再上映,黄菜只怕都凉了,网络上的资源都不知会被看过多少回。

但那又能怎么办呢只能算他们倒霉罢了。

而随着《美人鱼》的下映,这个春节档的后半部分就算是彻底成为了《球状闪电》的专场。

至少《美人鱼》下映后空出来的那部分的排片,《球状闪电》这边就分到了大头。

在这种利好因素的影响下,该片的票房成绩也算是迎来了一波小幅度上涨。

《球状闪电》映第三周,单日平均票房成绩依旧是有1亿多,7天报收8.2亿,第16天的时候,其累积票房就突破30亿,成为首部票房破30亿的国产电影,总票房也来到了35.7亿,距离40亿大关仅仅一步之遥。

没人会怀疑它是否能突破40亿,区别只在于这个突破时间是早是晚

而随着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数越来越多,各大电影网站上《球状闪电》的评分也逐渐趋于稳定。

豆瓣上这部电影的评分要稍低一点,只有8.7分,观众们对其评价以好评居多,但也有少部分人表示电影的剧情较为简单,商业属性过浓,同时还有贩卖爱国情怀的嫌疑,也就只有后面的特效部分值回票价。

相比之下,淘票票网的电影评分,无疑要高上一些,达到了9.1分,算是在【星河电影宇宙】系列中排名前列了。

购票观影的观众们对于这部电影也是给予了大量好评,特别是那些带着孩子一起来看这部电影的家长们,表示这样一部电影甚至激发了他们孩子对于物理的浓厚兴趣。

而随着评分的稳定,更多专业的影评也开始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

【从《球状闪电》看新生代导演的精神觉醒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精神。

王皓的电影,就极好地展现了新时代年轻电影创作者们的精神面貌。

在他的电影里,我们很难看到过去经常会出现在华夏电影中的愚昧、落后和不自信,取而代之的是昂扬向上、充满希望和对未来向往的蓬勃生命力。

这种风格在国内一众导演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和过往的那些年长导演形成了鲜明对比。

观众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这种差别,与张艺谋的乡土叙事、冯小刚的市井幽默不同,王皓的镜头始终对准未来,更先进,也更新潮。

若是再深入一点,从第五代导演的历史反思,到第六代导演的个体叙事之后,我们终于是迎来了新生代导演的宏大叙事节奏。

这不仅仅是新生代年轻电影人的崛起,更是华夏本身在经济、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的多重突破后,在文化上的映射,是华夏电影与这个时代的同频共振。

至于说王皓,他也只是这个节点冲到第一线的代表人物。

未来我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年轻影视创作者带着新的活力与思考,贡献更多更符合这个新时代的文艺作品。】

【今天去电影院看了一场如今声势很火热的《球状闪电》,看完之后走出电影院,我不知为何忽然就感慨良多。

只不过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也很奇怪,回到家,坐在电脑前,回忆着看过的电影内容,我半天不知该从何处着手。

说爱国情怀吧,电影中的几个主角都并非是传统的伟光正形象,特别是男主角陈昂,我甚至都无法准确判断他是正派还是反派。

直到我为了转换思绪,在网上随意找了几部老电影刷刷,忽然就从中汲取到了灵感。

给我启发这部老电影名字叫做《横空出世》,或许很多年轻人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甚至听都没听说过它的名字,但《球状闪电》给我的感觉,确实是和这部电影极其相似。

网上很多人在评价《球状闪电》时,都喜欢聚焦于陈博士这样传奇的人物,亦或者是“球状闪电”、“宏电子”、“宏聚变”这样的科幻元素。

但我看到的,却是在那十多年的时间里,华夏军事实力的迅猛发展。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航母”

“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航母!”

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当我在电影里看到这两句话的时候,就好像我看到了《横空出世》里核弹成功爆炸时那些欢呼的科研人员一样,眼泪忍不住就流了出来。

或许很多人看电影只是图一乐,觉得那些特效画面很是炫彩,但让我欣慰的是,我们和电影里的华夏一样,是真的有航母啊!

在王导的这部电影里,他特意选择将过去的故事线放在了96年,特意选择了台海争端期间。

很多年轻人或许以为这电影是虚构,但实际上在那个年代,我们是确确实实受到了国的航母恐吓。

而二十年后的如今,我们也能骄傲的喊出来。

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