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头号问题。
早在景泰八年的时候,就有大臣提交了奏章,希望通过鼓励生育的方式来增加社会劳动力。不过,朱祁钰直接就驳回了这个奏章,因为鼓励生育并不能在短时间之内见效,而且集中在这一期间出生的一代人将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压力,从抚养,到今后的就业,这都将彻底的破坏帝国的社会结构,以及经济结构。显然,鼓励生育本身的坏处远远超过了好处。
景泰十二年,也就是在日本的叛乱被镇压下去之后的那一年,又有大臣提出了通过引进国外劳动力,并且给予一些在帝国工作的外国劳工适当的社会地位的奏章。这直接催生了帝国从日本雇佣劳工的事情,不过,最后,朱祁钰仍然拒绝给予外国劳工作为帝国臣民的身份。在朱祁钰看来,如果大规模的引进劳工地话,这将改变帝国的社会结构。而且必然会对帝国的未来造成深远影响,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是非常难以预料的。
当然,大规模的引进劳工已经成为了一种解决帝国劳动力匮乏的主要手段。当时,从日本招募的廉价劳工,以及大量从南洋,西洋涌入帝国地劳工总量近五百万,这几乎填补了帝国劳动力地缺口。不过。从根本上讲问题还是很明显的。因为这些劳工在帝国地身份没有得到确认与肯定,随时面临着被驱逐出境的危险。而正因为这些劳工的身份不稳定。所以大部分工厂主都不愿意花钱对他们进行大规模地培训,而且帝国相关的法规也严格限制了外国劳工所能够进入的行业,很多保护性的行业。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战略性行业中,是不可能出现外国劳工地身影的。显然,这些外国劳工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当朱文正答应在半年之内准备好远征的作战物资的时候,他还真没有考虑到劳动力欠缺这个问题。本来,解决劳动力匮乏地部门是内务部、劳工部与工商部。而这基本上与国防部是没有关系的。另外,朱文正也确实不是这方面地人才,自然没有意识到劳动力匮乏所产生的严重后果。而当他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自然也就只能老实的向皇帝汇报
在看完了朱文正提交的奏章之后。朱祁钰长长的出了口气。这份奏章的内容并不多,不过中些思想是很明确的。当然,朱祁钰也看了出来,这不是朱文正亲自起草的奏章,因为其中的很多词语用法不是朱文正的习惯。显然,朱文正是找人带笔的。不过,这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朱祁钰也知道国防部长不是解决劳工问题的人员。
“看来,问题比我们所想像的要严重得多啊”朱祁钰把奏章合了起来,“按照你现在所统计的情况,帝国的重要行业欠缺的劳工数量竟然达到了一百万”
“陛下,臣不敢谎报情况”朱文正的神色也不大好看,“这是臣经过了仔细调查之后得出的结果。臣所说的重要行业是军火,矿业,冶炼,纺织,化工这五个行业。而这其中,军火,化工,以及冶炼这三个行业中缺少的劳动力是最多的。比如,叶氏集团已经在招募新的工人时将工资提高了一半,不过招到的合格工人的数量非常有限。在为了保证军火生产,叶氏集团不得不再次提高了工人的加班时间,并且将加班薪水提高了一倍。一千,一名工人一天的工作时间是五个时辰,现在已经提高到了七个时辰。而按照长期劳动来计算的话,一名工人一天的极限劳动时间是八个时辰,再提高的话,就只能降低生产效率了。而就算将劳动时间提高到八个时辰,再次提高加班薪水的话,都无法满足军火生产的需要”
朱祁钰暗自苦笑了起来。军火工厂的情况可以说是一个极端。作为战略保护性产业,军火工厂的工人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才能够被录用。当然,在与工厂签订了合同之后,这些工人将终身在工厂工作。而很多军火厂为了控制成本,不得不尽量减少工人的数量。特别是在这五年中,很多工厂的老工人都陆续退休了,而在军火订单逐渐减少的情况之下,大部分工厂并没有按照一比一的方式用新工人替换老工人。结果,工厂的生产成本是控制了下来,不过,如果要突然恢复全面生产的话,那么就将出现巨大的劳动力缺口了。而要想在短时间之内补充工人的话,这几乎不可能。
