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3(2 / 2)

醉枕香江 忧郁的青蛙 5819 字 2019-04-25

早上见金镛都还好好的,才半天时间,怎么可能身体就不舒服了呢沈新宝知道这是金镛的推辞,但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金镛的态度怎么突然间就变了呢

沈新宝的疑惑,很快就在报纸上得到了解答,香港经济日报在最新一期报纸上独家披露,于平海在加拿大留学期间,曾触犯偷窃、冒签支票、非法使用他人信用卡、私藏枪支等7项控罪,被判入狱两年减一天。

不要说金镛,便是沈宝新一直都认为于平海的历史是清白的,当看到这则报道的时候,沈新宝只觉得冷,什么都冷,从脚底到大腿,从手指到肩胛,从鼻尖到胸口,一直这么冷了下去。

这篇报道的真实性一旦被确定,于平海在金镛心目的形象就算是彻底毁了,什么人这么狠,捅出这样的消息,分明就是要把于平海置于死地。

突然间,沈新宝想到了一种可能,心一下紧缩起来,好像冰凉的蛇爬上了脊背。

莫不是

林宥伦察觉到了于平海的“动作”,所以才做出这般犀利的反击

沈新宝越想越觉得有这种可能,他现在担心的不是于平海会怎样,而是这段时间他和于平海接触这么频繁,林宥伦既然能查到于平海在背后捣鬼,自然也能顺藤摸瓜怀疑到自己头上。

一想到可能会面临着林宥伦的报复,沈新宝就觉得好多眼睛都盯着他,就像无数根针扎在他身上,让他寝食难安。

思来想去,沈新宝觉得还是先把自己从这件事里撇清楚为好,至于于平海,沈新宝觉得自己能帮的都已经帮了,谁让于平海自己屁股都不干净。

“真是没想到,于平海居然是这样的人,饭局我已经取消了,这样的人不值得你我与之深交”沈新宝再给金镛打电话时,少不了一番痛心疾首。

金镛在电话里安慰了他两句,挂上电话之后幽幽叹了一口气,然后朝坐自己对面的林宥伦苦笑了笑,“事情还真让你给猜到了,老沈要是心里没鬼,断然不会这么快就打电话向我解释。”

看着金镛一脸萧索的表情,林宥伦心里也是微微一叹,没有接话。

“于平海的案底是你透露给媒体知道的”相识三十余年的老朋友尚且和自己玩心机,金镛可不相信林宥伦在这件事上就一定是清白的。

金镛这么问其实是想给林宥伦一个解释的机会,可没想到林宥伦根本就不解释,直接就承认了这事是他找人做的。

“为什么”金镛目光有些失望,林宥伦查到于平海历史不清白,可以私底下告诉自己,这样在媒体上公开揭人,金镛却觉得有些过了。

林宥伦目光严峻而坚定,“我自认不是什么圣人,别人敬我三分,我敬别人一丈,但泥菩萨也有三分火气,于平海既然敢做初一,就不要怨我做十五”

金镛原本还想再说两句,可眼睛瞥见早上沈新宝拿来那打报纸,突然间便又沉默了,媒体舆论这段时间的风向那么诡异,金镛浸吟报业数十载,其的猫腻又怎么可能瞒得过他的眼睛。

只是金镛一向不喜欢用恶意去揣度别人,林宥伦将话挑明,事情真相金镛便已了然于胸。

在金镛看来,林宥伦的做法固然暴烈,但在自己面前还算是坦荡,这便像林宥伦武侠小说的主角一样,小节有亏,但大义不失

认真反思下来,金镛觉得事情变成现在这样,他也有不小的责任,既然已经确定林宥伦做明报的接班人,就应该斩断其他人的念想,不然也不会闹出这么多的风风雨雨。

此前金镛对将明报出售给林宥伦心存顾虑,但又考虑到年事已高,不可能长期管理明报,所以便有想法要让明报上市,如今误会解开,金镛只想早点退休,便不再提明报上市的事情,只和林宥伦讨论何时将明报股份转让给他最合适。

尽管已经确定要接手明报,但林宥伦却不希望金镛一次性就把全部股份转给自己,金镛对明报来说是一面旗帜,至少在未来几年内,林宥伦还是希望金镛能继续持有明报的一部分股权,这样有利于安稳人心,实现整个报业集团的平稳过渡。

而林宥伦的另一重考虑则是出于明报上市的需要。明报在这么多年发展,内部人事积累了不少的问题,推动明报上市不仅能够筹集到更多资金,同时也可以将这些问题一并解决。

明报原定是在今年的5、6月上市,希望能够吸纳资金1亿港币,不过林宥伦觉得明报的业绩还有可能继续提高,延迟两年再上市,企业估值和市盈率都会有很大提升空间。

最后商议的结果是,金镛把自己在明报的股份减至两成,林宥伦以7亿港元买下金镛转手的七成股份,由林宥伦出任明报企业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金镛担任名誉主席。

在股权交易完成的次日,明报便刊出了金镛的讲话:“在过去十年,我热衷寻求一个聪明能干、热心新闻事业、诚恳努力的年轻人,可以将明报交托给他。如果不是我运气好,不会遇到林宥伦先生这样似乎度身定做的,比我想象、所要求更加精彩的人才”

金镛的讲话一刊出,这场关于明报接班人的争夺,终于尘埃落定

求推荐、月票

第265章不期而遇

第265章不期而遇

在正式宣布林宥伦接管明报企业之前,金镛在深水湾乡村俱乐部设宴招待明报的高层人员,当金镛宣布自己决定之后,现场气氛变得有些凝重,大家都不说话。

从林宥伦进入明报担任副主编,大家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但当金镛亲口宣布自己即将退休的消息,在场众人还是有些难以适应,或者说是不舍。

金镛一直希望把明报办成全世界最好的报纸,无论在编辑委员会,还是行政委员会,长期都担任着家长式的角色,他这一走,大家就仿佛突然失去了主心骨一般,心生茫然。

“在场的诸位对林先生都不陌生,下面就由他来说两句吧”金镛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