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人来说,都是政治生涯中最致命的失着,王凯运站错了队,没有搭上小命已经属于皇恩浩荡了,要想出头,只好等仁曦太后死掉,但以现在的情况来看,仁曦太后才刚过40岁生日,身子好好儿的,想要死掉只怕是难了。
王凯运骂了一会儿,可能是累了,一屁股坐了下来,一直侍立在旁边的两名年纪比较大却颇具风姿的侍女立刻上前,给他揉胸捶背起来。
见到两名年长侍女上前当着学生的面侍候于他,李慈铭不由得在心里暗暗腹诽,但下边的学生们却似见怪不怪了,令刚刚来此的李慈铭心下骇异。
在现在这个时代,对读书人的道德要求,一般还是很高的。不过,如果一个人被视为“名士”,这情形似乎就变了。
这人一旦成了名士,好像是有了某种行动的自由,别说出点格,就是荒唐一点,人们也是以为应当然的。凡是名士,好像一齐约好了似的,大抵都将“特权”用在“男女之事”上,所谓“自古名士尽风流”是也。
跟其他名士一样,王凯运也有大量的风流韵事。不过他的韵事无关于名妓或者名媛,只跟身边的侍女有关。
大概是由于现下的名妓,早就没了文韵风华,纵然如秦淮河上的头牌,也不过会点弹词小曲罢了,所以王大名士不屑在她们身上下功夫,或是高门大户门禁过严,没机会下手,反正王凯运在传统名士施展技能的两个方面,都没有任何成绩,都使在了身边的侍女身上。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目录 第一百五十一章 化名揭底
跟这个时代的绅士一样,王凯运享过齐人之福,有妻有妾,不过都死得较早。丧偶的王凯运,没有续弦或者再讨个妾的意思,不过他刚过不惑之年,血气正盛,每夜非有妇人侍寝不可,否则就难以入睡。王凯运既不打算再要妻妾,又对女子没有兴趣,侍寝的事,就只好由侍女来承担了。
王凯运的侍女很多,专门侍寝者便有十人,王凯运不仅非睡侍女不香,饭非侍女喂不饱,关键是,王凯运跟身边侍女亲热的事,从不避人,不仅在日记里写日记都是写给人看的,王凯运自也不能免俗,而且出行时也少不得经常带上数人,于路上渲淫,甚至还当着自己弟子的面和侍女亲热。
不过,名士的,往往是牺牲掉仕途前程换来的,也就是说,大凡一个人被人看成是名士,他也就甭打算出将入相,在政界官场一显身手了。从这个角度说,做名士,往往意味着某种无奈,不是文名大著而科场蹭蹬,就是别的什么原因断了上进的路。因而承威死后,王凯运就只好做名士了。
现在的王凯运,只能用“”来发泄自己对时运的不满了。
尽管已经成了在野的“名士”,但王凯运仍不甘寂寞,时时以天朝正统自居,不改清流本色。而被清流言官们私下里称为“士林叛逆”的林义哲,自然成了他痛恨和发泄不满的对象。
在王凯运看来,林义哲身为林文忠之孙,竟然背叛士林,转去当洋鬼子的奴才,本身就是大逆不道的事,但却因仁曦太后的赏识而得到重用,而自己的恩公承威,却偏偏死于仁曦太后之手,在心里不平的同时,王凯运自然而然的便迁怒于林义哲了。
对王凯运来说,朝廷让林义哲这样的“奸邪小人”当道,便是亡国的征兆
王凯运的潜意识当中由是认为,只要能够弄倒林义哲,便是替恩公承威报了仇。
王凯运正自享受着两名侍女的伺候,又有一名三十多岁左右的文士手里拿着一卷纸,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李慈铭认出了来人是湘潭名士董文亮,董文亮进了书舍,见到王凯运和李慈铭,见礼之后,便急忙将手中的纸卷展开,给王李二人看了起来。
“湘绮先生,莼客先生,这是今日见于邸抄的抄报”董文亮惊喜莫名的说道。
王凯运示意两个侍女停了手,他直起身子,从董文亮的手中接过纸卷看了起来。
王凯运的目光只停留在纸上一会儿,脸色便变得兴奋起来。
李慈铭来到他身边,凑过头来,赫然看到上面写着文博川故去的诏告。
“哈哈哈哈文博川和林义哲这一老一少两个事鬼之辈全都见了阎王,朝中气象当为之一新啊”王凯运激奋之情溢于言表,竟然放声大叫起来,“苍天有眼,苍天有眼啊”
“任父,林义哲和文博川虽死,但鬼子六还在,那班洋党之影响仍在,朝廷受此班贼子之惑,下了那大兴洋务的定国是诏,反对洋务之正士君子,多有被罢斥者。”李慈铭在一旁说道,“这邸报上边也写了,黄醍方判流放四川呢。”
“听说黄醍方是因辱骂林义哲灵柩获罪,原定的是死罪,亏了翁瓶生侍郎联合诸位言官力保,才免了死罪,改为流徒。”董文亮也说道,“而文博川死后朝廷定的谥号,竟然是文忠,那林义哲的谥号是文襄,由此便可知朝廷态度如何了。”
“哼如此数典忘祖欺世盗名之徒,也配得圣教之号”王凯运一听便气往上冲,“牝鸡司晨,当真以为我大乾无人了我非要揭下这老少二贼的虚伪面皮不可”
听到王凯运说出“牝鸡司晨”这样的话来,李慈铭和董文亮全都吓了一跳。
“任父,你要如何揭他们的面皮”李慈铭小心的问道,“难道你要给朝廷上折子”
“上哪门子的折子”王凯运呵呵一笑,“现在大家伙儿不都是喜欢看新闻纸吗平日里也有不少才子名士都喜欢在报纸上发些个闲文,我便给一二家报纸写篇文章,好好儿的揭一揭这老少二贼的底儿”
听到王凯运说要给报纸写文章,李慈铭和董文亮都禁不住面面相觑。
“任父,你要给新闻纸写文章”李慈铭问道,“现下的新闻纸,可都是洋人办的啊”
“我就是要以彼之道,还彼之身用洋人的新闻纸来揭他们”王凯运笑道,“彼等不是倡言洋夷的新闻纸好吗到时候文章登上去了,我还要给他们烧上几张,让他们黄泉之下,也自己尝尝滋味”
“可万一朝廷追究起来,可是诽谤大臣的重罪啊”董文亮有些担心的说道。
“老董放心我写这文章,当然不能用真名,而是用的化名,就算朝廷想要追究,也追不到我头上来”王凯运满有把握的说道,“再说了,朝廷要追究的话,那可是洋人办的新闻纸,少不得投鼠忌器,不敢深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