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7(2 / 2)

乱世英雄 闪烁 7503 字 2019-04-17

虽然美台联军拥有空中优势,要想在短期内摧毁上万个永备工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再说了,美军炸得厉害,中国军队的工程修复能力也非常厉害。在八月到十月的三个月中,美军平均每天摧毁近三百个永备工事点,而中国军队不但能够修复被炸毁的工事,平均每天还能新建近百个永备工事。

相对而言,真正让美台联军头痛的还是地下防御系统。

实战证明,面对拥有绝对制空权的美军,只有完善的地下防御工事才能发挥作用。

在东北战场上,东北军能在不占任何优势的情况下守住防线,几乎全部依靠提前构筑的地下防御体系。为此,中国军队还专门开发了好几种用来修建地下工事的设备,大的需要用坦克推动,小的则可以手工操作。

因为在南京方向上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斗,所以陈必时有充足的时间部署防御。

在南京南面近百公里的防御范围内,中国军队构筑的地下坑道总长度超过十万公里,能绕地球赤道两圈半。这些坑道不但将所有永备工事联系在一起,还连接着数以万计的临时火力点,并且分为上中下三层,足以抵抗美军使用得最多的小直径炸弹,对付大口径炮弹更不在话下。

更重要的是,除了坑道之外,中国军队还构筑了足以容纳五十万官兵的地下掩体,以及足够部署五个主力集团军的地下基地。也就是说,不但官兵能够藏在地下,连坦克、战车与火炮都能藏在地下,甚至连防空系统都能设置在地下。

这些地下基地,每一个都有好几个出口。如果是供炮兵使用的地下基地,附近还有数个到十多个炮兵阵地,让自行火炮能在开火之后迅速撤入地下基地,避免遭到美军轰炸。如果是提供给装甲兵的地下基地,则会设置十多个机动火力点,让坦克战车等具有反装甲作战能力的主战武器能够在防御作战中充当流动火力点。当然,这些专门为装甲兵准备的地下基地四通八达,方便在必要的时候集结出击。

用美军指挥官的话来说,为了守住南京,陈必时指挥下的百万军民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工程。

仅从南京的防御工程施工土方量来说,三个月之内,一百多万南京军民的工作量就相当于构筑了一条东方的马其诺防线。与那条根本没有发挥作用的防线相比,南京的防御部署不但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不是一条单一的防线,而是一条纵深近一百公里,面积超过一万平方公里的防区。

可以说,南京已经不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座军事要塞。

守卫这座要塞的,除了近百万官兵之外,还有陈必时动员起来的数十万民众。如果有必要的话,陈必时甚至能够在近千万南京市民中再动员一百多万战斗人员与劳动人员,使这座要塞变得坚不可摧。

正是如此,几个月间,美军一直没有做出攻打南京的决定。

按照帕特里奇的估计,如果强攻南京,除了要花费两到三个月的时间之外,还得准备好几万条裹尸袋。因为台军的战斗力相当有限,甚至不比已经退下舞台的韩军好多少,所以只能由美军充当主力,美军的伤亡就不会小到哪里去。

如果可以选择,帕特里奇更愿意绕到长江北岸,以包围的方式来攻占南京。

可惜的是,绕过南京比强攻南京还要困难。

从登陆作战来说,因为江苏沿海地区没有深水良港,近海的水文情况非常复杂,没有适合登陆的地点,要上岸就只能借道山东,这就等于开辟新的战场。

即便强渡长江,也只能选择在南京上游,而不是下游。

在不得不攻打南京的情况下,帕特里奇别无选择,只能按照美国当局的指示,用一场算不上卖力的进攻来敷衍台湾当局。

这也就注定了美台联军进攻南京的作战行动不会收到好的结果。

卷一 时势英雄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雪封山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雪封山

因为美军无力强攻南京,也没有真正强攻南京,所以南京方向上的战斗并没产生多大的影响,甚至没有让陈必时向中央求援。

没能起到牵制作用,使得南京方向上的战斗变得无足轻重。

战役从十一月中旬打到十二月初,虽然美台联军在正面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甚至一度将战线推进到石臼湖北岸,但是当东北战场上再次阴云密布,帕特里奇不得不把重点转过去的时候,陈必时指挥的东南军仅用五天就抹平了战线,将美台联军赶了回去,使战局回到了最初状态。

东北战场上的阴云,正是罗耀武在承德赤峰方向上发动的一系列战术突击行动。

从时间点上来看,罗耀武选择在十二月初用兵,大有协助陈必时守卫南京的意图。事实却并非如此,陈必时并没要求东北军协同作战,罗耀武的主要目的也不是帮助陈必时,而是打算利用入冬之后的第一场大雪,将防线向北推进上百公里,扩大防御纵深,然后利用美日联军无法在严冬入山的有利条件,为开春后的防御作战打下基础。

这一意图在用兵方式上体现得非常明确。

擅长打大会战的罗耀武没有动用主力部队,就连新编集团军也没派上去,主要依靠民兵与敌后游击队,以小打小闹的方式袭击美军哨所与巡逻队,逐步将美军赶出赤峰南面的七老图山。

因为主力部队的突出部战役中的损耗过大,主战装备没有及时补充到位,所以罗耀武甚至没有在战线后方部署主力部队。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即主力部队并不适合这种小规模的战斗。

如果罗耀武真是为了支持陈必时,怎么说也应该放几支主力部队在后面,对控制着赤峰的美军施压,让美军认为东北军将反攻赤峰。

按理说,罗耀武如此明确的战术意图应该让帕特里奇感到放心。

问题是,帕特里奇一点都不放心。

虽然随着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在十一月底降下,美日联军错失进军承德的机会,即便能够攻打山海关,也只能等到开春之后,才能从北面迂回,但是帕特里奇非常清楚,如果无法在冬季守住战线,开春之后,美日联军肯定得在赤峰方向上与中国军队大干一场,打开进军承德的通道,才能发动全面进攻。

事实上,这就是罗耀武的企图。

如果能够在二零一四年春季拖住美日联军的前进步伐,那么美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