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2 / 2)

现在想想,当年的嘉靖和万历两位皇帝死活不出宫也不是没原因。

看来这大明朝的文官集团,已经到了异常猖獗的地步,自己昨日一时兴起和他们摊牌,撕破脸皮,表明了不会再配合他们,紧跟着就有人动了杀心,而且前后谋划和行动的时间,居然不到一天。

要不是自己先让方正化把御马监整改一遍,估摸着今天就会龙驭归天,到时候这些东林党象征性的嚎哭几嗓子,就可以拥立新君继续他们主政的大业。

等到李自成打过来,他们就可以投降大顺,李自成跑了之后他们又可以再投降关外的建奴,继续保住自己在直隶一带的家业,真真是好算计啊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忽然说道:

“传旨,立即召孝陵卫进京,朕要把这京城底朝天的翻一遍”

孝陵卫,是大明皇帝口口相传的秘密,就连那些文官都不知道,此刻的大明还有这样一支天子亲军存在。

天启皇帝落水后暴毙身亡,还没来得及告诉崇祯皇帝这件事,不过就在昨日下午,崇祯皇帝在翻阅大明皇家典籍的时候,无意之间找到了这么一卷密辛。

当时的崇祯皇帝欣喜异常,不断赞叹,因为这孝陵卫称得上是大明朝的老祖宗朱元璋高瞻远瞩,留给后代子孙们的一支王牌军。

明孝陵始建于洪武九年,洪武十四年初步建成,次年马皇后去世,就被朱元璋安葬于此,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又葬皇太子朱标于孝陵之东。

洪武三十一年,洪武皇帝朱元璋病死,与马皇后合葬孝陵,孝陵地宫随之正式启用,孝陵规模异常宏大,直到永乐三年才全部竣工。

为保卫孝陵,在朱元璋安葬马皇后的一个月内,即设孝陵卫和神宫监长期驻守于此,孝陵卫内并设“经历司”,用于编制驻军。

起初,朱元璋挑选了五百名淮西精兵为孝陵卫,后来则陆陆续添至一卫五千六百人。

这些精兵的选择标准异常严苛,能骑马扬鞭,飞速奔驰,还要骑马跨过一道壕,越过一堵墙,并在马上开弓射箭,三箭中两箭者才为合格。

孝陵卫精兵每五年进行调整考核一次,“不能胜任者,可令其男儿承替,无男儿承替者,应侍禄回乡养老。”

和末位淘汰制一样,不能胜任的人,就可以令他们的儿子来继续帮着守陵,如果没儿子顶职的士兵,就可以领着俸禄回乡养老去了。

这就如同后世工人领退休工资一样,在此时却是孝陵卫的专属权利。

历史上,崇祯皇帝一直不知道有这样一支皇家亲军存在,孝陵卫的官兵兢兢业业的于此驻扎了二百六十多年,直到明朝灭亡才解散。

孝陵卫兵精器足,久经操训,所有人都是历朝皇帝在龙兴之地凤阳一带精挑细选出来,主要以周、李两姓为主,忠诚问题毋庸置疑。

崇祯皇帝感到生命受到威胁,而且周围的事态发生很大变化,所以直接动用了手中的王牌。

一名司礼监小太监奉旨火急火燎的出京直奔孝陵而去,而宫外的大臣们却对此一无所知,直到午时他们才姗姗来迟。

大臣们说是来探望崇祯,但到了承天门却发现原本站在门外的大汉将军和锦衣卫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面色冷淡的京营兵士。

副将董琦将这些大臣拦在门外,黑着脸说道:

“皇上震怒,诸位大人,请回吧。”

看着朝臣们纷纷散去,董琦冷哼一声,自语道:

“这个时候才来,真是一帮忧君忧国的大丈夫”

董琦打算去其它们巡视一圈,便挥手对千总说道:“要是待会儿有人胆敢强闯惊驾,直接抓到东厂”

“卑职尊令”

昨夜聚在柳泉居那些人又是集合起来,这次他们来到内阁首辅陈演的府中,所有人都是面面相抵。

陈演脸色并不好看,语气不善的问道:

“诸位,那行刺陛下的监生,到底是谁安排下来的”

过了半晌都没有人出声,工部尚书薛凤翔只好摆手说道:

“这事我可全然不知,据说那姓邓的监生是龚大人的门生,昨日龚大人可并没有去柳泉居,或许此事会与他有关”

陈演闻言,有些气急败坏的说道:

“又是这个龚鼎孳,糊涂至极,他可知道自己这次捅了多大的篓子”

“那监生已经被东厂的人抓到牢里,若是承受不住刑讯,胡乱反咬一口,你我该如何是好”

第二十六章:扑朔迷离

陈演的态度与昨日截然相反,薛凤翔一时倒也不知道他到底是真心在担忧崇祯,还是在自导自演,想了想,还是闭上嘴不再说话。

如果陈演在自导自演,现在叫他们来就只能是本着找替罪羊的打算。

这种时候,显然明哲保身才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话说的越多,这摊子烂事就越有可能粘在你自己身上。

见薛凤翔闭上嘴,其余几个正欲说话的侍郎也是眼观口,口观心,各自不发一言,当朝皇帝遇刺,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崇祯皇帝震怒已经是铁一般的事实,方才去见驾的时候,董琦带着京营兵把皇宫大内封锁起来,许进不许出,依现在的态势来看,搞不好又是一出铤击案。

万历年间那次皇帝不想深究,现在的崇祯皇帝震怒之后却是要一查到底,直接动用京营封锁了内宫,所有人都要重新审查。

东厂的番役正在上街到处排查,一向办事圆滑的王承恩,从坤宁宫出来后不知得到什么密旨,这次竟也是要动真格的了。

当天夜里,崇祯皇帝下诏,京师晚间戒严。

这可又是一剂猛料,京师以往曾戒严过许多次,但那些无一例外都是建奴寇边才进行的无奈之举,这回皇帝大难不死,当晚京师便再次戒严,正说明对此事极为重视。

东厂大牢,一个档头手持长鞭走到那邓监生面前,毫无征兆地一脚踹出去,紧跟着厉声喊道:

“来人,将他倒吊起来,上刑具,老子就不信他不开口”

档头这一脚用了十二分力气,邓监生感觉胸间一阵剧痛,还没来得及反应,又被几个东厂番子合力倒吊起来,又是一顿毫不留情的鞭挞。

后面站着不少东厂番子,看着这一幕都觉得异常解气,咱们东厂才建起来多久,竟然就有人打着行刺的念头了,得亏皇上福大命大,若是让他们得手那还得了。

“督主到”

忽然间,后面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