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5(2 / 2)

“还能怎么样,天天被人打呗”

赵睿说完之后对刘成抱拳道:“主公,属下观那司马懿绝非一般人,此人聪明狡诈,年纪轻轻应变能力极强。属下担心他在宫内长期遭到虐待之后性情大变,这个人又是极为善于隐忍之人,日后只怕会成为祸患呐”

刘成被赵睿这么一提醒,当即警惕起来,吩咐道:“给隐藏在宫中之内下令,一定要保护好皇帝,如今乃是多事之秋,皇帝万万不能有失派人接近司马懿,探探他到底是否有什么阴谋。总之,皇宫之内不能出事”

“明白”

“还有,司马朗被押解到京了吗”

赵睿道:“还没有,应该还有几日的工夫”

刘成想了想,吩咐道:“本公答应了司马防,给他司马家留下一条根,你去安排一下,本公要见见司马朗”

“是”

两日后,京郊一村庄。

刘成坐在一间宅院的堂屋里喝着茶,带着木枷的司马朗由两个甲士押着走了进来在刘成面前跪下。

刘成抬手让甲士把他拉起来,又挥手让甲士们都出去。他走到司马朗面前问道:“你还不知道发生了何事吧”

“学生愚钝,还请大司马解惑”司马朗拱手躬身道。

刘成叹息道:“这都是你二弟司马仲达惹出来的祸事,牵连到你们司马家其他人了”

“还请大司马告知,我二弟到底做了什么竟然要让我们司马家株连九族”

刘成叹道:“他动了皇帝的妃子”

司马朗闻言不由苦笑连连,他没想到竟然是因为这等破事,这也的确是破事,而且是能够株连九族的破事

“学生无话可说了”

刘成道:“你父亲司马防跟随本公一场,按说本公理当全力斡旋,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算本公权倾天下也不能为所欲为,你能理解本公的心情吗”

司马朗拱手道:“学生明白,大司马维持朝廷也不易”

“本公答应了你父亲,给司马家留下一条血脉,他选中了你。从现在开始,你改姓马,叫马维,你的新身份本公已派人做了完整的履历,只要不到实地详查,不会有人知道。敦煌郡太守府缺一个主薄,这是一封举荐信和你的履历,把履历上的记录背下来,拿着举荐信老老实实去敦煌上任,只要不乱跑,没有人会认出你,但是若到处乱走,难免会被人认出来,到时候就麻烦了。待事情过去平息之后,本公再想办法把你调回京畿,让你恢复本姓,别让本公失望,也不要让你父亲死不瞑目,明白吗”

“学生多谢大司马活命之恩,没齿难忘”司马朗下拜泣声道。

“来人,把他的木枷解下来”

第427章 立储、封王

司马家被集体斩首的那一天,天上下着大雪。

司马防跪在行刑台上仰头望着天空,任由雪花飘落在脸上化作水,不知道什么时候他甚至都没有感受到疼痛就失去了意识。

而此时的司马懿正蹲在皇宫的一间柴房里压抑着愤怒无声的嚎哭,每日被欺凌,被毒打,这种生活让他觉得自己实在难以熬下去了,可是他必须要熬下去,他必须撑下去,必须要苟且的活着,他不甘心就这么默默的死在皇宫中一个无人问津的角落里。

他之所以决定无论如何要坚持下去的原因是因为他听到了一个消息,皇帝要立刘成之子刘熠为皇太弟。

司马懿很喜欢打听消息,特别是朝中权贵们的消息,他还是太学生的时候就常注意这些,还让家中店铺的伙计留意市面上的消息,这对他判断局势有帮助,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这么做了。

据他所知,护国公刘成有四子三女,这个刘熠不是长子,不到三岁,是刘成跟华阳夫人所生,华阳夫人的来历很神秘,数年前民间从未有过她的传闻,她似乎也是突然出现在刘成身边的,让司马懿感觉很奇怪的是刘成为何不让他与大乔所生的长子刘裕做皇太弟,而让刘熠这个妾室所生的儿子做皇太弟呢

司马懿觉得这是他的一个机会,他决定跟刘辩拼下去,看谁活得久,如果他能把刘辩拼到死去,等到皇太弟刘熠继位,那时他就有机会了,如今他只能隐忍、隐忍、再隐忍。

当刘辩颁诏宣布把刘成之子刘熠立为皇太弟的消息公布出来的时候,整个朝堂都惊呆了,在长安的不少宗室虽然表面上不能反对,但心里都有些不满。

论血缘,这些宗室与刘辩的血缘关系要比刘熠与刘辩的血缘关系亲得多,皇帝却选择了刘熠和不选择他们,也难怪他们心怀不满,但他们却不能表示不满,谁让刘成权倾朝野呢

在朝会上,有几个老臣站出来表示了一下象征性的反对,他们认为皇帝还年轻,有太多的机会可以让妃子们诞下皇子,现在就立皇太弟是不是太早了一些万一日后皇帝有了自己的皇子了,现在皇太弟刘熠该怎么办难道要废了刘熠再立刘辩的亲生儿子

跪坐在上面的刘辩听了几个老臣的反对理由,说道:“这几年诸卿不是一直说一国不能没有储君吗朕既然现在没有皇子,朕就立一个宗室子弟为储君,这难道也不行至于日后,日后的事情谁知道日后有了皇子再说吧,这件事情就怎么定了”

刘成站出来抱拳道:“陛下既然已下定决心,臣也不好说什么,不过小儿年纪尚小,还需留在母亲身边抚养长大,还请陛下体谅一二”

刘辩点头笑道:“这是自然,代朕向华阳夫人问好”

“是,陛下”

刘辩问道:“诸卿还有何事吗”

有议郎吴通站出来行礼道:“启奏陛下,如今大司马之子被立为皇太弟,而大司马却又仅仅只是公爵,儿子比生父的爵位都高,这似乎不大妥当,说出去也不好听啊”

刘辩皱眉道:“那依你之见当如何”

“回陛下,微臣认为当给大司马提升爵位,虽然高祖皇帝曾说非刘姓不能封王,但大司马却不在不能封王之列,大司马本是刘姓宗室。这几年来,我朝在大司马的治理下国力渐强,先击败西羌、又收服西域诸国,疏通丝路、击败袁绍、北灭鲜卑,经过这些文治武功逐步提升了朝廷的威望,使得诸侯不敢妄动,也不敢再随便忤逆朝廷,以大司马的功劳,封王已是绰绰有余”

群臣顿时议论纷纷,朝堂上传出如蜜蜂嗡嗡的声音。

有人立即站出来附和道:“陛下,以大司马的功绩,当受封王爵”

“臣附议”

顿时哗啦跪下去一大片,就算有人不情不愿,此时也不能显得太过格格不入,也都紧跟着跪了下去。

刘辩此时已经无所谓了,王爵就王爵吧。一般都只封皇弟和皇子为王,封宗室为王的很少,如今的宗室藩王都是继承下来的。

刘辩道:“皇叔的功劳的确可以封王,既然诸卿都赞同,那么这个王爵总得有个名号吧”

议郎邓通立马说道:“陛下,既然当今朝廷乃是由大司马主政,不如就封大司马为摄政王,以摄政为名封王爵,名正言顺”

群臣又一起下拜:“臣等附议”

“那好,就封大司马刘成为摄政王,总摄朝政”刘辩抬手下达了旨意。

“陛下英明”群臣又是一声高呼。

其他人都起来了,刘成没有起来,继续道:“臣谢主隆恩”

刘辩笑着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