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神色也变得凝重了起来。
局势很坏更坏,坏到了无法再坏的局面,似乎唐军随时将够崩溃
若不是知道历史,李建成也是怀疑唐军能不能撑过这道门槛。
只是李渊在坚持着,李世民也在坚持着,他也在坚持着,无关乎信仰,无关乎自信,只因为无路可退,就好似未过河的卒子一般,只能是向前冲,没有退后的本钱。
行军打仗,很多时刻,就好似坐公交车,误了这道站台,就再也回不去了。
从出征的那一刻开始,唐军的后路已经断了,不是唐军被消灭,死在了进攻长安的路上;就是攻克长安,顺利占据关中。只有这两条路可走,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时间一点点在流逝着,在第十八天时,时来运转的时刻到了,雨停了下来,天气开始放晴。唐军高层们,松了一口气,开始策划着攻城计划。
最后,决定诱敌之法,先是诱敌出战,利用阵前辱骂、轻骑挑斗和自行退却等手段,引敌出来;接着,利用精骑断其退路,前后夹击从而歼灭宋老生部队。这个歼敌计划,很是简单,甚至有些简陋,不靠谱。
只因为,宋老生部占据优势,只需要继续坚守霍邑,保住不失,唐军就无法南下关中,只能是被卡在这里,前路断绝,死翘翘。
只是,宋老生开始犯错误,觉得继续守城,虽然保险,可是也无功劳可得。一旦唐军撤离而去,那时只能是打成平手。哪里有主动出击,将唐军歼灭在城池下,畅快淋漓,功劳巨大。
为了大功,宋老生放弃了城池的优势,开始出城作战。
只可惜,眼高手低,本事差,宋老生没有歼灭了唐军,反倒是陷入了唐军的包围中,一番冲杀之后,没有跑掉,被李建成斩落马下。霍邑城内,主力大军北歼灭,城池内兵力空虚,唐军顺势进攻城池,,一举攻克霍邑。
这一战震慑住了突厥和李密,声威大振。
此时,作小动作的突厥立刻安稳了很多,好似变成了乖宝宝。而太原的守军得知胜利后,士气大涨,守城信心大增;而刘武周得知消息后,立刻大骂,见太原难以攻克,悻悻而去,返回了老家。
而李密得知后,砍断了三个桌子。
原本,陷入了危局,几乎崩溃的唐军,起死回生;而本来要大捷,将唐军堵在这里,走向胜利的宋老生,反倒是被砍掉了脑袋,成为了唐军的踏脚石。
胜败就是如此
在最为接近失败的时刻,也是最接近胜利的时刻,坚持一下,脑袋转一下弯,胜利就拿到手了,比如唐军。
在最为接近胜利的时刻,也就是最为接近失败的时刻,松一口气,犯一点错误,就沦为了失败者,比如宋老生。
胜败逆转,只在一瞬间
李建成不断的总结着感悟。
夺取霍邑后,唐军内部围绕进军方向产生了战略分歧:以裴寂为首,主张全力进攻河东;以李世民为首,主张全力攻取长安,认为屈突通防守有余,进攻不足。
这两种主张都有不周全之处:首先,裴寂之议不妥,因为河东地势险要,靠着龙门渡口,屈突通是名将,指挥有度,部队精锐,扼守咽喉要害。一旦进攻不克,僵持不下,将失去最佳的时机,错过夺取关中的有利机会。
而李世民主张,也有不妥之处,若是放弃河东不顾。屈突通必从背后攻击,又是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危局。
最后,李渊采取了折中之法,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李世民统领,沿渭河夺取关中各地,迂回包围长安;一路由李建成统领,屯永丰仓,守卫潼关,防御屈突通和李密入关,占据永丰仓粮饷基地,保障李世民顺利夺取关中。
李建成听后,心中叹息,老爹又在玩平衡。
此时,谁先攻克关中,谁先进入了长安,谁就能获得巨大威望,获得巨大的政治资本。
而他已经在之前的战斗中,获得了巨大的威望。若是此刻,他率军进攻长安,一旦攻克长安,那时威望必然大涨,如日中天,威胁父亲的威严,对父亲的威严极为不利。为了压制他的威望,于是将二弟李世民,拉在前面顶缸。
此刻,若是二弟李世民攻克了长安,更好的提升威望,形成一股强势的势力,与他所属的势力,形成另一种平衡。
李世民率军出征了,向着长安进发,只是很快的受到了关中豪强的抵抗,一路杀伐,一路前进。而此时,李秀宁崛起了,以关中子弟为基础,形成了娘子军。两股大军开始配合作战,前进的速度加快了。
很快兵临长安,轻易的攻克了长安。
随着长安的平定,关中的其他地区,传缴而定
仅仅是六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关中,唐军有了一块立足之地。
第56章狡兔三窟,真库假库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以尊隋为名起兵。有些既当婊子,又立牌坊的味道,只是政客就是如此,睁着眼睛说瞎话。
一路势如破竹,十一月占领长安,仅仅是六个月的时间,就取得了巨大的战果。
但是其中的凶险,其中的坎坷,唯有自己人知道。在这个过程在,唐军把握好了出兵时机,敌人又是屡屡犯错误,又是运气好,有着李秀宁的娘子军接应,总算是有惊无险,笑到了最后。
攻占了长安之后,李渊继续打着尊隋的口号,拥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
算是当曹操,玩挟天子以令诸侯。
只是几个月后,占据了关中的大片土地,局势稳定了,李渊干脆连面具也不要了,曹操也懒得当了。
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五月,隋恭帝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隋朝覆亡。降隋恭帝为酅国公,闲居长安,次年五月去世。李渊就是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长安。而后,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三子李玄霸早夭,四子李元吉为齐王。
如今,功德圆满,李建成当了太子。
只是,此刻唐朝的江山,问题不少,首先是北方的突厥,西面的薛举等,还有各路军阀。时刻威胁着李唐,争夺天下,只能有一个笑到最后,有你没有我,有我没有你。
而在李唐内部,矛盾也不少。
历来,王朝内部权力之争,极为激烈。太子算是君王的备胎,只是这个备胎,这个副职却是时常挑战着君权。很多明君,很多强势的君王,喜欢独断专行,权力欲很重,因为太子分割了君王太多权力,威胁到了君王地位,不得采取各种手段,制约太子权力。
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后来者还有康熙等,都在东宫的势力挑战到君权时,狠辣出手,一举废掉太子。
而李渊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积极的扶植李世民一系,牵制他所代表的太子一系。
于是,在李唐形成了皇帝一系,太子一系,秦王一系,三大势力相互牵制,又是相互合作的局面。其中,皇帝一系,势力最大;而太子一系次之,秦王一系最弱。
只是这个权力模式,迟早会打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