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海东面的自然边界与马里亚纳群岛之间,而且与马里亚纳群岛的距离不会超过1500千米。
综合这些因素,当时就有人猜出,交战海域应该在雅浦群岛北面500到750千米处。
不管这么个分析有没有道理,至少可以说明一点,那就是太平洋战场上,中美双方以争夺马里亚纳群岛为名,实际上是为了争夺西太平洋绝对制海权的第一场海上决战,而且是第二次世界的大战之后,第一场不以航母为核心力量,甚至没有航母参与的海上决战很快就要打响了。
虽然受世界大战影响,没有哪家博彩公司敢开出盘口,实际上除了欧洲的几家博彩公司之外,也没有其他的博彩公司有能力开出盘口。受欧洲国家战略态度的影响,这几家在以往的局部战争中赚得盆满钵满的欧洲博彩公司都没有拿战争儿戏,但是这并不表示,没有人敢拿这场海上决战做赌。说得形象一点,双方在这个时候进行海上决战,而且是在新的海战思想下进行决战,就是在冒险赌博,而且是在拿国家的命运做赌。
暂且不说谁会输谁会赢,在开赌之前,美国已经输了一城。
原因很简单,珍珠港距离战场近10000千米,那霸港距离战场则不到3000千米,这是共和海军挑选的决战战场,而不是美国海军挑选的战场。到敌人选择的战场上去决战,本来就是下下之策,更何况还是劳师远征,必须用疲惫之师挑战以逸待劳的对手,胜利的天平自然不会偏向美国海军。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85章 正规战术
以时间上推算,最快1月8日傍晚,最迟1月9日清晨,共和国海军的第一主力舰队就将到达雅浦群岛北面海域,而美国海军的第51舰队最快只能在1月11日夜间到达,由此出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即在第51舰队到达之前,第一主力舰队不但可以从容选择最有利的阵位,还能选择战场,甚至能够半路伏击美国舰队。
这绝对不是耸人听闻的猜测,而是合情合理的分析。
因为第一主力舰队的最大航行速度为70节、第51舰队的最大航行速度为60节“长滩”级的最大设计速度为60节,而不是70节,而且都可以持续航行好几天,所以两支舰队迎头航行的话,会合海域不是在马里亚纳群岛西面,而是在群岛东面大约4000千米处的威克岛附近。即便考虑到第一主力舰队不可能大摇大摆的通过马里亚纳群岛中部海域美军在塞班岛以北的海域部署了至少10艘攻击潜艇,而且这些潜艇的首要任务不是袭击前往塞班乌的高速运输船,而是监视过往的舰队与船队,防止驻扎在那霸的共和国海军舰队长途奔袭珍珠港,必须绕道而行,第一主力舰队也有可能在玛利亚纳群岛东部海域设伏,偷袭美军第51舰队。
对共和国海军来说,能不能偷袭第51舰队,需要的只是勇气与胆魄。
显然,美国当局肯定不会怀疑共和国海军的勇气与胆魄。
也就是说,美国海军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到第一主力舰队,并且密切监视它的一举一动。
根据战后获取的资料,在1月7日之前,美国海军就向琉球群岛以东海域派遣了数艘攻击潜艇,密切监视那霸港,以及群岛中所有可以供大型战舰锚泊的天然港湾。因为美国海军曾经以那霸为基地,驻扎琉球群岛数十年,非常清楚群岛的环境,所以美国潜艇能够轻而易举的完成这一任务,甚至能够将用于侦察的小型无人潜艇送到距离那霸港不到10千米的地方,用来搜集进出那霸港的各种舰船的声纹信息。根据美国海军的作战记录,首先发现到达那霸港的主力舰队,并且记录下“秦”级声纹特征的就是一艘在那霸港附近活动的美军攻击潜艇。非常可惜的是,这艘潜艇发射的小型无人潜艇在跟随主力舰队活动的时候被舰队里的反潜驱逐舰发现,为了将极为宝贵的资料带回去,该潜艇在让小型无人潜艇引开舰队反潜力量之后就返航了,没有做得更大胆一些,比如向舰队里的那几艘极为醒目的主力舰发射几条重型鱼雷。
随着第一主力舰队从那霸港出发,美国天军与海军展开了一场“追踪接力赛”。
虽然在美国参战的时候,两个超级大国就在
第一回合的战斗中将对方的军事卫星系统一锅端,并且在接下来的数个小时之内,让对方的民用卫星系统全面瘫痪,到只剩下有人轨道空间站的时候,也不过就10来个小时。但是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残酷战斗,并没让两个超级大国对“制高点”失去热情。可以说,早在战争爆发前,共和国天军与美国天军就意识到,因为在轨道上运行的航天器不受国界约束,除了极少数运行在特殊轨道上的卫星之外,几乎所有卫星都会经过敌国、或者敌国盟国上空,从而遭到敌人地基拦截系统攻击。要想从根本上保证己方的航天器,唯一的办法就是摧毁对方的地基拦截系统,而这在取得战争胜利之前几乎不可能实现,所以共和国天军与美国天军早就在为战争做准备,并且制订了一整套的战时应急计划。
在所有用来占领军事制高点的战时应急计划中,最可靠的就是发射小型军事卫星。
从理论上讲,因为无法使小型军事卫星做到绝对不可探测,能够用来攻击大型军事卫星的地基能量武器也能对付小型军事卫星,所以小型军事卫星的生存概率不会比大型军事卫星高多少,反而会付出更加高昂的相对成本。但是有一点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在不极端追求性能的情况下,小型军事卫星的成本要比大型军事卫星低得多,而且更容易发射。更重要的是,在生存周期以“圈”为单位计算的情况下小型军事卫星的平均有效价值,也就是在被敌人摧毁前实现的价值与自身价格的比值,肯定远远超过大型军事卫星。综合这些因素,小型军事卫星成为战争时期,天军武器装备库里的头号明星。
平心而论,在小型化技术已经朝着纳米方向前进的21世纪50年代,小型军事卫星的性能并不落后,足以完成绝大部分军事侦察任务。当然,小型军事卫星的作战使用、以及如何对抗敌人的反卫星系统,绝对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虽然从理论上讲,如同地球同步轨道、某些极地轨道能够避开美国本土,但是却没有可能避开美国设在全球各地的地基反卫星武器系统。同样的道理,美国发射的任何卫星也不可能避开共和国的所有地基反卫星武器系统。可以说,在以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名义组建地基反卫星武器系统的时候,共和国与美国就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没有给对方留下任何可趁之机。就算某些海外军事基地容易遭到攻击,比如丢掉迪戈加西亚之后,美国的地基反卫星武器系统网络上就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漏洞,也能通过海基反卫星武器系统弥补,确保对方无法有效利用外层空间。但是这并不表示地基反卫星武器系统就是万能的,也不表示军事卫星就没有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