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朝,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当为国之脊梁,撑起天下危局。然则,国破山河碎的时刻,投降金军,甘为走狗者,大有人在;以头抢地,跳河自杀者,保全名节者,大有人在。前者是文贼,后者是腐儒。文贼为国之害虫,腐儒为蛀虫,这都是假儒,而不是真儒”
“真儒者,唯有孔子。当年齐国大军压境的时刻,孔子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腐儒,不会以头抢地,成全名节,而是会拿起手中的戈矛,守着城墙,上战场野战,击退敌军。”
“如今的大宋,与当年的鲁国何曾相似尔等可愿意跟谁孔子的足迹,成就真儒”赵朴大声喝道。
“愿意”
台下的学员,也是齐声欢呼。
这些学员,原本多是落地的书生,蒙学了几年,连秀才也考不上,或是勉强考上秀才,进军仕途无望,又没有关系进入衙门。在乡党之间,当教书先生,又有些不甘心。
在武备学堂,颁布了招生广告的时候,他们报名参加。
而参加武备学堂,也是带有几分投机色彩,毕竟祭酒乃是当今皇上,不管怎么说,加入了武备学堂,也算是天子门生。不论是水分有多大,至少在同窗面前,可以吹嘘一番,满足一点虚荣心。
而在他们报名之后,都是不同程度的遭到了父母,或是同窗的讥笑,这让他们很没有面子。
在这段时间的训练中,兴致也一直不高。
直到这一刻,他们才发现,原来他们是这样的伟大,是一步步走向真儒,一步步向孔圣人靠齐。
而身边的那些同窗,虽然有的学问比他们高,有的还有功名,甚至有一些入仕为官。可是他们却是腐儒,手无缚鸡之力,在金军打来时,只能是从贼,或是自杀。
这一刻,武备学堂的学员,隐隐有种骄傲之感。
第232章打广告
孔子从军记,就这样诞生了
这只是赵朴无意想出的想法,为的是替武备学堂打广告,提升知名度,以便第二期扩招时,能够招收到足够的人数。免得到时候,还是这点人,那就悲催了。
仅仅在开幕仪式上演讲,还是不够的。
在破虏报上,赵朴也开战了积极宣传,将孔子从军记,编成了小说,开始流传;
而在江南一带的青楼,也不要弹唱靡靡之音了,还是演唱孔子从军记的相关内容吧,至于如何改编诗词,这就是那些大才子需要思考的问题了;而在乡间瓦市之间,,孔子从军记的话本大肆流传。
总之,赵朴发动了国家机器,开始大肆的宣传,打造孔子从军记的相关信息。
而此时,直属于皇帝陛下的军宣司,也开始写着各种文章,都是评论、宣传孔子从军记的事情。
至于,在宣传中一些杂音,也很快被赵朴抵消了。
总之借着宣传孔子从军记的故事,赵朴大肆的为武备学堂打广告。
在宋朝也开武举,但是却试策高低为去留,练得一身好武艺,不如写的好文章,不如会夸夸奇谈,这样就造成了武官的选拔重文轻武。
且在授予官职之时,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切要职,多由科第出身的文官担任,甚至掌握全国军权的枢密院,各地方州县的军队指挥权,都交给了文官,导致即便武官担任了要职,也将受到文人的排挤压制,典型的外行指挥内行。
而即便是宋朝,崖山海战时,已经是十万火急的紧要关头,军人竟然还不能主持大局,还要被文官掣肘。于是大败特败,最后死光光
文人指挥打仗,是宋朝的惯例。
在宋朝,也出现了范仲淹、宗泽、虞允文等文人出身,却在战场上也多有建功劳,但这类人只是少数。更多的文人,是纸上谈兵。不懂军事,瞎指挥,屡战屡败。想要改变文人指挥打仗,外行指挥内行,难比登天。
赵朴只能是让文人军事化,提升文人的军事素质。
武备学堂。本质上,就是提升文人军事化的场所。
赵朴已经下了决心,文人没有上过武备学堂,坚决不允许指挥万人以上大军作战。
上了武备学堂,不一定变成名将,但是可以减少犯错。
只是,武备学堂。到底能不能起到改造士大夫,提升士大夫军事素质,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赵朴心中也没底。
正所谓,再好的政策,若是不上心,也是白搭。
不从根子里改造思想,不从根子里进行洗脑。武备学堂,最后多数也会应付了事。
而大宋的根基在于士大夫,士大夫的根基在于儒学,儒学的根基在于孔子。于是,改造大宋,必然先要改造士大夫;改造士大夫,必然先要改造儒学;改造儒学。必然先要改造孔子。于是,赵朴开始翻着孔圣人的灵位,胡写乱画。
在中国历史上,打广告最好的形象代言人。莫过于孔子了。
作为广告代言人,还是免费,不受一贯钱。
在汉代,董仲舒把孔子改造成了帝师,把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天人感应合理化;而在宋代,理学心学诞生,也是对孔子的改造,将天人合一,将知行合一合理化;而到了明末王夫子、顾炎武等人,也是再度改造孔子;到了戊戌变法时,康有为又把孔子改造了一番;而到了天朝时代,国学兴起,孔子又被改造。
其实,这些都是借着孔子的形象打广告,而不缴费。
他人做得,我为何做不得
于是,赵朴便杜撰出了孔子从军记。
至于那个时代,孔子真的当过兵,真的参加过鲁国保卫战,在战场上真的杀过敌吗这没有人知道,赵朴也不知道。
不知道不要紧,只要说得人多了,就会天下皆知,也就是真实发生的了。
当谎话说到了一百遍时,当说到人人皆知,人人都认为是真实的时刻,它就是真实的了。说谎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我催眠,说谎人,也认为这是真实的。
唯一不足的,就是赵朴对手下的笔杆子信心不足,怕在论战中,站不住脚。
今天的演讲,是为了打广告。
赵朴的目的很是单纯,也没有想太多这也不能怪他,毕竟刚刚从政一年多,思想有些污浊不堪,有些政客的狡猾,但是本质上还是十八岁的小青年,比白纸差不了多少。
他忽略了,他是皇上,是九五之尊,是大宋至高无上的存在,不是那个在德国街头拉选票的小胡子。
他只是随意的放一个屁,众臣都能思考半天;他轻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