“另外,其他产业的劳动力缺口也远比我们想像的要大。在郑梦秋提交的报告中,他的那些纺织工厂缺少大概八万工人,而胡大名的海运集田缺少的水手大概在五万人左右。还有,在化工方面,叶氏集团的劳动力缺口在五万左右”
当朱文正将这些问题一个个的讲出来的时候,朱祁钰心里都是大惊不已。在和平时期,大部分工厂保持正常的运转,其开工率在全速运转的三成左右,这就已经足够满足国内市场,以及出口的需要了。可是,在帝国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为战争做准备的时候,就必须要让工厂进入全速运转状态,而只能满足三成生产力的工人,就算将其劳动时间增加近一倍,也不可能让工厂地机器每天都不停的进行运转
“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朱文正耸了耸肩膀。“解决的办法并不少,不过都有自身的缺陷。而且某些办法的局限性很大。比如说。我们可以大量招募外国劳工,投入到一些非关键性的产业中去。以此替换下帝国的工人,让这些工人转入重点产业。另外,我们还可以适当调整退休年限。现在很多工厂就在反聘一些已经退休的工人。另外,还可以鼓励更多地农民进入城市,如果方法得当地话,仅此一项,就能得到上百万的劳动力。只不过,农业生产本身就要受到影响了,因此我们不得不增加粮食进口地数量。还有其他的一些办法,不过,都不全面,需要结合多种办法才能解决现在的问题”
“那么。就找出几条效率最高地办法来解决问题”朱祁钰看了朱文正一眼,“你认为,哪几种办法对现在来说是最为合适的”
“这”朱文正略微迟疑了一下,说道,“陛下,臣认为,现在能够采取的最为合适的手段是通过解决外国劳工的身份与待遇问题,来扩大引进地外国劳工数量。毕竟,帝国的劳动力有限,而且农民转化为工人的代价也是很高昂的,至少在农业生产效率没有巨大地提高之前,我们不能冒险降低帝国的粮食产量来提高工业产值。同样地,反聘的退休工人能够劳动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因此,现在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聘用外国劳工,从事一些非战略产业的劳动,这样不但能够保证我们的重点产业的安全,同时也能满足劳动力的需求。不过,要想聘用更多的外国劳工,关键问题还是解决外国劳工的身份问题。如果帝国不出台相关的法律或者法规的话,那么,没有多少工厂主愿意大量聘用外国劳工的,毕竟这存在风险,培训这些劳工的费用也不见得能够产生足够的回报”
“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吗”朱祁钰此时也有点犹豫了。
保护帝国的重点产业这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当时帝国的纺织工业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而帝国的纺织产品几乎占据了除欧罗巴,奥斯曼帝国之外所有的市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帝国的工厂能够以更高的效率生产,因此贩卖到世界各地去的纺织产品本身的价格就非常的便宜,其他任何国家的手工作坊都无法在价格方面与帝国的工厂竞争。另外,在提高了纺织技术后,帝国出产的纺织品的质量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有最好的质量,又有最便宜的价格,这就成为了帝国商人控制世界纺织品市场的基础
同样的,在其他很多行业里,帝国的技术优势是保证帝国在贸易方面的优势的重要基础。比如,帝国出产的军火,就因为技术方面的优势,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与帝国竞争。另外,帝国出售的船只,也因为发达的造船技术,几乎占据了世界船舶市场的七成。帝国所出产的马车,因为首先使用了橡胶轮胎当时,这是绝密技术,数十年之后,西方国家才首次制造出了适用的橡胶车轮也占据了绝大都分的海外市场。可以说,朱祁钰在让人制订相关的技术保护法案,以及专利法的时候,就是要通过保护帝国的先进工业技术来保证帝国在世界贸易中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