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46(2 / 2)

国策 闪烁 5591 字 2019-04-10

从理论上讲,要想确定一颗卫星的运行轨道,至少需要在卫星定轨之后掌握3个时间点的运行数据。如此一来,即便美国拥有遍布全世界的地面卫星探测基地,也至少需要让卫星绕地运行一周这是卫星定轨的最低标准才能完成测量。由此可知,理论上,在卫星绕地运行第二周的时候,才能进行拦截。当然,在实战操作中,一般会等到卫星绕地运行好几周之后再进行拦截。

由此可见,避免遭到攻击,延长卫星的工作寿命不是没有办法,而是有很多办法。

事实上,开战后,共和国天军与美国天军都在按照计划行动,即根据其他军兵种的作战需求,在特定的时间以特定的方式发射特定的小型军事卫星,以完成特定的任务,比如收集战场情报,比如在2059年1月2日,共和国天军一口气发射了10多颗小型军事卫星,其中一颗在被击落前从中美洲地区上空通过最后在加勒比海上空被部署在波多黎各的美军地基高能激光器击落,拍下了正在巴拿马运河中航行,还没有进入太平洋的几艘“长滩”级主力舰。

在1月7日中午美国东部时间是凌晨,美国天军就从部署在太平洋中部吉尔伯特群岛东面的贝克岛附近的海上航天发射船上发射了2枚运载火箭,一口气将大约20颗小型军事卫星送上了好几条完全不同的绕地轨道,以此按照一定的间隔时间,从不同的方向通过琉球群岛。毋庸置疑,这些卫星都会被击落,而美军需要的,只是在其被击落之前,至少保证每个批次有一颗卫星能够到达琉球群岛上空,并且按照预定的程序拍下与发回照片接受照片的就是在附近海域活动的美军潜艇。

在接下来的12个时内,美国天军的航天发射船又分两次发射了4枚运载火箭,将将近40枚小型军事卫星送上绕地轨道。由此可知,至少到7日22点之前美军第三次发射小型军事卫星群,美军的侦察卫星都到达了琉球群岛上空,拍下与发送了照片,而且美军的情报部门根据照片判断出了第一主力舰队的行踪,不然美国天军没有理由浪费资源、进行补网发射。因为美国天军没有在1月8日凌晨4点,也就是应该进行第三次补网发射的时候采取行动,所以可以大致断定,第二次补网发射的小型军事卫星要么没能到达目标区域、要么没有能够发现第一主力舰队。

也就是说,在1月8日凌晨的时候,美国天军跟丢了共和国海军的第一主力舰队。

从第一主力舰队的航行速度计算,这时所在位置距离关岛不会超过2000千米,距离美军的海上基地也在3500千米左右。而具备海上起降能力的美军大型海上飞机的搜寻半径超过2500千米,而能够部署在海上基地上的大型侦察机的巡逻半径则在4500千米以上,所以第一主力舰队已经进入美国海军的搜索区域。更重要的是,利用美国天军在此之前掌握的信息,美国海军的侦察机可以有的放矢,而不是在茫茫大海上,茫无头绪的拨寻一支能够在10个时内航行1000千米的舰队。

要知道,在使用被动探测设备因为第一主力舰队距离共和国的海上基地与海军基地更近,所以美国海军的侦察机北上搜寻的时候,只能使用被动探测设备,如果使用发出电磁波的主动探测设备,很容易遭到共和国海军战斗机的攻击,别说完成侦察任务,飞回去的可能性都不大的情况下,一架大型侦察机需要大约100个小时才能搜索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即便出动一个大队的12架大型侦察机,也至少需要10个时才能搜索完这么大一片海域。

由此可见,有没有天军提供的前期情报,对海上搜索行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从美国海军的行动上也看得出来,当时共和国的第一主力舰队确实进入了其侦察机的搜索范围,而且应该比较靠北,不然美国海军不会一口气出动24架大型海上飞机与24架大型侦察机,并且在前两轮侦察行动中就损失了接近一半的侦察机,让美国海军不得不从澳大利亚与夏威夷抽调大型侦察机。

由此可以推断,共和国第一舰队的航行速度并不快。

也就是说,第一舰队没有前去截击第51舰队的意图。因为美军的侦察机一直集中在从那霸直接南下的航线上,所以可以断定第一主力舰队正在南下,也就是说,第一主力舰队也没有偷袭第51舰队的打算。

难道共和国海军准备与对一场堂堂正正的海战

这个想法并不值得惊奇,让人惊奇的是,共和国海军会把想法变成实际行动。

要知道,战争从来就不是儿戏。为了击败敌人,没有无所不用其极,而是按照在国际战争法规定的范围内采取行动,已经算得上是仁至义尽了。虽然在宣战之前,伏击对方的舰队算得上是最可耻的行为,而且还有可能在战败后遭到审判,但是在战争期间,伏击敌人的舰队最多只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战术手段,而不是卑劣的战略偷袭,也就与“可耻”沾不上任何关系。

可以说,当时很多人都认为,第一主力舰队的行动,多半与裴承毅有关。

原因很简单,裴承毅的指挥风格就是出其不意,而且出人意料。

更加重要的是,积极主张在太平洋上与美国决战的正是裴承毅,而且这也是裴承毅以第一指挥官的身份指挥的第一场以海洋为主战场的战争。如果说裴承毅的军事生涯有什么遗憾的话,2037年没有能够以军事顾问的身份让阿根廷在第二次马岛战争中取得全胜,恐怕算得上是其中之一吧。也就是说,在很多人看来,没有能够在海洋战场上建功立业,正是裴承毅作为军人的最大缺失。受此影响,在有机会指挥海战的时候,裴承毅肯定不会顾虑到实际情况,插手海军的作战行动。不可否认,在大的战略方向上,裴承毅的才能足以让海军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比如稳住菲律宾、首先斩断美国伸进印度洋的触角,再强攻马里亚纳群岛等等,可是在战术上,作为退役的陆军上将,裴承毅的经验就少得可怜了,甚至比不上一些正规科班出身的海军初级军官。

当野心与才能不匹配的时候,自然会犯错误,而且是非常低级的错误。

结合当时的情况,确实能够让很多人相信,正是裴承毅在瞎指挥,让共和国海军错过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问题是,当时指挥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