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15(2 / 2)

实际上,崇祯皇帝在召他们来之前,就已经充分了解过大明如今的财政了。

因为免赋,大明少了每年几百万从百姓身上压榨来的银两,现在主要收入来源是两点,一是去年开始施行的商税和土地税,二就是沿海一带的盐务收入。

这两样加在一起的收入,是从百姓身上收赋的五到六倍,可收入虽多,国家需要用钱的地方却更多。

现在的财政可以说是刚好能入出持平,一旦扩军,军费开支大增,今年最开始倒还看不出什么,可就如倪元璐方才所说,到明年的这个时候,自己可能就养不起这么多兵了。

如今大明需要用钱的地方有很多,只要手上有足够的银子,那么崇祯就可以去做很多准备去做却一时半会做不了的事,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没有银子,大明的进步就会停滞,就算灭了满清和流贼,也只会逐步落后,追赶不上世界的步伐。

弄银子有很多办法,抄家灭族又或是勒索富绅豪商只能是竭泽而渔,一开始的时候崇祯皇帝是保命要紧,没办法才那么干。

可若是老这么干,搞的人人自危,那效果只会适得而反,经过几次御驾亲征打的大胜仗,崇祯在军中与民间的威望已经极高,兵权在握,朝政在手。

天下巨商太多了,论罪杀几万人都够了,杀了他们抄出个七八千万两银子绝不存在任何问题,可以后呢

这样的巨商诞生是必然,只要有商业,就会有他们存在,杀是杀不完的,就算全杀了,那么对整个大明来说,究竟是得还是失

没有商人如何推动商业的发展,看见前面那些人的下场,恐怕日后的富商们只要有富余银子就会想办法弄去大明境外,拦是根本拦不住的。

这会造成大明境内现银流通越来越少,不进行货币改革经济就有可能面临崩溃。

在崇祯皇帝看来,十年八年内或许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之后呢

就连现在,崇祯皇帝都不敢保证货币改革一定能成功,后世之君没有现代头脑,成功更加是个奢想。

这样看来,自己最多也就只是为大明续命了几十年,起不到让华夏再次崛起的结果,最后还是要面临大乱。

当年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杀人如麻,各种空前绝后的严重刑罚全在洪武朝诞生,阻止这些商人走私贸易了吗

为了扩军,为了持续改革和进行战争,都需要有新的财政收入来源。

按现在许多商人的话来说,“天下暴利,一为盐,二为矿”,盐务崇祯皇帝已经抓在手里了,那接下来要做的,难道就是矿改

第六百一十章:天下巨商会于京

“这天下暴利,一是盐,二是矿,朕说的没错吧”

崇祯皇帝说到这儿,特意看了一眼众人神情,果然,方才还侃侃而谈的文臣武将们,听这话一下子蔫下去不少。

倪元璐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来,朱大典三缄其口,压根就没任何说话的念头,王先通好像想到了什么,正要出声提醒却见驸马刘有福朝他摇摇头。

后者意识到什么,赶紧闭上嘴缄口不言,一个字也没多说。

其实崇祯皇帝也明白他们在想什么,这矿改和土改一样,都是要动所谓利益集团蛋糕的事儿,自己若处理不好,只怕也就只能学万历三十年不上朝了。

那是被逼成没办法的下下策,上朝虽然没什么用,但还是必要的,有些事也只能拿到朝上去讨论,这样朝中才能不乱。

“盐、矿,一直都被商人把控,我大明立国近三百年,又从中得到过多少利润,此时正是用钱之际,就如盐务一样,无论有多少阻力。矿改势必要进行下去。”

说着,崇祯皇帝拍案而起。

“皇上,臣有话说”

朱大典忽然站出来,阴险的笑了一下,指着江南方向,“既然皇上已经下了决心,做臣子的也就不好再劝什么,不过皇上,咱们需要先动手。”

“怎么个动手法”崇祯皇帝回头问道。

“天下巨商何其之多,自皇上清除山右八大家与曹氏以后,余下的大多数都集中在江南,依臣看来,矿改最大的阻力,也将源于江南,何不令厂卫将其带入京城,好好的谈一谈。”

王先通立即道:“朱大人说的正是臣所想”

“陛下召他们来,他们岂敢不应要是有人吃了熊心豹子胆真的不来,这也就说明他心术不正,做了亏心事,除掉他也就没有什么好犹豫的。”

“至于那些来的,到了京师,无论如何商量,还不是皇上一句话的事儿日后有了这些巨商的支持,矿改要容易得多。”

驸马刘有福也是道,“皇上,若要矿改,只能先行下手,让这些巨商没法聚到一起与朝廷作对。”

“好,就这么办,传朕的口谕给曹化淳,让西厂按资产拿人,把江南排在前二十的巨商都给朕带到京城。”

说着,崇祯皇帝最后还补充了一句,“无论用请的还是强行拿人,半个月之内,这二十人都必须要带到”

“臣等遵旨”

宫中商议之后,一骑快马飞速出京,又进入南京,来到西缉事厂总署之内,面见厂督曹化淳。

“厂督,这是江南排在前二十的富商,您看”掌刑千户许强很快交上一份名单,眼中透着格外阴鸷的目光。

“金陵庞氏若本督没记错,这是于朝廷有功的吧”曹化淳见到这四个字,眉头一皱,问道。

“是,这金陵庞氏在四年前为帮助朝廷,几乎是被整个江南的富商和商行们群起攻之,在皇上的扶持下,才又靠布匹行当站了起来。”许强说着,也是颇有佩服的笑了笑。

“不过这庞氏也并非是什么事都没有,就说他家那个三少爷,上个月在杭州可做出不少糊涂事儿来,若不是庞氏于国朝有大功,且做出的算不上什么大事儿,弟兄们一早就给他办了,哪还会留到现在”

曹化淳闻言冷笑几声,不无意外地道:“呵,这些商人哪家没点底子,不然皇上要我们西厂干甚么的”

“庞氏的罪证一并记录,以免他们日后再做出甚么糊涂事儿来,这次庞氏就先不要算了,赵家最近不是常和郑芝龙有来往吗,把他算进去。”

“厂督明鉴,小的明白”

“去办吧。”

不久之后,无数身穿红色制服,腰带长刀的西厂厂役登上街头,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街头百姓似乎对他们并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