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出了这一点,所以在反击的时候,除了向漆桥增派了几个台军旅之外,美台联军并没有把主力派往这边,而是首先攻打了溧水县。
万幸的是,陈必时也有所准备,不然不会让几万大军退守溧水县。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美台联军在溧水县也是只围不攻。
虽然受时间影响,美台联军在包围了溧水县之后,没有立即攻打禄口国际机场,而且也没有兵力向禄口国际机场进军,但是陈必时仍然认为,美台联军有可能首先打下溧水县,再进军禄口国际机场。
万幸的是,陈必时很快就改变了这一想法。
也正是如此,他才做出了放弃溧水县,死守禄口国际机场的决定。
只不过,到了这个时候,陈必时仍然认为,美台联军不大可能强攻禄口国际机场,因为在攻打溧水县的时候,美台联军只有一个美军主力师留在后面,没有参与进攻行动,而该师明显将参与进攻禄口国际机场的作战行动。
也就是说,美台联军只为攻打禄口国际机场准备了一个美军主力师。
显然,这点兵力对于防御得到加强的禄口国际机场来说,还够不成致命威胁。
让陈必时没有想到的是,在追击突围部队的时候,原先在东面向句容市挺进的一个美军主力师杀了过来。
这样一来,摆在禄口国际机场南面的美军主力就达到了两个师。
对于撤下来的近五万东南军来说,两个美军主力师,其中一个还是第二装甲师,显然是一股致命的威胁力量。
受此影响,在八月十二日夜间,也就是美台联军开始攻打禄口国际机场后数个小时,陈必时就向前线增派了两万民兵,并且从南京主城区抽调了一个新编集团军,摆在禄口国际机场北面的秣陵,充当战役预备队。
东南军的增兵行动,立即引起了美军的高度重视。
要知道,在最初几个小时里,美台联军的进攻行动并不顺利。主要就是,东南军在这边设置了太多的火力点,防御部署非常密集,根本没有可供美台联军下手的突破口,正面强攻的损失非常大。
比如在攻打机场南面的维修作业区的时候,守军唯一的一辆主战坦克就利用密集的建筑物,特别是那些能够供主战坦克通行与隐蔽的仓库与机库,阻挡了美台联军三个营长达两个小时之久,而且在战斗中击毁了二十四辆坦克战车。到最后,美军不得不呼叫空中支援,用燃烧弹摧毁了整个维修作业区。事实上,那辆99式主战坦克没被炸毁,而是在轰炸开始之前撤了下去,并且在随后的战斗中,由利用航站大楼的掩护,在阻击战中击毁了十多辆美军的主战坦克,直到打光全部弹药,烧掉了全部燃油,才被坦克手抛弃。
进攻本来就打得很艰难,东南军还继续增兵,迫使帕特里奇不得不增派进攻力量。
十三日上午,帕特里奇首先向前线增派了五个台军旅,其中三个是装甲旅。虽然在进攻中,台军装甲部队的表现不算太糟糕,至少在美军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出了美制主战装备的强大战斗力,但是与美军比起来,台军的表现仍然乏善可陈,而且往往需要用更多的兵力才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受此影响,当天下午,帕特里奇再次向前线增派了一个美军国民警卫队师。
如此一来,美台联军投入禄口国际机场的作战部队超过了十万。
当然,这并不是说,真正参与战斗的就有这么多。因为很多美军主力部队在遭受重大损失之后不得不撤下来休整,所以增援的作战部队没有提高进攻强度,只是确保了进攻的连续性,没有因为主力部队撤退而停止进攻。
美台联军持续不断的进攻,给守卫禄口国际机场的东南军造成了更大的损失。
仅仅在十二日,东南军就阵亡了近七千人,伤员接近两万。也就是说,在不到一天的战斗中,禄口国际机场的守军就伤亡过半。
受此影响,十三日夜间,陈必时不得不让充当预备队的新编集团军投入战斗。
问题是,对守军来说,只有在拥有足够多的预备队的情况下,才能够在持续不断的战斗中顶住敌人的进攻。甚至可以说,在防御作战中,什么时候用光预备队,就会在什么时候丢掉防御阵地。
陈必时别无选择,只能在当天晚上,再次向前线增派一个新编集团军的预备队。
打到这个时候,禄口国际机场争夺战已经成为了一场不折不扣的消耗战。
毫无疑问,打消耗战,对美台联军最为不利。
虽然东南军在这个时候也经不起消耗,特别是在防御作战损失过大,甚至远远超过了进攻部队的情况下,兵力大量消耗,必然会对后期战斗产生负面影响,但是陈必时已经让石臼湖南岸的主力部队撤了回来,很快就能返回主战场。
真要消耗下去,最先垮掉的肯定是美台联军。
可以说,打到这个时候,帕特里奇已经坐不住了。
继续强攻禄口国际机场,就算有把握打下来,也会因为进攻损失过于惨重,特别是美军主力师伤亡过大,从而无力进军南京市区。如此一来,攻占禄口国际机场也就将变得没有任何意义。更重要的是,因为芜湖方向上的威胁还没有解除,美台联军也没能打下马鞍山,所以就算打下了禄口国际机场,只要没能打下南京,美台联军就守不住,迟早会因为后方受到威胁而主动撤退。
强攻不行,那就只能想别的办法。
事实上,只要改变思维方式就能发现,进攻路阔国际机场只是进军南京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如果换种方式,同样能够达到最终目的,那么就算不能打下禄口国际机场,美台联军也能进军南京。
换种方式,自然是寻找新的突破口。
卷一 时势英雄 第十七章 寻求突破
第十七章 寻求突破
作为孤悬长江南岸的城市,在几乎三面被围的情况下,南京防线上确实有很多可供美台联军选择的突破口。除了南面的溧水县之外,西边的马鞍山市、东边的句容市、还有东北的镇江市,都可能成为美台联军的突破口。
作为联军最高指挥官,帕特里奇不可能不知道这些。
事实上,在制订攻打南京的作战计划的时候,帕特里奇就一再强调,不要只盯着南面的溧水县,只有在多个方向上同时发起进攻,才能用最小的代价撕开中国军队的防线,打下这座战略城市。
在作战部署上,帕特里奇也遵照了这一原则。
反击开始的时候,美军总共有八个主力师,只有四个放在南面,其中还有一个主力师肩负着进军句容市的重任,所以用在溧水县的只有三个主力师。另外四个主力师中,三个在镇江方向上,一个被派往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