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莫过于功臣的安抚,功臣立有大功,若是他们的功劳不能得到承认。不能得到赏赐。寒的不仅仅是功臣之心,还有天下士人之心。天下嚣嚣,皆为利来,皆为利往,若是士人之心一寒,则士人无出世之意,这就好比一个人没有了手足,难以行事一样。王上圣明。恐也难以为力啊。”
秦王点头道:“是啊,正是考虑到这点,寡人迟迟难以决断。自从寡人即位以来,征战天下,扫灭六园,平定百越。北败匈奴,杀伐决断寡人是一念而决,可就是这件事让寡人迟迟不能下定决心。
“若有安抚功臣的办法,寡人决心采纳周先生的建议,废分封,立郡县。可寡人苦思良久,终是找不到一个安抚功臣的好办法呀。”
周冲道:“王上,周冲有一策,可安功臣之心。”
“哦。周先生快讲。”秦王很是急切。
周冲应一声,道:“王上,请恕周冲斗胆。周冲自以为自从周冲随驾以来,分裂楚国,使王上无后顾之忧。专力东进。这是周冲立的第一功;灭韩之后为灭赵做准备,疲弱赵园,这是周冲的第二功;灭赵之战,周冲取邯郸,破司马尚。周冲第三功;灭齐周冲第四功;平定楚目,周冲第五功:建策开通道,为平定百越莫定基础,周冲第六功。
“周冲能够建功立业。全赖王上圣明。拔耀周冲于商贾间。周冲之功虽小,放眼朝中只有缭子先生,王剪将军。蒙武将军可以比肩。”
秦王点头赞同道:“周先生之功很大,这点寡人心里明白。更难得的是,周冲谦抑之人。并不以立功而自傲,第一个不掺和分封,这让寡人心慰。最让寡人心慰的是周先生还建议寡人废分封,立郡县,大公无私。实是让寡人感佩啊不象有些人。立了点功劳。就上跳下蹿,一心闹分到,让寡人伤心呐。”
周冲道:“谢王上夸奖。王上,周冲以为要使功臣不言,请王上从周冲开始。革去周冲的功劳,周冲想只要周冲不领功,其他地功臣们也不会再说什么。”
“你地意思是说要寡人治你欺君之罪口功过两抵”秦王问道:“这万万不可。一则,你装病并非出于私心,而是在等待出手时机,这点寡人比谁都清楚,寡人怎么会治你欺君之罪呢。再说了,你是我大秦的大功臣。寡人要是以这事把你的功劳给摘了,群臣们还不说寡人赏罚不公吗”
周冲解释,道:“谢王上不追究周冲欺君之罪周冲地意思是说,请王上允准周冲辞去功劳。王上请想,周冲不要功名,其他人还能说什么呢那些一心望封的臣子们就得闭嘴,再也不敢言,王上要废分封的压力就会减少很多。”
这主意地确是不错,不过秦王可不领情。脸一沉,喝道:“周冲。你好大的胆子,你花言巧语,无非就是要让寡人放你走人,是不是你倒是满打满算,桃子一撂。扬长而去。寡人到时要找你商量都找不着,这事不行。”
周冲一举一动具有现代气息,秦王的嗅觉又灵,把周冲当成了灵感源泉。一旦周冲归隐,他就可能失去灵感之源,他当然舍不得了。
秦王如此处置,周冲也是感动,进一步解释道:“王上,周冲只是不要功名,并非就此辞帝而去,周冲闻,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隐隐于林,。周冲尘缘未断。不会做隐士,只是想借机休养,与心爱之人斯守于咸阳。若是王上政务繁忙之余想起周冲,周冲还可以陪王土说说话什么地。”
并没有马上答应,思索了一阵,秦王才叹道:“周先生如此高义,寡人感动啊。只是你为大秦立下如此大功,而寡人又不赏你,也太委屈你了。”
周冲甘愿不要功名,主要有两个打算,一个是要助秦王废分封,立郡县,泽及后世。另一个就是借机抽身。打了几年的仗。的确是太累了,想好好休息,更重要地是不再处理政务。他还可以办学。尽快把现代文明植入秦代比什么都重要。要做到这点,就得把精力转移过来,不要功名,不理政事也就是必然了。
“王上的眷顾之恩,周冲铭记在心。”周冲出主意道:“王上,以周冲看。缭子先生。张良,王剪,蒙武,甘罗他们皆有不封侯的打算,周冲想向王上讨一差事,还请王上允准。”
秦王很是兴奋地道:“周先生请讲。”
周冲直言道:“王上,周冲是想说服缭子先生他们,让他们也和周冲一样,辞去功名,如此一来,朝中群臣必然闭口不敢再言功。王上废分封就是顺理成章之事。”
尉缭张良他们都有不世之功。若真的不要功名的话,赢宁他们再闹也没有用,要废掉分封自然少了很多压力。
秦王点头道:“主意是不错。只是这么多功臣突然之间都不要功名,这于情于理也说不过去呀。明事理者,都知道缭子先生他们公忠体国,真心不要功名口不明事理者。必然在背后议论,说是寡人舍不得赏他们,逼迫他们辞功名,这太不好听了。”
周冲道:“王上请放心,周冲当和缭子先生一起上一道联名表章。”
“好是好,就是太委屈你们了。”秦王很是不情愿。
周冲劝道:“王上不必在意。岗利国家生死已,缭子先生本是世外高人,之所以蹈红尘口助王上征战天下,完全是因为黎民苦战国,于心不忍。并非在于功名利禄。”
秦王眼里貉着泪水,道:“周先生的高义。寡人铭感于心,寡人无以为报,请先生受寡人一拜。”向周冲鞠躬。
周冲不敢受他的礼,忙让开,道:“王上。你这可是折煞我周冲。光如此,还不够,这只能减少目靠地压力。赏赐功臣不仅仅是现在需要。将来也需要。这问题一定要解决好。”
“是啊,周先生这话可是切中要害。赏赐功臣是一种制度,要永远存在下去,现在有功臣,将来也有功臣。现在有周先生缭子先生你们这些清高之士助寡人,将来未必有周先生这样的高义之人,这事一定要处理好。”秦王很是赞成,道:“还请周先生明言。”
第六卷 革新篇 第四章 一语定乾坤五
功臣不会是只在一时期才会产生,而是会存在于每一个代为要人做事就会有人立功,对他们的奖励就成了必然,而周武王的奖励却是危害极大的分封。对于分封制度,秦王以极特有的洞察力已经明晓其中的危害,根本就不想再推行。他之所以难以下定决心,就是因为找不到一个奖励功臣的办法,只要找到这个办法。所以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周冲有办法。他当然是很急切了。
周冲剖析道:“自古以来,赏赐功臣的方式就是分封,给功臣封一块土地。这办法虽然博得一片叫好声,总诗爹书当赞美不绝,读书人一片赞誉。其实危害非常大,这点读书人。孔子孟子却没有看到,更别说让他们抨击了。”
这话说到秦王心坎里去了,击掌叫好,道:“读书人只会空谈,没有做事的才干。却自以为了不起。其实他们没什么了不起的。孔子起邪说,孟子周游列目,与王侯分庭抗礼,到处游说他的歪理,结果是没有一个国君起用他,这些国君虽然毒,还不是瞎子,对他的歪理还是看得明白,其害无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