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9(2 / 2)

君临天下 凤鸣岐山 5594 字 2019-04-19

“方尚书,孤回来了。”萧如海急步行进了明德殿中,也没去细看方敏武的神色,语气兴奋地叫了起来,登时便将方敏武从沉思中惊醒了过来。

“老臣失礼了,殿下海涵则个。”方敏武醒过了神来,见萧如海已立在了自个儿的身前,忙站了起来,恭敬地行了个礼道。

“没事,没事,方尚书还请安坐好了。”萧如海的心情好得很,自是不会计较方敏武的失仪,笑呵呵地挥了下手,大步走上了前墀,抖了抖大袖子,端坐了下来,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喜色。

“殿下,皇后娘娘可有何吩咐否”方敏武眯缝着双眼,细细地看了看萧如海,轻捋着胸前的长须,语气平淡地问道。

“呵呵,倒也无甚特别吩咐。”一想起此番觐见的情形,萧如海不由地便笑了起来,鼓了下掌道:“母后只是赏了孤一柄玉如意,旁的倒是没说些甚子,倒叫孤白担心了一场。”

“玉如意”方敏武一听此言,登时便是一愣,疑惑地呢喃了一声。

“是啊,孤也很是好奇,母后好端端地赏这玉如意作甚,不过么,这柄玉如意倒是稀罕得紧,比孤这宫里的货色要强上了不少,来啊,将玉如意呈上来,让方尚书也好生瞅瞅。”萧如海挥着手,下了令,自有一名小官宦托着覆盖着黄绢的托盘走上了前来,躬身将托盘往方敏武身前一递。

“老臣有逾了。”此乃皇后所赐之物,方敏武自是不敢怠慢,紧赶着站起了身来,躬身对托盘行了个礼,而后才伸出双手,从那名小宦官手中接过托盘,放置在几子上,小心翼翼地掀开蒙绢,定睛一看,入眼便见一把流光溢彩的玉如意,通体由黄玉雕琢而成,其上浮云雕刻惟妙惟肖,附着其上的仙女翩翩而舞,宛若活将过来一般,显然出自大家手笔,无论是材质本身还是作工皆属精品之列,说是价值连城也绝不过分。

“玉如意玉如意老臣懂了。”方敏武木楞楞地盯着那柄玉如意看了半边,末了,长出了口气,叹息了一声。

“方尚书此言何意”萧如海虽心喜得到了这件赏赐,可其实并不知晓其母后赏赐背后的真实用心,此时见方敏武感慨万千的样子,不由地便追问了起来,脸上满是疑惑之色。

对于萧如海的懵懂,方敏武自是早就见怪不怪了的,此时见这位主子到了此时还如此愚钝,心中暗自好笑之余,不免也有些子莫名的悲哀,悲哀自己竟辅助的是这么个愚昧之蠢货,然则却也无可奈何,谁让他自己在一众皇子中选择了此獠呢。

“无甚,老臣不过一时感慨罢了。”方敏武实不想费那个口舌去多做解释的,实际上也没有解释的必要,只因方敏武很清楚王皇后赐下这柄玉如意不是要给萧如海看的,其真正要吩咐的人就是他方敏武所谓的如意,不管是玉石的,还是金银所制的,又或是木制的,其真正的功能都只有一个用处搔痒,很显然,诸皇子便是萧如海之痒,是到了该好生搔上一回的时候了,至于玉石么,因着本身易碎之故,不过是吩咐方敏武小心从事罢了。

“感慨因何感慨孤怎地听不明白。”萧如海懵头懵脑地皱了皱眉,疑惑地问道。

“呵呵,无甚了不得的,老臣失态了,殿下先前所言此番审案将欲何为哉”方敏武显然不愿就此话题再作纠缠,呵呵一笑,将话引入了正题中去了。

“哈,好叫方尚书得知,秦少卿乃孤之爱卿,由其主审此案孤信得过,嘿,那被擒拿之汇金典当行之牛宝乃是京兆府尹崔颢的外甥,据查,此獠七年前两手空空来京,短短数年间便已暴富,其背后之隐情着实可疑,且,据孤所知,崔大尹在此典当行中握有干股,但凭此条便可足以拿下其,更别说此番盗窃王府御赐圣物之罪难当,孤决心彻查此案,揪出其幕后真凶,还我朝纲之绥靖。”一说起此番审案,萧如海便即兴奋了起来,滔滔不绝地将全盘打算都倒了出来,大有一举成功之气概,听得方敏武不由地便皱起了眉头。

“殿下,且听老臣一言,此事是大有可为之处,却不该由殿下来为,姑且静观为上。”好不容易等到萧如海将话说完,方敏武忍不住泼起了凉水。

“啊,这,这是为何莫非方尚书不愿助孤一臂之力么”萧如海不明所以地呆看了方敏武好一阵子,不太情愿地问道。

“殿下误会了,老臣当鼎立促成此事,务求一击中的,然,在此之前,殿下还请稍安勿躁,此事既然是燕王殿下挑起,殿下不妨放任其演上一场好了。”方敏武耐着性子,解释了一番。

“唔,这样啊,那孤还真得好生斟酌一番才是了。”萧如海虽不甚聪明,可也不傻,一听方敏武这话说得如此直白,先是一愣,而后点了点头,赞许地笑了起来

第二百二十三章诏狱血案

燕王府遇盗自然是个震撼人心的消息,离奇地逮到了盗贼就更是奇闻一桩,朝野上下无不为之议论纷纷,流言版本无数,谣言漫天飞扬,可令人奇怪的是诸方巨头对此事皆不予置评,无论是事涉其中的二皇子一系还是萧无畏本人,对此事都没公开表过态,甚至连奉旨十日内审结此案的大理寺一方似乎也没有急办此案的意思,一连三天下来,朝堂间波澜不惊,宁静中透着股怪异,等待似乎成了诸方势力共同的选择,日子就在这等诡异的宁静中流淌着,只是谁也不清楚这是不是暴风雨即将来临之前的宁静。

诏狱,顾名思义便是皇帝下诏关押罪犯的专门监狱,属大理寺管辖,在前朝本是专门用以关押九卿、郡守一级罪犯的地方,只不过自大胤立国之后,对前朝体制多有变革,不单大理寺的大多职能向刑部移交,便是诏狱的职能也有所改变,不再是犯事高官们所独享,但凡皇帝下诏彻查的案犯皆打入此牢中,以备审讯,一旦审明之后,便即向刑部天牢转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理寺诏狱也就只是个中转牢房而已,不再具有先前那等的重要性,这一点从其防卫状况便可见一斑偌大的监牢中所关押的罪犯不过寥寥百余人,而负责看管的牢子更是仅有二十余人而已,还分成了两班,三所监房中也就只有甲字牢房启用,其余两座皆已闲置多年,残败不已,几无可再用。

甲字丁十三号,一间很普通的牢房,无甚起眼之处,于其他牢房一般,皆是又脏又臭的地儿,这里便是汇金典当行大掌柜牛宝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