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便留下来吧
青阳太守传令,全城整顿防务,各部兵马各司职守;城中十五到四十五岁的青壮男子,一律不准离城,战时添做劳力或备军;至于中老弱妇孺若想走便可离开,但限时两天,两天后封门落锁,那时就谁也不许走了。
命令传下去,青阳城转眼乱成一团,好在城中军士早有准备,千余兵卒分作小队把守街头疏导百姓,一时的纷乱很快平息、变成了忙碌。
而这份大战前的忙碌,却并没有萧杀之意,只有沉沉死气即便是耳目闭塞的老太婆或者还不懂事的小娃儿也能明白,这一仗根本都没得打。
不过让刘厚稍有些意外的是,两天时间里逃离青阳的百姓,竟然并不太多其实不难理解的,青壮都被强留了下来,老人舍不得儿子、女子舍不得丈夫、儿女更离不开父母,没了顶梁柱,孤儿寡母地就算离开家乡,又能有什么出路,与其死前还要再离别一次,还不如大家共聚一城,等城破时候共赴黄泉。
两天过后,青阳城中暮钟响起,限时已到,随着一声声号令传递,青阳城四座大门徐徐关闭。
刘厚沉坐于军戍守正堂,双目闭合面无表情,不知在想着什么,或许什么都没想吧,说真的,也的确没什么可想的。这个时候忽然一阵脚步声响起,刘厚睁眼一看,只见青阳司马葛老头正跌跌闯闯地跑来,老头子神情激动,口中语无伦次:“大人,来了、来了、蛮子、兵”
蛮子吐蕃人么汉人习惯把高原人叫做番子,不过也有把他们喊做西蛮的,青阳城早都派出去哨探了,吐蕃人现在还没到,司马大人这是疯了么刘厚一笑了之,并不追究什么,而是好奇反问:“你不是走了么怎么现在还在”
葛司马六十好几了,早都到了告老还乡的年纪了,这次刘厚决意留守青阳、与城共存亡时,还特意开出了一张功勋状赠与葛老头,这张状子一写,就意味着司马大人不再是官面人物,随后都可以走了,另外刘厚还特别开恩,允他带着所有家眷一起走,包括他两个正值壮年的儿子和一个刚满十五的孙子。
虽然葛老头平时不太会做人,不怎么得刘厚的待见,可毕竟是共处几十年的同袍了,刘大人最后还是给他留了一条归路。两天前刘厚把状子和放行令交给司马大人时,老头子并没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自那后就再没见过他。
没想到他还没走。
不止葛老头没走,他的两个儿子也留了下来,其他人和葛家的孙儿小辈都离开了。
司马大人可没心思和他唠叨那些破事,用力摆手,仍一个劲地喊着:“来了,来了”
刘大人上前按住了老头子的肩膀,呵呵笑道:“莫急,慢慢说,什么来了”
“蛮人、援军、常春侯来了”老头子终于把这口气顺过来了,也顾不得上官下属的礼节,随手抓起刘大人的凉茶,一股脑倒进嘴巴里。
刘厚则呆立当堂,愣愣望着他:“你再说一遍”
不等司马大人再开口,门下亲兵就赶来传报:常春侯率军驰援青阳城,先遣已经进入青阳东郊,大队人马缀后三十里,正徐徐前进什么先遣大队、罗里罗嗦地话全不要紧,真正重要的不过五个字:常春侯、援军
刘厚霍然大喜欢呼般地传令下去,率同城中所有重要官员急匆匆赶赴东门,刚刚闭合的城门重新打开,而此时封邑的先遣已经进入视线:
漫天红云之下,三杆大旗迎风招展,左首红波、正中长春、右首则是公主专配的青凤旗,玄机两字写得龙飞凤舞。
大旗之下不见常春侯,只有一个年轻女子顶盔冠甲,左手牵缰右手提刀,美目流转左顾右盼,说不出的威风得意、说不出的英姿飒爽,似乎是领兵打仗让她太开心了,俏脸上梨涡深深、笑纹散个不停,不是任小捕是谁
常春侯好大的场面,竟用堂堂南理公主来给他做先遣。
等公主带队走得更近些,待刘厚和一众官员见到了公主统带的军容,人人都是一愕、脸上的笑容转眼僵硬公主身边跟了差不多两千南理军兵,自从云顶在燕子坪闹事后,镇西王就给封邑派驻了守军,如今封邑起兵抗番、所有武装倾巢而出,这一部兵马自然追随,这没什么可说,可是除了两个千人队外,公主身后还缀了大群的牲口:牛、羊。
南理士兵现在都客串了牧童、羊倌,大群牲口周围还有十几条猎狗来回巡弋,这是来打仗的还是来放牧的
虽然率领的是牛羊大军,但丝毫没妨碍公主殿下自己找感觉,笑得合不拢嘴。
就算来得是牛羊,也比什么都不来强,何况公主身边还追随了两千战士,刘厚带着大伙一路小跑着迎上前,按照身份参见施礼、寒暄客套自不必说,应酬这些对任小捕也不在话下,客气话过后,小捕指了指身后的牲口,笑道:“这些都是口粮,常春侯统带的队伍里,有一支饭量太大,怕你们应付不来,干脆我们自己从封邑中带来,专肉专用、刘大人要帮我们好生保管。”
刘厚连声称是,赶忙命人去安置牲口,当然也少不了又是一番感激之词,随即请公主入城休息。
不料小捕双眼一瞪:“现在我进城那怎么行,我得等常春侯一起。”
说着,一转手中大刀,挽了个漂亮刀花,跟着将其挂在战马的德胜钩上,自己则翻身下马,进入青阳城迎接官吏的队伍,笑眯眯地等着心上人到来。
第四卷 朔时月 第一零一章 援兵
常春侯率兵驰援青阳的消息不胫而走。
矫情些的话,宋阳也算是青阳城一个不大不小的骄傲。
青阳百姓在和外乡人聊天的时候,大都会有意无意地说是一句:听说过常春侯宋阳吧他老人家可是从青阳选贤台上走出去的,当年他台上献艺的时候,咱们就在下面看着如今番兵浩荡而来、青阳危殆之际,忽闻宋阳来援,又怎能不让青阳人惊喜
全城轰动,无数百姓走出家门,源源不断汇聚到青阳东门,既为一睹常春侯风采,更要为援军送上一声欢呼。
宋阳率领的大军来得稍晚了些,东门周围早已人头攒动,千万百姓翘首以盼、苦等半晌了。直到入夜时分前方终于传来动静,隆隆马蹄声渐近渐响,尘土飞扬之中忽然冲出了一彪铁骑,泼风般疾驰而至,片刻功夫就冲到城前,继而为首将领一声大喝,骑兵陡然代住缰绳。一时之间战马长嘶不绝,而骑兵却像钉子一样稳稳扎在了地上,瞬间便止住冲锋的势子。
说停就停,足见这队人马的骑术精绝。人数不算太多,但他们的战马并非南理的矮小马种,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