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至上,由百姓来监督当官的”
“可天下百姓要都来监管的话,恐怕把朝廷有再多的官员,也无法处理完所有的奏章吧”
“对,这就需要一套制度来完善这套监管机制”朱祁钰笑了起来,“我还想到了一点,正好可以由此来让番王甘心撤番”
“陛下的意思是”
“于谦,如果我们从百姓之中选出一批人来,专门负责监管官员,并且为帝国立法,你说,还有官员敢把百姓的事不当做回事,敢鱼肉百姓吗”
“这”于谦的思维完全混乱了。
“当然,这些人都要为百姓办事,所以他们都是由百姓选出来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代表百姓说话,而不是代表政府,代表官员说话”朱祁钰笑了一下,知道于谦暂时不可能接受这种全新的思想。“而我再另外设立一个机构,由贵族组成,专门负责向皇帝提供意见,为政府提供意见,这样一来,相信番王见到可以参与朝政,自然甘心撤番了吧”
“陛下,这个机构是什么机构呢”
“议会,专门议论国家大事的专门会议,常设性机构。当然,我们只能一步一步的来现在,先成立上议院,从番王,贵族中挑选代表,参与朝政,这也算是对官员的监督吧不过,这并不完全,而且上议院代表的也是官员的利益,而不是百姓的利益。所以,我还要成立一个下议院,议员由百姓推选。暂时,按照十三省的人口,资源多少来分配比例,议院设置一百九十九人。这些人,全部从百姓中选出,由各省,各府单独选举。而今后,朝廷,也就是政府的每一项法律,都必须要得到下议院的批准才能生效。另外,下议院有权力向司法机构检举官员,有权力直接向我举报官员。这样一来,就可以由百姓来监督官员了当然,暂时,这套制度只在中央实施,至于有没有必要在地方推广,看以后的情况再做决定”
于谦毕竟是个政治家,很快他就明白了朱祁钰的意图。如果按照朱祁钰的这套办法来改组朝政的话,那今后,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就完全分开了,而且三个巨大的权力之间相互牵制,相互约束,也许,这正是一种解决那些痼疾的有效办法
第三卷 帝国奠基
第八节 太祖诞辰
朱祁钰勉强的说服了于谦,同时朝着也没有大臣敢于反对他,那些新政的唯一阻力就来自朝廷之外,也就是那些外番官员,以及各地番王这些人绝不想看到朱祁钰将朝政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即使朱祁钰已经建立起了不世战功,他们也绝不愿看到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而这就是新政对他们的威胁
朱祁钰要改组朝政,目的就是全面推广新政,而新政的矛头正对准了各地的官员,以及那些番王。如果朱祁钰这一套政治制度改了下来,那他们手里的权力将大为削弱,最终他们就只能甘心做朱祁钰的奴才对这些官员来说,做不做奴才其实没有什么,毕竟他们都是皇帝的奴才。可是,他们手上的权力被削弱之后,他们的利益也就受到了威胁,再不能在地方作威作福,他们还怎么去获得利益
显然,朱祁钰的新政已经威胁到了地方官员的利益,这次,朱祁钰大刀阔斧的要改组朝政,他们肯甘心吗而朱祁钰也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京城叛乱,已经给大明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如果各地官员,番王都起兵造反的话,那大明江山还能稳固吗为此,朱祁钰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通过太祖皇帝朱元璋的诞辰,把这些人都“请”到京城来,让他们好生体会一下皇帝的威仪
土木堡惨败之后三年,朱祁钰平定京城叛乱之后两个半月,朱元璋的诞辰到了。祭祀先祖,这一直是大明最为重要的活动。出了土木堡惨败之后的那一年,其余每年,各地主要官员,以及番王都要进京祭奠。朱祁钰看中的就是这个机会,既然能够将地方官员与番王都集中起来,那问题就好办了
为了表示对朱元璋的敬重,也为了表示朱祁钰体谅天下百姓。在朱元璋的诞辰前十天,朱祁钰颁布了一道稳定民心,甚至可以说让天下百姓欢喜的诏书:裁减明年十分之三的农赋,山东,河南,浙江,福建,广东,江西,山西,陕西等省受灾地区减免所有农赋,且拨朝廷官银一千二百万两,派专人前往各地赈灾
朱祁钰这一手很及时,当这道圣旨传遍天下之后,各地百姓欢呼鼓舞,这已经是朱祁钰当皇帝两年多来,第二次减免赋税了而对大明百姓来说,朝廷减免赋税,就是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自然,朱祁钰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便得更为高大了
除了获得百姓的爱戴与支持之外,朱祁钰还顺带做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劳军朱祁钰是靠军功起家的,军队对他的爱戴是无以复加的。不过,朱祁钰很是清楚,要想镇住各地官员与番王,掌握军权为重中之重而要控制好军队,光竖立威信是不够的,还必须要让军人得到实惠,看到希望
自消除户籍制,让普通士卒有机会成为军官,甚至成为大将之后,朱祁钰这次给每个大明帝国的军人都送去了一份大礼实施职业军人制以往,大明军队的普通士卒当兵是义务的,没有任何的薪饷,只能够混一口饭吃。如在平日,军人还要耕种,为自己准备口粮。可以说,当兵是件很辛苦的事情,打仗的时候要冲锋在前,而平时还要训练,耕种,几乎没有一点剩余时间虽然后来朱祁钰设立了军医院,专门负责照顾伤残士卒,另外给阵亡伤残士卒的亲人也送去了抚恤金。不过,这并不足以解决军人的问题。
这次,朱祁钰做得很彻底,每个当兵的都是在为朝廷服务,那么就应该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薪饷虽然,这笔钱并不是很多,当时大明中央朝廷常备军也就八十万左右,不过,这笔军费是不小的除去军队必要的开支,再加上这笔薪饷,每年至少要花近千万两银子而当时,朝廷岁入不过数百万两而已不过,朱祁钰并不为钱发愁,他手里的钱足够用上几年,而几年之后,朝廷的岁收就将是另外一个数字了
朱祁钰做完了这两件事情之后,也给各地官员,番王传达了一个信号。现在,他们造反的话,不但得不到百姓的支持,就连军队都不会支持他们而没有这两样基础,造反就只是嘴上的一句话而已
当然,这个信号是明确的,各地官员,番王,心里也非常的清楚,皇帝为了推行新政,是不会在乎使用什么手段的当年,太祖皇帝建立大明,为了建立一个清廉的朝廷,一口气杀了几万官员。而现在这个皇帝的野心,手腕,能力都不在太祖皇帝之下,谁要挡在他的前面,那不是自寻死路吗而朱祁钰借太祖皇帝诞辰来拉开新政革命,不也正是要表达他效仿太祖皇帝,建开天辟地之功的意思吗
聪明点的官员都立即转向了,一接到皇帝送来的诏书,纷纷做好了上京的准备,一些心里有鬼的,甚至还先给自己做好了后事安排,免得这一去不返,有什么事情没有跟家人交代好,以后再想说,就来不及了当然,更多的官员看到的是希望,新的朝政必然需要更多的官员,需要提拔很多的新人。而皇帝现在缺乏的就是可以信任的官员,如果能够得到皇帝的信任,那今后的荣华富贵还有什么好愁的吗
也有一部分官员心里不太服气,甚至有人开始准备造反了。可不久,这些人都发现,造反是没有一点希望的。因为,此时,陈懋,罗国栋,卫平已经率领三路大军,守在了京城三个主要的方向上,且都做好了打仗的准备这三人都是出了名的大将,且他们率领的全是朝廷的精锐部队,真要打起来,哪个地方官员,番王是他们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