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七十公里提高到一百二十公里,而使用新式陆军战术导弹时,最大射程提高到了七百公里。
虽然与中国陆军炮兵比起来,仍然有差距,但是109与270在美军中的装备规模非常大,配备了从旅级炮兵营到集团军独立炮兵师的各级炮兵部队,因此美军炮兵的战斗力提升非常明显。
用美军前线指挥官的话来说,有了这些新式装备,至少再也不会被动挨打了。
因为需求性更高,所以这些炮兵装备随同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同时送往前线,装备几个主力师。
正是如此,帕特里奇才在这个时候让主力部队轮番休整。
利用休整的机会更换装备,不但能够省下换装时间,还能在此期间让那些离开战线的官兵知道战争还没有结束。
休整只是暂时的,养足了精神,还得上前线打仗。
显然,帕特里奇也足够狡猾,没有给美国大兵开小差的机会。
问题是,打不打、在什么时候打,不是由帕特里奇一个人决定的。
卷一 时势英雄 第一百二十六章 准备再战
第一百二十六章 准备再战
彰武会战的结果,对日本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美国。
十三个师团,二十四万官兵,说没了就没了,两个泡都没有,即便一亿多日本人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也很难接受这样的结果。
算上之前在第四次国境会战、沈阳战役、辽东扫荡战等等战斗中的伤亡,日军的阵亡人数已经超过三十万。
这才打多久
还不到三个月
平均每个月十万的伤亡速度,别说日本,任何一个国家也承受不起。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两个集团军全军覆没之后,韩国国内会抛起反战浪潮,韩国当局被迫做出了不再出兵,也不再参与进攻作战行动的决定。
对日本来说,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韩国的前车之鉴。
彰武会战之后,日本当局没有隐瞒战斗结果,还大肆宣传,只不过宣传重点不是日军阵亡了多少人,而是中国军队在前线残酷杀害日军战俘,甚至把日军官兵遗体钉在木桩上,杀害受伤人员等等。
这些,都是为了激发日本国民的好战心理。
至于日军同样在战场上杀害被俘的中国军人,日本的新闻媒体自然不会大加报道,甚至没有一家电视台报道过此类事件。
有意思的是,福田康夫在前线切腹未果的事情也没有报道。
看样子,日本已经深受美国影响,或者有所顾忌,不想渲染这些带有军国主义色彩的愚蠢举动。
总而言之,日本当局把彰武会战说成了“国耻”、“军耻”。
如果在美国,肯定会让绝大部分美国人反思,即这场战争到底有没有意义,是否值得继续打下去。
不可否认,在日本,也有人反思。
可惜的是,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反思的日本人不占多数,甚至连少数都算不上。
绝大部分日本人都受到宣传鼓动,认为政府参与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打击的是被美国成为“邪恶核心”的敌人。
趁此机会,日本当局在六月初通过了扩大范围的 战争动员法案。
按照该法案,不但日本各大企业要听从政府安排与调度,全力支援与协助军事生产,日本国民还得响应政府号召,参军服役。
该法案通过当日,日本各地就有上百万年轻人报名参军。
从这一点也看得出来,日本与韩国有着很大的区别。从本质上讲,韩国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国家。用军事上的话来说,就是能打顺手仗。只要战事不顺,肯定越打越糟糕。日本则不一样,至少不像韩国那么脆弱,即便在战事不顺的情况下,也能坚持下来,为胜利做出更大的努力。
与扩大征兵规模相比,日本当局更重视装备生产。
要知道,在组建国防军之前,日本陆上自卫队只有二十多万,很多部队都不满员,一些部队甚至只有指挥机构。
军队规模较小,让日军严重缺乏主战装备。
比如让日本人倍感骄傲的90式主战坦克就只有一千辆,还不到中国陆军坦克总数的零头。而在参加台海战争之前,被日本称为“全球第一种四代主战坦克”的10式还没有形成战斗力。
可以说,日本扩军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足够的装备。
虽然早在冷战时期,日本就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装备储备体系,许多装备的实际服役年限远没达到设计寿命,提前退役后就被封存起来,以备战时急需。比如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所有常规潜艇的服役年限均不到二十年,而设计寿命是三十年,退役后至少能封存二十年,在此期间随时可以启用。
问题是,封存的装备不但落后,而且数量也不会太多。
日本国土面积本来就非常狭小,又有一亿多人,人口密度是中国的三倍以上,加上本土环境保护得非常好,森林覆盖面积高达七成,日本本土也没有多少地方用来储备封存的武器装备。
从某种意义上讲,日军在东北战场上的糟糕表现,与严重缺乏主战装备不无关系。
别说纯步兵的二线师团,就连第七师与第十师这种一线主力师团,甚至是王牌师团也没有得到足够的主战装备。比如第七师在标准配备时,应该有二百七十二辆主战坦克,而在开赴东北战场的时候,实际只有一百四十多辆主战坦克,缺口接近一半。
正是如此,在作战的时候,充当主力的仍然是美军。
显然,日本政府也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不然不会在参战前,要求美国为日本提供大量战略资源。
没有资源,日本就生产不出足够多的武器装备。
从四月份开始,三菱、岛磨等日本军工企业就开足马力,以全速生产主战装备。为了扩大产能,这几家军火企业还新建了数条生产线。
与美国相比,日本的军火生产主要集中在陆军装备上。
这也很好理解,日本能够生产的、最急需的也就是陆军装备。
海军方面,虽然作为全球第三大造船国的日本有能力建造各型战舰,甚至能够建造大型航母,但是中国海军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潜艇,而反潜作战又主要依托部署在第一岛链上的反潜巡逻机,所以日本对海军的需求反而不是很迫切。
当然,日本也不会放弃扩建海军的机会。
别忘了,日本是岛国,而海军是保证本土安全的战略屏障。不管日本今后怎么发展,都需要一支足够强大的海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