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4(2 / 2)

百姓不知道就会瞎传,传的越厉害,厂卫的凶名也就越狠,就会有更多的人害怕、畏惧,暗处的地头蛇也就会更小心行事。这是每一个番子都信奉的真理。

“只有让那些宵小之辈畏惧自己的名声,他们才会安稳,少了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当今皇帝的宝座才能坐稳。”这是三厂下属每一名番役行事的准则。

厂卫,便是天子之眼,代之以察天下,又是天子之剑,代之以清除邪佞。

崇祯十七年恢复的三厂一卫之间又有了互相制约的权利,只有皇帝宝座坐得稳,他们厂卫的差事才会更稳当,不然一切都会化作云烟。

在京师大张旗鼓的开战改革之时,暗处的三厂番役也是全力调动,但凡有人说了什么关于此次改革的坏话,第二天保准会见到他的尸体。

尤其是那些文人士子,更是番子重点监察的对象,至于地痞流氓,那则是地方衙门官差干的活计,毕竟都有各自的任务,重叠就乱套了。

厂卫的监察力度无孔不入,被抓、被杀的每个人,几乎都是被自家极其信任之人出卖,所以只要谈及厂卫,无人不感到毛骨悚然。

甚至有些被厂卫快吓成精神失常之人认为,只要崇祯皇帝点头,他们甚至可以在一夜之间让京城内任何一个人,毫无声息的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百姓则与满朝公卿与京城内外商绅不同,他们只是单纯的在讨论,只要不去有意趟这个浑水,厂卫鲜少会管百姓之间鸡鸭墙犁的破事儿。

在最初的动乱之时,效忠皇帝的各方势力极力维持京师秩序,城外通州各卫挑选而来的新军甚至在王先通的率领下开进城内西侧军营屯驻了三日。

这种紧张的形势一直持续了七八日之久,直到几家反抗最为激烈的商户阖府上下都被通州卫新军当成乱贼平定,京城才是宣告安定。

当然,起码在明面上看来是这样的。

崇祯十九年一月二十一日寅时,月光依旧皎洁,天色才刚蒙蒙亮。

通州卫新军的营地中寂静异常,京师各个城门和城墙上都站着城防军兵士,他们正在照例按照抽签结果换防轮守。

京城内的各处大街小巷,时不时也要经过一队队手持腰刀,打着哈欠的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差役,一切看似和往常没什么不同。

“王头儿,该换防了”一名城防军把总大笑着走过来。

听到这话,那王头点了点头,招手示意手下的兵士下来完成交接,那些兵士听到命令,个个都是松了口气,一心只想着回去赶紧大睡一觉。

“交给你了,近日非比寻常,要多留个心眼”王头喊道。

“哈哈,这还用你说,弟兄们眼睛都亮着呢”

话音刚落,兵士还在换防,脚下却是一阵地动山摇,忽有震响从城东方渐至西南角,北方天空乱云横飞,巨响声中,一滚黑烟冲天而起,数间房屋随即倾倒,甚为骇人。

“怎么了”

“发生什么事”

各个城墙上的城防军兵士下意识以为敌军来袭,纷纷动员起来,地上的差役和一些早起百姓也是形态各异,直有种末日来临之感。

没过多久,一名标兵飞马从东大营而来,挥着小旗声嘶力竭的喊道:

“全城戒严,全城戒严”

第三百零三章:帝奔

如此大的动静,一下子就让全城人变得异常惊醒,就连一些睡眼惺忪还在榻上迷迷糊糊的人,都是惊吓的翻到地上,口中失心疯了一般询问到底发生了何事。

过不多时,不少百姓按捺不住心中好奇心理,纷纷互相打探情况。

胆子小的将窗户打开一道缝隙伸出脖子到处观看,大一些的则是直接开门上街,正见到与自己同样想法的人站满了整条街道,人人都是面面相抵,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何事。

方才震耳欲聋的响声恍若耳边,此时本该泛亮的天空却诡异的阴暗下来,天昏地暗,火光冲天、尘土飞扬,又是天崩地裂,万室平沉,一副末日来临的景象。

正在众人不知所措的时候,顺天府衙门和五城兵马司的差役们领到上头命令,挨家挨户的敲响了百姓的房门。

“老祝,别磨你家那杀猪刀了,新建伯亲自在菜市口训话,出去看看吧”

“郑掌柜,把你家这烂摊子先放一放,赶快去菜市口,有热闹看”

“多余的话就不要问了,你是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大部分人本就想去,有些人则是被生拉硬拽着才肯走出家门,当他们来到街道上的时候,却发现早就有无数城防军兵士荷枪实弹列队在街上,个个面色严肃的厉害。

看到这些衣甲鲜明的官军将士,没由来的,许多人心中那种慌乱的感觉都淡下去不少。

此时的菜市场,远远半条街之外便围满了人,到处都是一片人山人海,得到消息的王先通披挂整齐,右手紧紧握在刀柄上,正在扯脖子喊着什么:

“大家不要惊慌,这是府库存放之物堆积,保存不当才造成失火,并非甚么大事”

“陛下已经下旨将有关官员革职查办,朝廷必会严查此事,本伯会亲自领兵士上街配合有司衙门,大家可以照旧生活,一切如常”

王先通话音刚落,人群之中顿时议论四起。

“哼,还不是大事,吕家全都被埋在府里,整条街都损毁了六成。”

闻言,一名穿着红色绸袍的富商不屑地冷笑几声,不知心中怎么想的,却是高着嗓子,幸灾乐祸一般喊道:

“哼,可真是无能,这么点小事儿都办不好,要这些厂卫又有何用可知道因他们的疏忽死了多少善良人家”

“是啊,谁知道是不是当今皇上与民争利,遭了天谴”他身后几个不知来历的人也是纷纷附和。

现在的百姓几乎家家都供奉着各种神明,是多灾多难日子里唯一的心理慰藉,听见“天谴”二字,顿时面色大变,惶恐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