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罡殿北斗七星神通法衍三十六星宿神通之一。”
“而你口中所言所遗婴儿便在天罡殿当中,此人名谓丹溪圣人,早在千年前便已证道入圣,实乃我师承一脉师姐但她从未将此事谈起,其身份仅有我师尊一人尽知,却是在万年前与魔道一战中陨落。”
“而那位婆律半圣准夫人,便是我师尊亲妹妹,她与婆律半圣之间婚约未得,却是他父亲刻意为之只因婆律半圣之名,其中寓意与自身命理,早就被推演出日后遭遇,但那时婚约已定,婆律半圣准夫人又是一往情深。”
“婆律半圣被告知此种详情,经历数年痛楚折磨,便与师门商议,制造出种种判离天罡殿之举,借此逃亡仙界却是不料想,女方不得其解,一心认为因情生隙,就此陷入心魔。”
“那时天罡殿仅知其人出外寻找,从此再无消息,或许当年我师祖深谙此事,却也从未向旁人提及这部四时观日秘法,也就此遗落,不见其踪影。而且因何所遗婴儿返回天罡殿,却是如此隐秘,想是怕引起婆律半圣一方心生不满之意吧。”
“就因后来师祖推演出,此类孽缘为一种罪恶缘分,这种缘分是要遭受报应,其中因道德感念为偏执所屏蔽,其种子一开始就不该发芽,发芽必受打击,所带来恶果,给自己亦或他人带来巨大痛苦,有缘便即无份,与天意不可违并无实际差异。”
就此,一番话语讲完,何泰河便是就此深陷无尽沉寂当中,其心内之万端纠结分明,旁人不敢出声相行打扰。
刘君怀心下也是暗自揣测,他未曾料想,此次他所带来消息,不仅未令天罡殿惊喜,相反好像带来某种不好明言隐秘。
此等情形实在是出乎他所意料,但也知此乃天罡殿内部历史遗留,却是与他自己未有半点相干。
只是他心下依旧有些许惶惶不安,若是因此给天罡殿带来极大不安定隐患,实非出自他个人本意。
第1234章 昊乾仙帝行踪
过得许久,何泰河才再次言道:“君怀,此等事宜切莫在天罡殿尽数提及,毕竟现下天罡殿内,还有一大批婆律半圣师承一系存在。总体来讲,婆律半圣陨落,均属于我师尊亲妹妹一手导致。”
“丹溪圣人又为她与旁人所生,借此最终导致不幸之事发生,若有其中详尽流露,说不得会有人怪罪于丹溪圣人身上。我这师姐虽已入圣飞升,但其门下尚有一众后人存留。”
“天罡殿本就门下弟子不够繁衍,一旦心生门系派别争斗,对于天罡殿整体团结局面可是大为不利脉脉深情并未冲淡演算推理所带来沉闷压抑,此事发生实乃天意,怨不得旁人。”
“天意垂旨,便是冥冥中世界运转之至高规则,一旦与至高谶纬之术掐算锁定,且非承天意以从事为最终结局,纵是怎般行事,亦是毫无可变更契机可言。”
方到此时,刘君怀才算是对这其中周折多了些了解,暗自庆幸之余,也对那名女性婴儿成就圣人之体感到惊喜。
不过他对于天罡殿命理推演掐念,更多出一份惊艳,婆律半圣一生悲惨之极,虽早经卜占,诸般欲行改变,却始终未得,可见命理推算已是万分艰难,想要变更掐算锁定,更是不可想象之邃涩。
仿佛看穿他心内所想,立人天师突兀笑道:“君怀,你此时可知为何各个势力对你这般器重非承天意,借以行加改变最终结局,纵你道行可惊天动地,若无天运契机横加干涉,圣人之下,无人有此等天机缝隙填补之为”
“便是圣者本人,如真龙圣祖那般甘于付出,也仅能换得其中一线生机,对于自然规律演变也是无能为力。春事已结局,无计留春住,对于天地大势,便是你这般天意奉行者,也仅不过将结局无限推延而已。”
“破解世间乱象,还原事物本质,仅有世界再铸,重整河山,方可换一方净土,再回天地自然之溯源,生命本性才可还原乱象丛生,群魔乱舞,正义已然徒呼无奈,自上而下一片茫然,不知所措。”
“也仅有将此等形成之劣根性完全舍弃,方为完全解脱之道此等事物演变亦为正常自然现象,本盛末荣于此方面并不适用,对待事物要着重于根本,只有源清流洁,才可将本末皆趋盛荣之自然生态加以延续”
对于他所讲万物生存法则,刘君怀自是心内了然,像是现下所行之事,实际上仅是种逐末弃本之举。
此等专注追求细枝末节,从而舍弃事物根本行因,只是将必然结局有所延迟而已。
若要自根本上剔除乱象由生本相,只有像他手中万象大陆那般新世界再生,方可将万事万物重回事由本源。
只是此等举措,便需有成仁取义,杀身以成仁德舍弃气魄,方可得以有所成就。
这也是道家思想无为境界之本质,也是为何证道入圣为何要摒弃七情六原因。
以时势、趋势判断,做出顺势而为行为,即顺应自然变化规律,使事物保持其天然本性,而不人为做作,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境界,这便是圣人之道。
圣人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
这般连篇累帙,哪一层面达成也是极难,唯有成就自己之道,才可有限脱离于自然变化规律之枷锢。
但此等欲行脱离之举,有违万物生存法则,仅可有限实施,对于天地大势不可横加干涉。
譬如刘君怀个人情念,若他身入自己之道,将自家人有意安置,如避开祸端,遁入某处不为天地所感知秘境,便是修得独立大道好处。
此道成立之根基,便是不需证道过程将自身七情六欲施加凝练,此点未有达成,便是本体意识已将家人情感自行抹除。
未得单属个人之道塑就,未有任何秘境可躲得过天地感知,这也是天地大劫之下,空间破碎,草木生机皆无之根由。
寻常圣人之道,便是重塑新世界生成也不感兴趣,圣人层面自有他生存规则,圣义感知中已不见低层次生命气机痕迹。
圣人眼中,法理是对人类之束缚,要全部舍弃,顺其自然趋势而为,无亲无疏,无彼无己,方为化境。
此刻刘君怀忽然想到一人,便是那位婆律半圣结交之昊乾仙帝,陨体坞门中前辈。
据他所知,所遗婴儿,也就是现如今丹溪圣人,就此被昊乾仙帝抚养成人后飞升神界。
万年后,在两界通道将要被封闭之前,曾传回消息,已然进阶为半圣之体。
丹溪既已成圣,昊乾仙帝未来修为定然不会太过低下,而且他更深谙相关事由来龙去脉,想是在天罡殿也是有刻意避讳。
果然,在细细相询后,刘君怀得知,昊乾仙帝即为后来之昊乾圣祖,却非天罡殿一门圣祖称谓,而是神界另一大型门派势力断空塔立牌秉奉之人。