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谦,这事你来安排”朱祁钰长出了口气,“当然,可以适当的删减一些比较有争议的条款,比如这其中的战时配额制度,至少,现在帝国还不存在物资短缺的问题。而为了今后考虑,在设立法案的时候,可以规定帝国政府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具体的法律条款来增强帝国的战争实力,这样,就更能够被百姓所接受了”
于谦点了点头,显然,皇帝在得到了支持之后,也做出了微小的让步。其实,这对朱祁钰本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让步了。如果换在以往的话,皇帝绝不可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做出让步,哪怕是一丁点的让步也不可能。不过,在经历了这几年的政治斗争之后,皇帝已经学聪明了很多,准确的说,是皇帝能够准确的把握管理国家时的分寸了
战时法成立的帝国第一部拿出来由全民修议的法律,而且从这之后开始,帝国还设立了一部专门的法律,用来规范百姓在讨论法律条款方面的权利以及讨论范围,并且规定了,今后帝国的所有法律,在正式提交帝国议会表决之前,都必须要提前三个月的时间公布于众,让帝国百姓能够提出修改意见。当然,是否采纳百姓所提出的意见,这就是政府的事情了不过,从此之后,帝国百姓也真正获得了议政的权利。
当时,通过的战时法其实只是一部临时性的法律,直到朱祁钰的第三次西征结束之后,这部法律才得到了完全的确定,而且在后来的十多年时间里,各项条款逐步补了上去。当然,战时法确立了之后,帝国在进行战争的时候,就能够通过法律的手段来维护国家的战争机器了
第十五卷 再上征途
第十一节 大皇子的志向
当战时法草案被张贴在帝国京城的南门,整整用了上百面告示牌,开始向帝国百姓征求修改意见的时候,关于皇帝再次远征的事情立即成为了帝国的头号重要事情。当然,有眼光的人都已经看了出来,皇帝在这个时候推出战时法,正是要利用帝国百姓对远征的热情来让百姓接受这些将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巨大改变的法律。不过,对于大部分的帝国百姓来说,这还是一件新鲜事。这也是他们第一次拥有了向帝国政府,乃至帝国的皇帝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意见的机会。显然,这本身就足以在帝国引发一场大讨论了。
在帝国百姓就战时法草案进行激烈讨论,并且连续有人上书当时,很多帝国百姓还是通过传统的办法来表达自己观点的,这就是向皇帝上书的时候,朱祁钰也很是高兴。这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场面。而且,他在这部法律的草案中故意留了几条有争议的条款,等到百姓的讨论结束,他将这部法案正式交到议会审议的时候,会以百姓提出的意见为由,故意删除掉这几项条款,以此彰显百姓意见的重要性,让百姓对其他的条款更为认同。当然,这仅仅只是一种手段而已,而百姓这么热情的讨论一部法律,这本身也就预示着这个办法的成功,以及这部法律的成功。
当然,朱祁钰本人是不会在这个时候出面的。当各项准备工作都逐渐到位的时候,朱祁钰突然发现自己由闲了下来。离远征大军出发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这是战争前期准备工作所必须的时间,而且这已经被朱祁钰压缩到极限了,毕竟军队的调动,物资的储备与调动,各运输部队的安排,这些都需要时间。特别是工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民间军事力量的征召等等,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朱祁钰不得不耐心的等待这几个月,就算他是帝国皇帝,是世界上权力最大的皇帝,他也不可能在与时间的竞争中赢得胜利
不过,也就在这个时候,朱祁钰遇到了一个让他有点头痛的问题。当李妃,李惠中带着他的大儿子朱见泽来到他的面前时,朱祁钰这才猛然发现,他印象中的那个还处于襁褓中的大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
朱见泽小的时候有一个别名传统,即使是皇室也不例外,而其正式名字是在其十二岁的时候才取的,这显得有点晚。不过当时朱祁钰也刚好回到帝国,而为皇子定名的事情,自然应该由皇帝来做,其他人是无法代劳的,所以也就拖到了这个时候。而朱见泽是景泰三年出生的,如果按照帝国的方式来计算的话,他已经十八岁了实际十六周岁才过。按照帝国的观点,十八岁,就已经到了成年的年龄,而在其他的很多国家,这已经是青年人,而不是少年了。
“坐吧,朕一直没有时间陪伴你们”朱祁钰尴尬的朝妻儿笑了一下,“见泽都这么大了,朕现在还一直认为你是那个不懂事的孩子呢。怎么,今天跟母亲一起过来,是不是有什么事要跟朕商量你也不小了,是不是看中哪个大臣或者百姓家的千金小姐了,要找父皇替你做主啊”
“父皇,其实皇儿不是为此而来而麻烦父皇的”朱见泽的声音还有点稚嫩,不过已经显得很成熟了。
朱见济在诞生的时候,朱祁钰就给他找了一个好老师,这就是帝国总理大臣于谦。也许,这是当时朱祁钰能够给这个大儿子找到的最好老师了。不过,于谦给朱见泽传授得最多的还是道德,以及作为一个国家接班人所应该具备的管理国家的能力。不过,于谦却仅仅只是朱见泽的正式老师而已,除此之外,他还有几个很多不“挂名”的老师。这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有三个人。
第一个人是柴美娇。柴美娇因为没有亲生儿子,所以一直将朱见泽当作了自己的儿子看待,当然,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柴美娇也是朱见泽的“大娘”。因此,柴美娇对这个儿子是很看重与照顾的,她几乎将自己的知识都想办法灌输给了朱见泽,这其中,最多的自然是航海方面的知识了。
第二个就是段灵。在小的时候,段灵一直很照顾朱见泽,即使后来段灵也为皇帝生了个儿子,不过段灵仍然将朱见泽当作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看待。当然,段灵传授给朱见泽的最多的还是科学方面的知识。为此,段灵甚至专门找了几个科学院与大学的教授来向朱见泽传授一些重要的基础科学知识。
不过,最为重要的还是第三个人。这人就是帝国近卫军的军长梁岳上将作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