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封王(1 / 2)

这种情况,就算跟她们说的再多,恐怕都不知道她在讲些什么。

所以,金嬷嬷和她们聊的很乐呵。

就算有时候说错的话也没关系,又不是在京城,人人都有八百个心眼子,没有人计较这么多。

阶级在天然的质朴当中不复存在。

她们也知道金嬷嬷是汪府的嬷嬷,有时还会添点东西,当做添头,也没有人会问汪淑竹为何这个年纪单身一个人来奔赴父兄。

因这汪家人的缘故,对她还很有好感。

“保管都是新鲜的,用来做汤最好了。”

金嬷嬷也不推脱,只是在最后多给几文钱。

她们出来卖东西本来就不易,何必贪这几文钱。

虽然京城也有女子出来抛头露面做生意,但和边城还是有些不一样。

在边关,无论做什么,大家都很自在,没有说这个可以,哪个不可以,这本来就是她们与生俱来的权利。

不管是外出还是做生意,都是如此自在。

京城或多或少,还是会有些风言风语。

后面是活多了,这些话才没了,出来做工的人也越来越多。

金嬷嬷活了大半辈子,但还是不知道该如何说出这种感觉。

不过,小姐的决定确实一直没做错过,边城也不错,没有她想象那么差劲,也不用太担心小姐的身体,天天往外跑,看起来就有劲。

也不嫌汤难喝,因为在外面累到了,回来就喝。

汪淑竹在边城的生活逐渐走上正轨。

而在元佑十三年的三月,草长莺飞的季节,长宁大婚。

因着之前皇后去世,废了。

到现在,满打满算日子也够了,不仅守满,都超了一年,在孝道上非常说的过去。

两人也差不多算是古代的大龄青年,再不成亲,朝臣都比皇上还操心下一代。

以前长宁一直在外,干的又不是小事,生怕刀子到自己头上,哪会注意到他身边之人。

这回大家关注到他的后院才发现,后院居然没有一名妾室,至于通房,许多人都默认是当贴身丫鬟使,算不得正经伺候的人。

单是没有妾室,就已经让人有些不可思议。

因为其“深情”程度,在京城被议论了好些日子。

作为亲娘,齐姣知道长宁身边连通房都没有。

齐姣有些后知后觉的发现,长宁的年纪确实不小,段惟和在他这个年纪,长安都有了。

但从优生优育的角度看,这时候最适合不过。

小时候系统出品的药剂没少喂,正常来说,现代人平均寿命还是能达到的,许多人生进程也不必像古代人这么赶

长宁后面还有怀景,长幼有序,大哥还没成婚,他也急不来。

他的婚事也是早早定好了,在八月份,隔了快半年时间,也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