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优先装备欧洲军团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欧洲地区以平原为主,而且气象条件比较理想。
万幸的是,扎格罗斯山区的高原非常开阔,而且初夏比较干燥,很少有较厚的云层。
双方刚刚接触,美国大兵就用几个毫无争议的战果证明了美国纳税人投入的120亿美元没有白白用掉。
遭到重创,霍梅尼师的先头部队立即停了下来,随后撤退了数千米。
此时,已经快凌晨4点了。
霍梅尼师的前线指挥官一面组织人员抢救受损坦克与伤亡官兵,一面向师部汇报遭到阻击的情况,要求获得远程火力支援。因为霍梅尼师的炮兵部队还没有找到阵地,能够提供支援的只有第一战斗单位留在苏菲安的炮兵旅。大概是不想显丑,霍梅尼师的少将师长没有请求炮火支援,而是派了2个步兵营上去,要求先头部队在步兵的掩护下发起进攻,争取尽快突破美军防线。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错上加错的决定。
第二轮进攻的结果没有好到哪里去,因为没有对美军进行炮火压制,所以美国大兵非常舒服的向冲来的坦克与战车发射了反坦克导弹,取得了第二批战果。
打到这个时候,霍梅尼师的师长才反应了过来,联系了前线指挥部。
袁晨皓没有耽搁任何时间,把霍梅尼师的火力支援请求直接转发给了第一战斗单位的炮兵旅,并且联系了联合司令部,希望部署在伊拉克北部地区的第十战斗单位的炮兵旅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投入战斗。
问题是,这次充当炮火引导的不是共和国陆草的侦察兵,而是霍梅尼师的先头部队。
也就是说,炮火支援开始的时候,没人注意到一个营的美军装甲部队正在向霍梅尼师的东面突击。
事实上,一个营的装甲部队也很难引起重视。
不管怎么说,第一战斗单位炮兵旅的炮火支援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可以说,收到前线部队发回的消息,布吕歇尔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土军会在地面进攻开始前就土崩瓦解了。站在挨打者的立场上,共和国陆军的炮击,恐怕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恐怖的火力打击了。
仅仅15分钟,5个炮兵营的120枚电磁炮就向面积仅有3平方千米的美军步兵营防御阵地投掷了21600枚重达200千克的炮弹,而且不是单一的高爆弹,而是多种炮弹。根据幸存的美国大兵回忆,那15分钟的炮击,就像15年那样漫长。炮击结束的时候,美军防御阵地已经变成了人间地狱
如此猛烈的炮击,在打垮了美国步兵的同时,也给伊朗军队制造了麻烦。
别的不说,2000多枚子母弹就向美军阵地投撒了大约20万枚反人员子弹药,另外还有大约1000枚子母弹投撒了2万枚反装甲子弹药。也就是说,炮击结束之后,伊朗陆军的进攻部队首先得派出扫雷车。
这也不能怪第一战斗单位的炮兵旅,而是伊朗的炮火引导员犯了错误。
在请求炮火支援的时候,伊朗的炮火引导员大概是语言上的障碍,提出了“全面火力支援”的要求,而按照共和国陆军的标准,不但要用最大强度开火,还得在打击的同时考虑迟滞敌人的反击行动,也就得使用具有阻挡进攻能力的子母弹。事实上,伊朗的炮火引导员应该提出“全面火力压制”要求,而不是“全面火力支援”,这一个词,两个字的差别,就给伊朗军队造成了不可想象的麻烦。
同样的,也带来了一场灾难。
炮击结束后大约30分钟,也就是战场时间5点左右,美军装甲营机动到位。
此时,霍梅尼师半数以上的装甲力量集中在美军步兵营的阵地前沿,等待扫雷车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另外半数装甲力量则跟随师部留在北面大约20千米外,充当此轮进攻的战术预备队。也就是说,之前不考虑预备队的伊朗将军终于想到了预备队的重要性。也正是如此,霍梅尼师的先头部队与主力部队之间有大约10千米宽的缝隙。更要命的是,在霍梅尼师停下来的时候,一直在其东面活动的阿瓦士师也放慢了速度,从而使得两个师之间的结合部宽达20千米。
毋庸置疑,这是两个非常致命的漏洞。
别说杜奇威与布吕歇尔,就连美军装甲营的少校营长在收到无人侦察机发来的战场信息后,都有点不敢相信,运气会这么好,竞然遇到了一支如此不堪一击的军队。
打到这个时候,中东战争的第一场装甲战终于要开始了。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92章 装甲比拼
如果说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因为最强大的敌人突然土崩瓦解,以及几场顺风顺水的地区战争让美国尝到了甜头,降低了装甲部队的重要程度的话,那么2015年之后几场地区战争、特别是半岛战争与印度战争,让美国当局再次重视装甲部队的建设,把装甲部队放在了地面军事力量的首要位置上。
从某种意义上讲,半岛战争是美国陆军永远的伤痛。
虽然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就在同一个地点输掉了一场本不应该输的战争,但是那次战争美国输得并不可耻,因为5万多美国大兵交换了60多万志愿军共和国公布的相关数字是37万,阵亡交换比高达12,而且美军最终死死守在了三八线上,没让志愿军攻入韩国境内。与之相比,半岛战争就是彻头彻尾的惨败,不但3万多美军阵亡,数万美军被俘,还丢掉了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