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01(1 / 2)

乱世英雄 闪烁 7566 字 2019-04-17

不太现实,别说无兵可调,就算有,台湾当局也会提出反对意见。要知道,打到这个时候,美军部署在南方战场上的兵力,仅够守住战线。虽然南方战场上的中国军队没有发动反击,但是有足够多的情报证明,只要美日联军向北京进军,陈必时就将在东南战场上发起反击,减轻罗耀武在北方战场上的压力。

对日本来说,增兵也困难重重。

虽然日本并不缺乏兵员,在长崎遭到战略打击,上百万日本平民死于非命之后,日本国内的战争气氛已经点燃了,日本当局担心的不是征不到兵,而是征到的士兵太多,影响到了国内生产。但是日本已经疯狂扩军,而基础设施,特别是训练设施的建设工作没有跟上,导致绝大部分日本新兵在上战场之前都没有获得足够的训练,素质十分低下,甚至到了影响作战的地步。

说得简单一点,就算日本答应增兵,也只能派遣一些根本算不上士兵的“武装平民”。

这样的增兵,不但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拖累美日联军。

增兵不成,帕特里奇就只能在部署上做文章。比如,合并空军基地与陆军基地,或者在空军基地附近设置兵营,以此让同一支部队执行多重任务,提高部队的利用效率。

当然,这也增强了部队的活动强度。

不管怎么说,到了六月底,帕特里奇不得不承认,就算美日联军能够在七月中旬做好攻打北京的准备工作,因为后方不稳,所以美日联军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来对付游击队,从而推迟北京的作战计划。

事实上,在赤山会战结束后,帕特里奇就知道,美日联军不可能在七月份进军北京。

在他看来,罗耀武会不惜代价的迟滞美日联军,甚至有可能在七月上旬发动一场规模有限的战役反击行动。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罗耀武竟然用游击队来对付美日联军。

卷一 时势英雄 第七章 战略围剿

第七章 战略围剿

面对游击队的袭击,帕特里奇并没有被动应对。

有足够多的战例证明,对付游击队的最好方式就是主动出击。只是站在帕特里奇的高度上,看问题的角度肯定不一样,因此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不一样。

从战术层面考虑,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主动攻打游击区。

这一战术,在南方战场上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问题是,在北方战场上,没有施行这一战术的重要基础,即没有一个可以取代美军,并且得到部分中国人认同的政治力量。

要知道,在南方战场上,美台联军能够在清剿游击区的战斗中斩祸颇丰,主要就是台湾当局在游击区建立了新政权,而且得到了部分普通民众的认同,最终瓦解了游击队存在的基础,使得游击队无处可藏。

在北方战场上,并没有这样的基本条件。

可以说,在北方战场上,根本不可能通过战术手段打垮游击队。

要想对付游击队,还得从战略层面上着手。

六月底,在提出增兵要求的同时,帕特里奇还向五角大楼提交了一份报告,其中明确提到,美军应该扩大战略打击的范围。

这一提议,立即得到采纳。

事实上,直到这个时候,美军才拥有了扩大战略打击范围的能力。

别忘了,b2a的大规模量产工作在二零一四年初才全面展开,而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更加适合大规模战略轰炸b2b也在二零一四年的第二季度开始量产。到六月底,美军b2机群的规模已经达到四百架,加上一百多加b1b与b52g,以及八百多架fb22,美军拥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轰炸机群。

正是有了这一实力,美军才有可能扩大战略轰炸的规模。

在此之前,美军的战略轰炸主要集中对付中国规模庞大的军工企业,特别是分散在西南与西北地区的大型军工厂。别的不说,在二零一三年的最后三个月,美军就对成都飞机制造厂进行了十一次大规模轰炸。

虽然这些轰炸行动没有能够达到最终目的,成都飞机制造厂不但没有被彻底摧毁,还在西面的山区里建成了几条地下生产线,甚至开辟了一条长达一千五百米的地下跑道,让生产出来的战斗机能够直接飞往目的地。但是美军的轰炸仍然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使得中国的军事生产能力降低了五成以上,并且在分散与新建兵工厂上花费了大量力气。如果没有美军的战略轰炸,在二零一四年初,j20就能大批量生产。

当然,美军的轰炸并不完全针对军工厂,也包括一些关键的重工厂与化工厂。

必须承认,在战略轰炸中,美军还是很有分寸的,不但没有使用核武器,也没有刻意针对民用目标,甚至在轰炸的时候,特意避开了人口密集的城区。比如在轰炸重庆附近的兵工厂的时候,美军就放过了几个主城区附近的目标。

美军限制战略轰炸范围,主要也是出于政治原因。

虽然打到这个时候,中国民众的抗战激情已经点燃,但是美国并不希望卷入一场没有尽头的全面战争,甚至一直在设法抽身。受此影响,美国就得在战争手段上有所保留,避免吃不了兜着走。

更重要的是,打到此时,也只有韩国与日本卷入了这场战争。

也就是说,在美国的众多盟国中,大部分都不支持这场战争,甚至有部分与中国关系较为密切的国家一直在指责美国。为了在国际社会上获得更大的支持,美国除了需要充足的战争理由之外,还得表现得更加文明一些,也就不能将矛头对准无辜平民,得尽力避免造成大规模平民伤亡。

当然,从根本上讲,这也与美军的战略轰炸能力有关。

没有足够多的轰炸机,自然无法扩大轰炸范围。

这一情况,在二零一四年六月份出现了转变。

虽然此时中国军队的战略防空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在j20形成战斗力,并且主要用于战略防空之后,美军轰炸机的损失率从几万分之一提升到了几千分之一,几乎每天都有轰炸机被击落,但是b2与fb22大规模量产,使得美军生产轰炸机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损失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