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问一百遍了,怎么和我妈一样”萧强痛苦地手扶额头,“还可以,该答上来的都答上来了。按照你的要求,没有留空白,一直坐到最后才交卷。”
“人家关心你嘛,不知道好歹”林怡在他手臂上轻锤了两下,好结识的肌肉,这就是男人,“我觉得这次的题有些难,物理有一道题我没做出来,作文还不错,啊,你作文写的是什么”
“没什么啦,我写的是致青年学生的一封信,都是老师们喜欢听的套话,什么珍惜时间啊,什么学习是为了自己啊,什么实现自我价值啊,都是胡掰反正老师喜欢什么,我就写什么应付老师呗你知道么,根据国外研究,他们发现,在成功人士里面,大多数是在学校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反而是那些优等生,通常都是给他们在学校里瞧不起的差生打工。”
林怡和萧强接触久了,各种各样的新词汇学了不少,自我价值、成功人士、打工,这些词一听就明白,她好奇地问道:“为什么怎么会这样呢”
两人在双人坐椅上窃窃私语,旁的乘客也听到了,对萧强的论点也觉得好奇,侧目过来,想要听他如何自圆其说。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在学校成绩不好的差生,在学生时代就知道自身的不足,所以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且为了以后谋生,肯吃苦,耐心等待机会,一旦抓住机会就锲而不舍,在人际沟通能力上,远远超出那些自傲的优等生,他们虽然成绩不太好,但情商弥补了他们的不足,容易得到他人认可。相反,优等生大多属于高智商、低情商,固执己见,常常得罪他人而不自知,因此在进入社会以后,前途通常都不会很顺畅,只能成为替他人打工的打工仔,创业成功的人,就总体来说,还不如那些差生。”
“原来是这样,那么我以后是不是要给你打工啊”林怡杏眼一斜,不怀好意地睨视着萧强。
车内听到他俩对话的乘客都善意地笑了起来。
“啊这个问题吗”萧强张口结舌,高举双手,“没有疑问,以后当然是我给你打工你是领导,领导说的话,都是对的”
老婆说的话都是对的,如有抵触,仍参照第一条,我以后当然会听老婆的话,我挣再多的钱,也是为老婆打工啊,看我以后把你养得白白嫩嫩的,让你做一位甩手董事长。
萧强心怀叵测地想着,学着他前世那位周星星同学的声音,发出了淫荡的笑声。
一些心有切切焉的乘客,听懂了他话中隐含的意思,纷纷哈哈大笑起来。
林怡没猜到他暗藏的含义,笑颜如花:“那还差不多,你不是叫萧强嘛,以后我就叫你小强子了”
“不行不行坚决不行”萧强立刻提出强烈抗议。
小强子,这不是小太监地称谓吗,老公、亲爱的、大令这些头衔,我都欣然领受,但小强子绝对不行,为了以后的终生性福,我必须要坚决抵制。
“哼我是领导,我说是就是,以后我就叫你小强子”林怡插着腰,两只水汪汪的大眼圆睁,两腮高高鼓起,装出一幅凶狠的样子,可是她眼里的笑意已经暴露了她的软弱,白皙的粉腮如同一个洋娃娃,一点也不可怕,倒显得很可爱。
嘟在一起红红的一点朱唇,更像是在朝萧强透露出强烈的诱惑,让他心跳骤然加快,唇干舌燥。
“那,小强子,待会儿我们要去哪里呀”林怡很满意她的恐吓起了作用,萧强已经吓得眼神呆滞,说不出话来了,松下面部肌肉,揉着脸颊,“脸都僵了。”
脸僵了好办,我帮你揉揉就好了。
萧强舔了舔发干的嘴唇,声音都有些嘶哑了:“我们去参观一个内部交流会,那里有很多名人字画,都是你喜欢的。”
正文 第四十六章 香港鉴定大师的弟子
更新时间:200877 23:55:01 本章字数:4327
工人文化宫在市中心,距离展览馆只隔着一条大街。
以前这里曾是某革命战斗队总部所在,后来改革开放,愿意学习知识的人越来越多,这里地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经过重新修缮,文化宫白天向群众开放,晚上则被辟为了夜校学习班。
今天的文化宫格外热闹,虽然没有锣鼓喧天,但处处彩旗飞扬,大门口高高悬挂着一幅红色横幅,上写“第一届西南民族文化艺术品交流展”。
文化宫的大门外,一群小学生穿着洁白的衬衣,手持鲜花,整整齐齐地排成两列,手持鲜花,向走上台阶的人挥动,嘴里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一个骑自行车路过的市民,奇怪地问在门口扫地的大爷:“请问这是在搞什么活动啊,这么热闹”
“这算什么热闹,早上的时候才热闹呢,很正规的搞了一个什么开幕式,听说市里的领导也来了,有位胡秘书还代表市政府讲话,上千号人参加,你没看我正在扫地这都是他们丢下的纸屑瓜子,到处都是。”老大爷没好气地说道。
“文化艺术交流展,说不定会有些意思。”那人从怨气满天的守门大爷处得不到具体的信息,瞅着大门口进进出出的人流,手上都拿着一件件小饰物,想起今天也没什么事,推着自行车到存车处,也买了张票走进了文化宫。
在大厅入口,他东张西望,以前熟悉的文化宫大厅现在都让他认不出了,门口就摆着艺术品的宣传画,还有一个卖纪念品的摊位,挤满了人。
这时一位身材高挑的姑娘向他走过来,递给他一本小册子:“欢迎您的光临,这是本次展出的艺术品简介,帮助您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
那人吃了一惊,只听说看芭蕾舞剧会送演出简介,没见过艺术品展也送参观手册的,他受宠若惊地接过小册子,打开一看,印刷精美的彩页内,印着一件件色泽古朴的文物,书画古董,样样都有,有它的年代、考据、艺术价值、收藏价值、未来预期等详尽地介绍。
这么一本小册子,就是一部精美的文物收藏手册啊。
在小册中间,还讲解了一些文物鉴赏的小知识,并举例说,某某地方,有位不识字的大娘,有个给狗喂食的陶盆,偶然被懂行的专家发现,竟然是战国时期的文物,立马身价百倍,以两万块钱的价钱收去,大娘乐得合不拢嘴,都说没想到一个破陶盆,竟然能卖到这么多钱。
手册末尾,说到现在文物收藏的风气正在逐渐形成,全国文物爱好者队伍日渐增多,许多平时不怎么值钱的古董,也卖到了天价,预计未来文物价格还将继续向上攀升云云。
他捧着手册,望着大厅里一个个展台,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要是我淘到一件古文物,那不是也发财了要不从这里买一件,回去珍藏,说不定过几年,价格就会翻翻
他兴冲冲地走进会场,挨个展台细细观看,向懂行的人请教,寻找着收藏对象。
除了像他一样,由不知情,而转化为对古董收藏感兴趣的市民,今天文化宫来了许多,但也有不少的业内行家,也来到了会场。
“唉呀,勃老,您老人家也来了,有您参加,这交流会才算名副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